吉林卫视一档名为《好久不见》的调解栏目长脸了,因为最近播放一期节目的内容,让《好久不见》在微博上一度讨论得很热烈。

也让各个网友情绪一度很是高涨。

这期节目到底有什么内容,竟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让我们一探究竟。

相见就是比相念有点素质 根据节目内容,朱女士已经离家十五年了,丈夫朱先生多次寻回未果,所以希望借助媒介的力量,将自己的妻子带回到自己身边。 为什么妻子要离家出走? 原因很简单,家暴。

仅在朱女士的记忆中,周先生就有四次严重的家暴行为。其中一次,仅仅是因为烧洗脚水的问题,让朱先生感觉自己在亲戚面前丢了面子,于是用拳头“捍卫尊严”。 然而促使朱女士离家出走的,不仅仅是暴力。 周先生嗜好赌博,不思进取,堂堂七尺男儿,还没个正式工作。除此以外,朱先生还有“雅好”,偏爱独饮,每天自己在家能喝半斤白酒。 男儿要“修身齐家”,周先生“修身”有道,“齐家”也有方。为了在家事事顺心,周先生在家实行军事化管理,妻子孩子,但凡犯错,就得罚站。回家犹如沙场点兵,好不威风。 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朱女士忍无可忍,终于离家出走,开始了新的生活。 周先生也在自己“雅好”的加持下,每天半斤酒把自己喝成了瘫痪。“病急思旧情”,一来二去,朱先生就想寻得妻子归来。

经过节目组的“努力”,朱先生终于找到了朱女士的住处。 在朱女士家门外,外景主持与节目嘉宾首先“双鬼拍门”,劝说朱女士出来与周先生见一面。朱女士态度坚决,话已说完,无论如何坚决不见。

见状如此,嘉宾抛出了杀手锏——“为了孩子”,但是依然无法劝动朱女士。

周先生见楼上没有动静,决定“御驾亲征”,让堂哥背着自己来到朱女士的门口,亲自劝说。

但是朱女士依然闭门不出,外景主持为了打破僵局,开始给朱女士上枷:“人家大老远来道歉的,你连个机会都不给么”?

其实含义就是“连我的面子都不给么” 一旁的女嘉宾也帮衬道:“你要勇敢面对,你躲着也不是个事!”

软硬兼施,冰火两技无果后,周先生落寞地准备返程,但是“希望”的种子没有在周先生的心中熄灭,他表示自己永远都不会放弃妻子,为了爱情,要做出努力,要坚强。

最后在一片和谐温柔的音乐中,节目徐徐收尾。

就是这样一期节目,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荧幕之上。 人是动物,动物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朱女士知道自己不幸的根源在哪儿,她拿出勇气与之决裂,通过离家出走十五年,终于将自己内心的伤痛抚平,可以面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结果节目组又残忍地把朱女士不幸的罪魁祸首带到她的面前,将她好不容易累积起的生活,再一次肢解。 《南京大屠杀》的作者,著名学者,张纯如女士曾经在书中写道“遗忘是二次屠杀”。 那么对于家暴受害者来说,“被寻找便是再一次的伤害”。 但是对于节目组来说,“劝和”仿佛是天然的政治正确,这如同“配阴婚”一般的强扭,无异于将一把寒冰箭,直戳受害者的心窝。 然而,只有吉林卫视《好久不见》一家如此么?
根据国务院的《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中国每四对申请离婚的夫妻中,就有一对是因为家暴。而在家暴受害者中,女性则占据九成以上的比例。 家暴家庭既然在离婚夫妻中比例这么高,那么针对家暴家庭的调解,也该是重中之重。 而这些调解节目,不仅是家暴罪行的曝光室,也是调解员们的表演场。 比如贵州卫视的《调解现场》栏目。

在2019年一期节目里,就说到了一位温女士,因为丈夫刘先生家暴她,而寻求离婚。 温女士与刘先生结婚后,刘先生便想包辆出租车跑跑生意。因为温女士手头的钱是决定以后给孩子上学用的,于是便拒绝了刘先生,两人爆发了争吵。 结果刘先生采取解决争吵的方式居然是诉诸暴力,不仅狠狠地扇了温女士耳光,而且将刀架在温女士脖子上,以命相胁。

见到暴力方式简单有效后,刘先生对温女士的态度大变,相对过去,更加粗暴无礼。

为了买辆车拉活儿赚钱,刘先生决定卖掉他和温女士唯一的房子。温女士不同意,刘先生居然以跳楼相威胁。意思是,如果温女士不给钱,那么孩子失去父亲的责任,则要温女士来背。 温女士被迫同意了,房子最后以21万的价格卖出,但刘先生只给了温女士1.8万。

种种事情累积到一起,温女士伤透了心,决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刘先生似乎不准备给温女士这个机会,他执意要和好。 在现场,众目睽睽之下,他甚至向温女士下跪,意思是“我都给你跪下了,你就赶快原谅我吧”。

面对坚决的温女士,刘先生没辙了。没关系,调解员有辙,“当她发脾气的时候,你越拥抱她越能让她感受到爱”。

经过一番劝说,看到温女士有所动摇后,节目组拿出了杀手锏,一幅来自女儿的画。而这幅画也成功地让温女士回心转意,答应给刘先生一个机会。

为了孩子 还有江西卫视的节目《金牌调解》。

其中一期就讲述了一个妈宝男家暴妻子后求复合的故事。 平时丈夫卞先生和原生家庭联系很多,大事小事喜欢向自己母亲汇报,时间长了婆媳不和,婆婆认为赵女士不顺心,赵女士也看婆婆不顺眼。 在一次日常谈话中,赵女士说了婆婆几句,结果这几句话可逆了卞先生的龙鳞。其后,卞先生对赵女士开始了殴打。 卞先生下手也越来越重,一把掐住赵女士的脖子,几近让她窒息。 无奈之下,赵女士持刀反击,用刀划破卞先生的手,并割断其三根血管。

被刀割伤的卞先生瞬间惊醒,但是下一个动作不是报警或者叫救护车,而是打电话给自己母亲和妹妹。 而婆婆和小姑子也不负所托,前来助拳。一进家门就对赵女士进行了殴打。

事后,赵女士还曾一度去看望手部受伤的卞先生,不料又被婆婆一顿骂。绝望的赵女士决定离开这个伤心之地,重新开始生活。 但是节目组找到了她,将她重新拉回到家暴的记忆里。 不仅如此,这些金牌调解员们,怀着巨大的“责任心”,极力劝二人和好。 一位嘉宾甚至能“慧眼识珠”,看出卞先生尚有“善骨”,可以给他一个机会,重新开始生活。

然而最猛的,还是上海娱乐卫视的《新老娘舅》的一期节目。

钱女士长期遭受黄先生的家庭暴力,轻则辱骂,重则动手。在一次争吵后,钱女士居然被丈夫殴打至住院,无路可退的钱女士只能诉诸法律,令其获刑两个月。

黄先生不止对妻子动手,连自己的女儿也没有放过。因为丈夫爱好炒股,又经常赔钱,钱女士只好将家中的存款放在自己女儿那里保管,结果不巧被丈夫知晓。在向女儿讨钱未果后,黄先生终于对自己的女儿动起了手。 在节目上,黄先生一脸委屈,自述自己气不过,“扇了她几下。”

然而在随后与女儿的连线中,女儿情绪崩溃,大声声讨自己父亲说谎,实际上自己被父亲关在房间里,揪着头发按在地上打。

面对现场观众的极力声讨,黄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比如“妻子的娘家对自己不尊重”,“妻子爱钱不干活”,“女儿让自己气不过”。 甚至在他看来,在节目现场泣不成声的妻子是在“演戏”,浑身被殴打的伤痕是妻子拿化妆品自己涂的。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在如此“反人类”的暴行面前,节目组依然秉持了“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态度。给出的意见是“旧事不提,以后好好过”,希望两人“摒弃前嫌,相伴到老”。
说实话,中国十大卫视以及它们的地方频道加起来的调解栏目大概能看500年。 在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的社会环境中,媒介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而电视由以往的信息的传播者、矛盾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解决者。如果从社会环境、媒介社会责任、受众需求、当事人需求出发,可以发现调解类电视节目是近几年活跃荧屏的一种节目类型。 除了上述奇葩,还有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重庆卫视的《大声说出来》、浙江民生频道的《钱塘老娘舅》等等,数不胜数。

我在知网找到的论文里这样给中国层出不穷的调解类节目做出了解释: “调解类电视节目通过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矛盾纠纷的调解来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弘扬社会主义的传统道德观念,对受众进行道德教化,同时还能弥补其他调解手段的不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 确实不否认有些调解类节目确实起到了调节作用,最终结局合家欢乐。 但如果再看看桃前面所说的,“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与解决纠纷的目的性存在冲突,电视节目调解的纠纷类型范围较窄,调解说理重在道德,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和传播,电视调解节目缺乏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以及电视节目调解纠纷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 。” 最典型的就是家暴。 许鞍华2009年拍过一部电影叫《天水围的夜与雾》。

这部电影在“造神运动”兴起的豆瓣评价并不算高,7.5分,但是导演许鞍华与演员任达华联手,一起构造出一个家暴者最真实的状态。

电影讲述了住在香港贫民区天水围的一家四口惨遭灭门的故事,而凶手便是这个家里的丈夫,阿森。 在旁人眼里,阿森是个普通的人,虽有点沉默寡言,但也非大凶大恶之徒。

在家中,他又是个动则对妻女施以拳脚的暴君。 妻子晓玲稍微说话不如他意,不是被赶出家门,就是一顿打。

当妻子真的要带着孩子逃离这个家的时候,阿森便会调动自己所有的情感来挽回,以让妻子心软回家。 他会当着他人的面向妻子下跪,说自己不敢了,下次一定改。

甚至会当街用刀划破自己的肚子,以示赎罪之心。

但当妻子真的相信了他,认为他真的会悔改,生活开始向好的时候,那个家暴他的恶魔,便会在家中原地复生。

在电影的末尾,许鞍华导演在荧幕上打上了“纯属虚构”。

但是这部电影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改编自真实事件,天水围灭门惨案。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2004年4月11日,在天水围天恒邨,装修工人李柏森在这天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妻子金淑英以及自己的两个女儿。

在惨剧发生之前,被惯常性家暴的金淑英,实际上不止一次向外界求助。 在被杀前两个月,社工来家访时,金淑英就告诉社工,自己的丈夫要杀了全家,但当时并没有得到回应。几天后,金淑英再次求救,才被安排到庇护中心。 被杀前两天,金淑英再次被殴打,随后绝望报警,然而天水围的警员也本着“宁拆十座庙,不会一桩婚”的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在金淑英的坚持下,自己和女儿再一次被安排进庇护中心。 期间李柏森威胁妻子要带走孩子,无奈金淑英只能再次回家。4月11日,回家之前,金淑英一再要求警员陪送,无奈被拒。这个可怜的女人只能一个人带着女儿回到家中,然而一开门,迎接她们的,便是李柏森的屠刀。

凶恶之人从来都是自成逻辑的,在所有家暴者看来,一切殴打都是事出有因,无论是“不尊重婆婆”,还是“这个女人只看钱”,“她没给我面子”。一切诡辩的核心,都是一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们要的是无限度的顺从,手段是无止尽的暴力。所以,家暴只会有一次与无数次的区别。 家暴有其复杂性,而家暴问题正是因为复杂,才不会在调解栏目里以一种“最终方法”的方式解决。 而大多数调解员还是本着“床头吵架床尾和”,“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态度,极力将已经破碎的家庭粘合在一起。 但是他们不理解的是,经过家暴的家庭,已经被粉碎了,任何粘合剂都失去了效果。如果强行将粉末重组,最终获得的,只能是一个谁都不想看到的怪胎。 家暴不能是家庭纠纷,根据2016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暴力已经是刑事行为。
对于这些家暴者来说,最好的调解室,不是家中长老的客厅,不是居委会的办公室,更不是黄金时段不停插播广告的电视荧幕,而应该是冰冷的监牢。
都2021年了,希望中国少一点这种阴间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