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关”这个词的释义,放在今天,之于中国足球,仍旧妥帖。
年关将近,繁盛将远,中国足球,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却撞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砸手里的高薪球员
这个冬天,转会市场突然冷了下来。
其实去年也冷了,只不过今年更冷。
2016年冬窗,中超花了26.9亿,全球第1;2017年,31.2亿,全球第1;2018年,12.5亿,全球第3;2019年,17亿,全球第1;2020年,3.69亿,全球第8;今年到现在1.48亿。
中超一家俱乐部一直致力于降低球队薪酬总额,球队中的几名税后过千万的球员一直都是俱乐部的心病,然而在2020赛季初的冬季转会期,以及2021赛季初的这个冬季转会期,俱乐部突然发现,球员很难再卖出去了,甚至不要转会费,都没有俱乐部愿意接手,原因很简单: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由身球员。
一年前,一名国脚成为了自由身,然而他在转会市场上滞留了很久,却没有愿意接手的俱乐部。
而在这个冬天,转会市场上同样有几名国脚级的自由身球员,但除了石柯加盟了山东泰山之外,其他球员都还没有找到下家。
据说,石柯加盟山东泰山也只是权宜之计:山东泰山也无法提供高薪,所以协商之后:
山东泰山按照税前500万人民币的薪酬和石柯签约一年,一年之后,如果没有公司提供赞助合同,石柯将获得自由身。
据说,山东泰山之所以能够捡便宜,一方面是因为石柯是济南女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东泰山要征战亚冠,这也是石柯继续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
其实,发生在山东泰山身上的事情是最有趣的:2020年,山东泰山经历了股权变更和俱乐部管理层变更,普遍的观点认为,山东泰山将是最不稳定的球队之一,然而到了现在,各界突然发现,山东泰山竟然成为最稳定的球队,首先不欠薪,另外迅速敲定了孙准浩和石柯。
但即便是山东泰山,也不愿意再引进球员了,一方面俱乐部仍旧要精打细算,另一方面此前鲁能打得底子好,青训出色。
至于其他俱乐部,目前解决欠薪问题已经让俱乐部焦头烂额,直到现在,天津津门虎和重庆当代仍旧没有递交工资确认表,至于递交了工资确认表的俱乐部,也有近半数仍旧有欠薪现象,这个时候,讨薪的球员天天盯着俱乐部,俱乐部还哪有心思去引进球员。
当然,中国足协也不甘寂寞,一纸“限薪令”也断了很多球员的流动之路。
可以预见的是,在2021赛季的冬季转会窗口,高薪的大牌球员,问价者多,谈价者少,更遑论实质性引进了,有价无市,将是这个冬季转会窗口最真实的写照。
消失的“看不见的手”
转会市场是个小市场,中国足球是个大市场。
喜欢欧美联赛的球迷,总是喜欢把“职业足球”挂在嘴边,在中超出现泡沫化的时候,这些球迷会说:“这有什么可着急的,让市场来调节就是了。”
而在中国足球由热变冷,过热变成了过冷之后,这些球迷又说:“这是市场的选择,优胜劣汰,不用着急。”
关键是,中国足球,从来都不是市场来决定的,中国职业联赛,也从来都是伪职业联赛。
市场调节,这个“看不见的手”,在中国足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比如泡沫化和过热,那些疯狂的投资者所追逐的,绝不是对于足球的热爱,也绝不是对于职业联赛的认可,他们追逐的,要么是政策,要么是希望获得认可,这一切,其实都是投机行为。
换句话说,他们进入足球,从来不是市场的选择,所以让市场指挥中国职业联赛,必然是失败的。
和市场对应的是调控,或者说,市场和调控两者缺一不可,但问题是:
中国足球,调控也没用,甚至越调控,越堕落。
就比如泡沫化最疯狂的时候,2017赛季中国足协就准备出台调控措施,结果根本无人搭理,等到2020赛季中国足协下决心实施限制投入、限薪的调控之后,足协赫然发现,调控对现实已经毫无意义:比如中超支出限额6亿人民币,但现在不少俱乐部的目标是2到3亿,比如中甲的限额是2亿,但不少中甲俱乐部投入已经不足5000万,中乙的限额是5000万,但有的中乙俱乐部一年都花不了500万。
希望在哪里?
其实,不管多艰难,日子都要过下去,比如2019赛季初,中甲中乙退出或者没有获得准入资格的俱乐部达到了9家,但2019赛季仍旧开始了,2020赛季初,中超中甲和中乙退出或者没有获得准入资格的俱乐部更是达到了17家,但2020赛季还是照样进行了,只不过中乙从此前的32支变成了2020赛季的20支,还得加上中国国青队。
2021赛季当然还是要开始的,但是,一道过不去的难关叫---信心。
说起来,过去两个冬天,退出俱乐部即便达到了26家,但各界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但这冬天,虽然至今尚未有一家俱乐部退出,但各界的信心已经降至谷底。
中国职业联赛的危机,从过去两个冬天的中甲和中乙,已经全面蔓延到了这个冬天的中超:
半数俱乐部出现资金问题,另外半数俱乐部中的部分俱乐部也有隐忧;约三分之一的俱乐部已经萌生了退意,当然,退意并不意味着会真正退出,但退意萌生,意味着他们对于未来没有了期待。
这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
很简单,俱乐部和球员之间的(欠薪)矛盾仍旧会一如既往,甚至有可能持续加剧;此外,因为信心的缺失,新赛季有可能出现更多的负面事件;至于联赛的精彩程度,恐怕所有的球迷都已经不再抱有期望了——看看这个冬天离开的大牌外教外援,以及加盟的价格低廉的外教和外援就知道了。
我们甚至可以悲观地说:单单依靠中国足球的吸引力,单单依靠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我们几乎看不到中国足球恢复兴盛的希望。
更必须要说明的是,中国足球的悲剧,有中国足球自身的因素,比如中国足协过多的新政不断撩拨投资人的神经,消磨他们的耐心,最典型的就是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政策。
但中国足球的困境,其实和以下四个因素更加密切:
其一,中国企业的价值观往往是扭曲的,他们时而疯狂,时而卑微,他们进入足球比兔子跑得都快,等离开足球,可能跑得更快。
其二,房地产企业目前处于整体调控的态势下,以房地产投资人为主体的中国足球自然缺乏“流动性”。
其三,中国经济目前出乎转型阶段,这也因为者众多的企业也需要面临转型,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最后,则是疫情了,客观的因素也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除了球迷无法享受主场观赛之外,疫情其实也加剧了绝大部分投资人的经济危机。
唯一的解决办法恐怕是强势国企的进入,以此进行托底,哪些国企是强势国企呢?央企!当然,也包括一些盈利能力很强的地方国企,不过对于地方国企,我们其实不能报以太大的希望,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的负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国企)的负债,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大潜在威胁。
但是,这个解决办法仍旧需要整体的规划,以及全面的激励,我们也注意到,包括洛阳、沧州在内的城市也表达了对于足球的兴趣,但绝大部分城市对于足球并非是真正的重视,所以,现有的投资人举步维艰,新的投资人望而却步。
这就是现在的中国足球,潮水褪去,没有裤衩,困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