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缅甸媒体报道,正在被扣押中的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于当地时间2月6日早上接种新冠疫苗。(总台记者 王悦舟)


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周六(2月6日)爆发了自军方发动政变以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游行,数以千计的人们走上街头谴责政变,要求军方释放民选领导人昂山素季。缅甸军方为了压制抗议者采取了网络封锁措施。


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游行示威队伍从仰光大学附近开始,最后向市政厅进发。大批防暴警察封锁了游行队伍附近的道路,现场附近还停着两辆高压水枪卡车。美联社说,至少还有另外两拨抗议队伍向南走向城区,他们手举昂山素季和缅甸总统温敏的画像,要求当局释放他们。

抗议者呼喊口号表达他们的愤怒。他们高喊:“军人独裁:失败、再失败;民主:胜利,再胜利”。他们还举起横幅,上面写着“反对军人独裁”。

街上的行人给抗议者提供食物和水。许多开车的人,把身子探出车窗,伸出三个指头表达他们反对政变的决心。围观者以同样的手势回应。

周六稍晚,仰光街道上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汽车鸣笛震耳欲聋。有些人举起全联盟的旗帜和昂山素季的画像。许多人鼓掌跳舞,气氛非常活跃。

大街上有许多人身着红色衣服。红色是昂山素季领导的全联盟(全国民主联盟)的标志。全联盟在去年11月8日的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此外,缅甸北方城市曼德勒,也有大约2000人举行了游行。

仰光的抗议活动在天黑时结束,示威者坚定表示,他们将在星期天重新回到街头游行。

军方在当天封锁了网络。网络监督网站“NetBlocks”报告说,缅甸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封网,网络连接水平下降到正常状况的16%。目击者报告说,移动数据服务和无线网络被关闭了。

据路透社报道,脸书亚太新兴国家公共政策负责人拉法尔·弗兰克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在这个关键时刻,缅甸人民需要接触重要信息,需要能够与自己的亲人联系”。

脸书表示,断网令人“极其”担忧,它“强烈”敦促军人集团恢复社交媒体。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也通过推特发声说,“必须完全恢复网络和通讯服务,确保表达自由和信息分享。”

路透社引用大赦国际区域运动副主任明裕华的话说,在发生政变和大瘟疫期间关闭网络是“一个令人发指的、鲁莽的决定”。

缅甸军方领导人民昂莱以选举出现舞弊的理由夺取了国家权力,但选举委员会认为在去年11月举行的选举中并没有发现大规模舞弊的证据。

军人集团宣布缅甸实行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并承诺在新的选举完成之后把权力归还给民选政府。但军方并没有给出重新举行选举的日期和办法。

昂山素季经济顾问被捕,为首个被捕外国人

据缅甸媒体报道,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经济顾问肖恩·特内尔于近日被拘留。他也是缅甸军方接管国家权力后,首个被捕的外国人。目前尚不了解他被拘留的原因。



肖恩·特内尔是悉尼麦考瑞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多年来一直为昂山素季提供经济政策咨询。

据澳大利亚ABC新闻网报道,肖恩·特内尔是澳大利亚公民。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佩恩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深切关注”澳大利亚和其他外国公民在缅甸被拘留的消息。“我们正在为在缅甸的一些澳大利亚人提供领事援助,”佩恩在一份声明中说。

昂山素季能否东山再起?


你如何形容缅甸的军方领导层?

如果能畅所欲言,很少人会使用任何具有情感的表述形容他们。2018年,全世界目睹了罗兴亚人遭恐怖的驱逐和大规模谋杀,甚至被指称为种族灭绝。但那年之后,昂山素季用“相当甜蜜”来形容内阁中的将领。

三年过后,她再次遭到软禁,是这场政变中最快最直接的受害者。这使得她当年基于个人、政治或爱国理由而捍卫军队的决定看起来非常糟糕。

她的支持者会告诉你,她正处于几乎如绝境的位置,采取强硬立场只会令她更快坐监。但批评者认为,她至少可以对受迫害的穆斯林少数族裔,表现出少许同情心。

无论怎样,她的前景和缅甸民主的前景都是黯淡的。

虽然昂山素季的国际光环可能已经被打碎,暗淡下去,但她在缅甸仍然受到数千万人的敬仰。这种民间受欢迎程度绝非夸大,她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胜,赢得了超过80%的选票。

如果您在仰光市中心的凌乱的街道上漫步,头顶有杂乱无章的电线架,偶尔有猫般大的老鼠在你脚边疾走。而每当你进入任何地方,都非常大概率地会见到一张脸孔,可能是海报、画作或是日历,那个就是昂山素季如修女般的肖像凝望着你。

如今在同一条街道,黑夜中回荡着敲锅的叮当声,以支持他们透过民主选举选出来,但现在被扣留的领袖。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发出这种声音来驱邪,”马钦(Ma Khin)在社交媒体上形容,“现在,我们是想赶走军队,让昂山素季重获自由。”

除了平底锅的声音,温暖夜间的空气里亦传遍了令人舒缓的声音,是 1988年起义的歌曲。那是民主热情高涨的时代,将年轻的昂山素季推向国内外的聚光灯下,那也是她最初被多次软禁的时期。

罗兴亚人权活动人士韦韦努(Wai Wai Nu)为她自己上传的街头视频加上说明文字:“看到这些非常痛苦”。因为她回忆起在监狱中与其他政治犯一起唱的革命歌。

在这条视频中,我被一幅图像所震撼。这张图充满讽刺,折射出缅甸揉合暴力、曲折和悲剧重演的历史。高举的智能手机照亮了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Aung San)的画像,他仍然是受人景仰的领导人,但他在领导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之前,于1947年被暗杀。

他也是被称为塔马都(Tatmadaw)的现代缅甸军队的创始人,而正是这个组织,现在剥夺了其女儿的自由以及废除了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再一次。


昂山将军领导缅甸脱离英国独立。

同样是智能电话,一方面保存了大家对其父亲的记忆,但此刻却无法把昂山素季带离黑暗。

1988年至2007的番红花革命,争取自由的抗争活动始于街头,如今则是互联网上的抗争。准确地说,是在脸书上。数百万缅甸人主要使用这个社交平台发布和接收他们的新闻和观点。


但前提是军队不去阻止民众使用网站。过去十年,军队明白脸书的力量,曾利用脸书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散布仇恨言论和虚假新闻,产生破坏性的作用。如今,军方将令已经被脸书封号,可以想象军方害怕脸书。

塔马都残暴杀人的能力无法被击溃,他们可以杀死追求自由的人民、学生和僧人,但同时他们更难以赢取人民的心意和思想。

昂山素季及其支持者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正面利用数字媒体的力量。一封据称是她撰写的信件直接呼吁外界“抗议政变”,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有些人担心这是军方设下的陷阱,诱捕抗议者或是更坏的情况。

以《夫人》之名走上街头,也许能为国际社交媒体和电视新闻提供精彩的图像和有力的信息。但是,这部1988年出品的电影也正是一个很冷静的提醒:这是一条血流成河的路径,士兵们会清除追求自由的一代人。

我现在看不到任何新迹象表明,塔马会忌惮于在缅甸各大城市进行现场直播的屠杀。


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悲惨故事新篇中,还存在另一个悖论。

昂山素季能否再获自由,甚至可能重新掌权,取决于“国际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这是一个可以简单地用东方西方而定义的敌我标签。

就西方的特权社会而言,昂山素季是终身总统,所有通过选举产生的国家领导人都会告诉你, 昂山素季作为一个如灯塔般的符号而承载的价值观,也是他们所捍卫的。但当昂山素季拒绝支持或保护罗兴亚人时,她面对大量批评,也因此失去了曾经支持她的西方领袖俱乐部。

被吓怕的大学和慈善机构取消了她的头衔和奖项,但昂山素季似乎也不为所动。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她与我所任职的BBC的关系的恶化。在她此前被软禁的超过15年时间,BBC国际台一直是她的忠实伙伴。但在2017年若开邦的暴行发生后,一切都改变了。

如同很多西方媒体一样,我多次要求采访或出席活动均不受理,在她看来,根本没需要去与不了解她国家复杂性的人有任何交流。

我在缅甸采访的两年中,最有可能与她对话的机会是在海牙国际法院,她选择亲自为缅甸军队为种族灭绝罪辩护。

“你会否道歉呢,昂山素季女士?”我大声疾呼问她,当时她刚下车走向那冰冷法院,那里正在审理人类最难以想象的严重罪行。她没有回答,这不是我所预期的。

昂山素季决定成为那张面孔,去为缅甸不被追责的军队所做的罪行辩护。虽然军队不受欢迎,但她在国内的支持度有所提升,她被称赞保护了国家的尊严。

但现在有些人认为,她的形象已经无法再代表曾经的那个她了,当时的昂山素季的面孔,代表的是早期争取国家脱离军事独裁统治的努力。

仰光的政治分析师理查德•霍西(Richard Horsey)告诉我:“对这种情况的反应,不应狭义地视为帮助昂山素季。”

“这是关于反对不理会民选政府的军事政变,应支持绝大多数缅甸普通百姓及其民主权利和自由。”

其他人则比较直接。

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比尔·理查森(Bill Richardson)说:“当我听说政变时,我就觉得她是在与恶魔结盟后,又被魔鬼打败。”

比尔·理查森一直是昂山素季的朋友,但两人在2018年关系破裂,他说自己没有成功说服她为保护罗兴亚人做更多的事情。

他说:“直到她当选,我一直是她狂热的粉丝之一。”


理查森相信,在,全国民主联盟更需要有新的领导人,特别是女性领袖,尤其在现在民主授权人已经被粉碎的时刻。

昂山素季面临重罪指控,可能会被判入狱,这将使她无法出任公职。军队将军们声称,国家从他们认为的“紧急状态”走出来之后,会将在某个指定时间举行选举。显然地,他们想截断任何强劲选举参与人出头的可能。如果游戏规则公平,昂山还是有能力粉碎军方在民主道路上设下的重重障碍的。

我问理查森,他认为这位相识20年的前朋友,现在面对几个月、几年的软禁或是更坏的情况,她会在想什么。

“我认为她会觉得自己被军队背叛,她当时在国际上为军队说话不遗余力。她的地位是黯淡的。但我希望他们不要再采取任何进一步举动伤害她或永久令她唏声。”

如果再次允许昂山素季发声,又会如何?

他说:“如果她能发声并承认缅甸针对罗兴亚人的罪行, 令国际社会重识她的诚实可信,那还不算太晚。那将使世界团结起来反对这场政变。”

“这是有风险的,但她以前从来就没少面对过风险。”

尼克·贝克(Nick Beake)在2018年至2020年是BBC驻缅甸记者,现为驻布鲁塞尔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