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开局,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其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河北疫情了。尤其是当我们看到河北一夜新增数百例的时候,仿佛迅速回到一年前的焦虑和迷茫......

然而在2月5日0时-24时,河北无新增确诊病例,可以说在疫情防控上稳中有细,防患未然。




随着疫情的缓解,石家庄开始逐渐解封,人们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看到这些新闻,网上好评一片:“河北好起来了,牛!”“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好的消息!”“当我看到河北新增为0的时候,竟然有点想哭。”

最后一个留言,道出太多河北人的心声。是啊,从日增数百到努力清零的过程实在太难,太煎熬。你根本想不到,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河北人都经历了什么.......




01

在人们的认知中:只要出现疫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居家隔离,以及对少数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

但这次,河北的操作很不一样。甚至难到超乎想象。

一切要从「疫中」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说起。作为当时全国唯一高风险地区,河北早期新增确诊病例大多数来自这里。而那些没被确诊的村民,也纷纷按照要求实行居家隔离。

直到有一个通知,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当时,一位村民回忆说:自己是在睡梦中被吵醒的。她突然被要求和全体村民一起,马上收拾行李去异地进行隔离观察。并且要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为何如此紧迫?

为何一定要转移到异地隔离?原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防疫专家认为:增村镇的环境中已经存在大量新冠病毒,并且可以经由「物传人」扩散。

这意味着哪怕你没有接触阳性患者,也可能被表面附着病毒的物品所感染。必须对村子环境进行高强度的全面消杀。

其次,之所以不让村民「居家隔离」。是担心一旦有人确诊,全家恐怕都将被感染。这是武汉早期的抗疫经验,河北必须要选择一个更为稳妥的方式。

所以——为了避免消杀对人类的伤害,

为了解决居家隔离存在的漏洞,只能将全村村民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进行集中隔离。




不仅如此,村民在转移前还需要进行 3 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才可以离开,以便将未知的伤害降至最低。

就这样,涉及12个村庄,人数高达2万人的村民,在寒冬的清晨从熟悉的家中撤离。

村民中不乏年迈的老人,他们知道事态的重要性,

也明白自己要配合防疫工作,

所以毫无怨言,而是提着行李,井然有序地前往集中隔离点。如今,他们已经得到了妥善的隔离和安置。


02

为了缓解2万人的隔离压力,几乎在同一时间,3000套用于集中隔离的集成房屋,正从唐山星夜送往石家庄。

板房的安装速度很快,前夜一片荒地,次日平整完毕。短短几天,部分隔离房屋就已经完成交付。




交付消息一出,网上担忧声一片。因为在大家心里,

一切仿佛回到初建雷火神山的时刻,“事态......竟然严重到这个地步了?”

他们并不知道,集中隔离点的意义,

就是用于收纳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房屋是每人一间,独立卫浴,避免一家人在居家隔离时出现交叉感染,真正做到了安全高效的隔离。

虽然这样做很麻烦,但河北人不敢心存侥幸。他们深知自己肩上承载的责任,所以不管再苦再累,也要将更科学有效的隔离方法执行下去。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周边的兄弟城市和省份。

恰恰是这种「认真负责」,让没感染的人,被救了出来。也让感染的人,被找了出来。目前,大多数阳性病例都是在隔离点内被发现。

太难得了。河北人在隔离手段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效果!

03

如果河北农村重在「隔离」,

那城市的关键则是「筛查」。

为了更快推进核酸检测工作,在河北体育馆,有一个黑科技出现了。它被称为「火眼实验室」,10小时建成,21小时投入使用,每天最高可检测100万人份。




这种「黑科技」真的很少见,足矣看出河北人对这次疫情的重视。相信在「火眼金睛」面前,再狡猾的病毒都无处遁形。

曾经我们以为,一座城市能开展全员检测已经很厉害了。但由于存在多次检测阴性复阳的案例,河北还是选择用最纯粹也最保险的方式。

那就是——全员核酸检测必须有,一次不够就两次,

两次筛不出来就在部分地区开启第三次。甚至在有些高风险地区,实施两天一次的检测标准,直到彻底确保大家的生命安全为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石家庄在全员核酸检测的努力,让新增从354降到0。

在河北人的努力下,检测速度终于跑赢了病毒传播速度!

04

除了隔离和检测,河北已经对重点人群,开启了「疫苗接种」工作。

截至1月19日,河北累积采购近400万支疫苗,并确定近1500个疫苗接种单位。众所周知,疫苗的普及才是真正的「群体免疫」。河北全员疫苗的接种,就像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战胜病毒,指日可待。




是时候总结一下河北的这套组合拳了。全村撤离+集中隔离+全员检测+疫苗接种,它们各司其职,环环相扣。为河北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更重要的是——踏实到让人心疼的河北人,

也用接近一个月不出门的代价,给我们上演了「如何让新增清零」的教科书般的答卷。

毕竟,我们曾以为城市人群密集,是导致疫情扩散的重要因素。可这次河北农村的经验,给全国人民打了个重视农村防疫的预防针。

05

常听长辈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而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身在其中的河北人,

哪怕身在泥潭,也会将自己从困难中捞起。

冀,象征着希望。就像心怀希望的他们,

默默做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事。

比如卡车司机老吴。由于核酸检测的结果要一天后才出,在河北衡水滞留的他,忍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睡在卡车里。他并非不舍得睡酒店,而是——“不想给人添麻烦。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自己待着更好。”




比如藁城区公安局副大队长张月礼,当他和21名队员身赴高风险区执勤后,阻止了想要替班的同事:“这里最危险,不要来替我。”

比如当有人晕倒后,那个脱下防护服和面罩,第一时间迅速做人工呼吸的医生。




比如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李瑞芝。在生命最后的30个小时,

她的微信全是和工作相关的内容。

比如不舍昼夜赶工多日,只为让更多人快点住上隔离板房的工人张雷。只见他脸上布满了泥点,狼吞虎咽吃着饭。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摆手说:“时间挺紧张的,好多活等着呢。”




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河北人。满脸风霜意,满身英雄气。

他们很少在网上刷存在感,而是以大局为重,做着许多你不知道的事。

如果你看河北人的朋友圈,很少会发现抱怨责怪,更多是一种包容和苦中作乐。哪怕真有人发发牢骚,也呈现了河北人生性的善良和义气。

很多人都知道,做咽拭子和口拭子需要被捅嗓子眼和鼻子眼,做一次都“够够的了”。

可河北人却忍受着这种不适,承担这一切。正如有的市民自嘲:“两天捅一次,习惯了。”

有的河北人自己还处于隔离的等待中,但还会安慰其他省份的网友不要担心:“就算是低风险区,我们也会定期做核酸,就是为了给大家心安。”

有的志愿者说:“做核酸检测都做出经验了,第一次全小区八九个小时才结束,第二次五个小时,.....第五次不到四个小时就能结束战斗。身为志愿者,自己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去做核酸检测的路上。”




挺感慨的。试剂盒充足供应,

志愿者严阵以待,

民众们积极配合......

虽然这些行为在一年来反复出现,可如今再看依旧会不忍泪目。更何况对于疫情亲历者来说,

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煎熬。

一边是奋战一线的人严阵以待,

对病毒的扩散严防死守。另一边是老百姓配合检测和隔离,但行好事,默默努力。

这就是河北抗疫的众生相。是他们,为这个凛冬覆盖上一层暖意。

06

如果说一年前的武汉,是一次猝不及防的应对。那今天的河北和其他疫情地区,已经在努力和病毒赛跑。

这一次我们不再迷茫。而是相信自己可以跑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正如张文宏说:“在中国,我们具有最为强大的非医学干预策略。河北疫情的控制,将是毫无疑问地在1个月左右获得胜利。”

纵使这一年来病毒不断变异,传染性在变强,传播手段也复杂多样。可面对这一切,

我们的防疫和治疗手段也在进化。

无论是2万人清晨撤离,还是隔离点星夜驰援。无论是火眼实验室日检100万,还是河北的配合与包容......那些张弛有度的应对手段,给了一座城市以安全感。




写到这,真的挺佩服河北人的。年关将近,突然的变数打乱了人们的新年计划。但刚劲勇毅、低调做事的他们,

并未被轻易打倒,而是步履不停向前走着。

这种认真和执着、坚持与笃定,像极了网上流传的一段话——

“有的人坐在家里,感慨时代落在自己身上的尘埃。而有的人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继续扛起了时代的大山。”

参考资料:河北日报、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