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在吉隆坡会展中心,北京以44票比40票击败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夏奥冬奥都举办过的城市。

结果一出,立刻引发了一些西方媒体的质疑,毕竟就纯粹的办赛软硬件来看,阿拉木图拥有较完备的冬运设施,2011年主办亚冬会时就建设了不少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冬季场馆,而且冬季运动在哈萨克斯坦的群众基础也很广泛,滑雪、滑冰等冬季运动深受阿拉木图民众喜爱,冬天每逢周末,当地各大滑冰、滑雪场都人满为患,这也被认为是两国最终票数相差无几的根本原因,毕竟在场馆基建资金方面优势巨大的情况下,北京也不过赢了区区4票而已。



而如今五年多的时间已过,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肯定感到庆幸,把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给了北京实在是明智之举,否则现在要考虑的,就不止是能不能举办东京奥运会的问题了……

阿拉木图还是东京?北京最安全


在距离北京冬奥开幕还有一周年之际,全世界依然笼罩在新冠疫情的巨大阴霾之下,但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却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在疫情的挑战之下,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进展得相当顺利,这几乎是一个奇迹。”巴赫说。

而与北京相对的,是疫情肆虐下已经苦不堪言的哈萨克斯坦。根据哈卫生部统计,截至1月24日,哈萨克斯坦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和具有新冠肺炎症状但实验室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的肺炎病例逾22.4万例,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300例以上,2月1日的最新数据为1342例,甚至还需要中国制造的医疗检测车的帮助,才能实现更大程度的全面性检测。新冠疫情正在让哈萨克斯坦的贫困人口大幅增加,贫困率可能达到12%至14%,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使零售和批发业、宾馆业、交通业严重萎缩,而这些行业集中了哈萨克斯坦大约30%的城市就业人口。以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和医疗条件,试想如果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还要举办冬奥会,显然不太现实。



而相比冬奥会,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就要举办的东京夏奥会无疑更加令人担心。由于来自英国南非的变异病毒已经进入日本境内,东京奥运会会再次延期或者取消的声音甚嚣尘上,要知道2月1日全日本的确诊病例依然有3659粒之多。2020年12月28日,日本在每日感染人数已经超过3000人时,就发布了到2月7日的封国令,外国人将在这一段时间内被禁止进入日本,以遏制病毒的传染。紧急事态宣言发布后,东京、大阪等地的确诊病例数有所下降,但并未出现明显好转,紧急状态的解除时间很可能延至2月底,这会直接导致在三月初就陆续展开的各项奥运测试赛进一步推迟。

为了能够顺利举办奥运会,日本不断收紧可解除紧急状态的条件,但依然避免不了对能否顺利举办甚至是干脆取消的猜测。先是1月8日《周刊实话》发表东奥将延期至2032年再举办的爆炸性消息,随后《泰晤士报》跟进称日本政府已经私下里认定东奥无法在今年举办,将争取下一个未确定的举办年,即2032年再举办。为了不断扑灭各种“谣言”,东京奥组委主席森喜朗、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以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都纷纷站出来“辟谣”,表达“日本政府举办东京奥运会决心不变”的态度,以正视听。



1月21日,日本东京奥组委主席森喜朗在接受《西日本新闻》采访时,似乎泄露了东京奥组委和日本政府的底线。“肯定会想到各种最糟糕的情况,这是必然的事情;火炬传递开始的时候,就知道是不是会推迟举办了。”换句话说,森喜朗心目中确定东奥能否举办的红线是3月25日,也就是东京奥运火炬传递开始日。实际上,支撑东京奥运会能否按时举办的两大关键因素——“气泡”和“疫苗”,目前被认为有着太多难以解决的麻烦。

在一个国家内进行的足球(篮球)联赛,人员感染相对容易控制,但是在需要大规模跨洲国际旅行的情况下,“气泡”模式势必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即将在墨尔本进行的澳网,或是此前连续在泰国举办的三站羽毛球比赛,都出现过隔离期间感染的情况,所谓的“气泡”看起来并不保险。而严格的隔离措施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澳网隔离酒店中多位球员吐槽如同“坐牢”,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发公开信给组委会讨论球员们的隔离条件,泰国羽球赛甚至出现假阳性还能继续参赛的闹剧。



至于疫苗,日本至今尚未允许任何一款疫苗在国内注射,仅仅其国内目前日增就达数千感染者,而奥运会时要面对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纵然国际奥委会发表声明将协助奥运参赛选手接种疫苗,但不会强迫在最需要接种疫苗的人之前让运动员插队,换句话说就是不会强制让运动员打疫苗。考虑到各国开展疫苗接种的条件不一,如果不能在夏天到来前给予参赛选手优先接种,那么时间上肯定来不及,况且在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中,强制接种疫苗,会被认为是“侵犯个人自由”,甚至引发法律诉讼纠纷。

中国防疫出色 世界首屈一指

相对于焦头烂额的东京奥委会,中国国内出色的防疫,让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一直在按计划有序推进,筹备进展也得到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各方高度评价,“我们能清晰地指出,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为分界线,北京冬奥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在组委会的努力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之下,我十分确信北京冬奥的”高峰“会非常非常高。”国际奥委会巴赫对冬奥会的筹备工作非常满意,也很期待北京为全世界呈现出一届精彩的冬奥会。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首要前提自然是控制住疫情。新冠肺炎在全球的确诊数量依然没有出现大的拐点,但中国的防控效果,早已得到世界的肯定。时至今日,疫情爆发已经有一年之久,中国的生活状况已经接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这种程度是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达到的。造成中国防疫取得出色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实施了非常到位的防疫措施,戴口罩、洗手测体温是民众几乎每天要做的事情,出现疫情后迅速做出流调反应,及时切断疫情的传播途径,实施“动态清零”政策,哪怕发现一个病例,也会立即触发积极的隔离措施和惩罚性的旅行限制,以及大规模检测和接触者追踪,直到病例数清零。



相比国外,中国民众普遍可以做到遵守防疫准则,虽然中外的防疫措施基本类似,无外乎少聚集注意个人卫生,但公众参与的程度决定了疫情防控程度的不同。在中国,健康码系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规模核酸检测早已“无处不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国的制度优越性。中国的制度,能够让中央的指示在地方政府得以充分且迅速的落实,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在疫情初期,武汉早期严格的封城措施为中国其他地区赢得宝贵的时间,去激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这在当时对防止病例激增起到了明显抑制的作用。

近期《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太好了吗?”的文章,就指出中国看起来并没有受到新冠疫情的太大影响,“即使考虑到最近中国最近一连串令人担忧的新疫情,我们仍然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在遏制病毒传播方面确实做得比其他主要经济体好得多”,确实,中国的防疫已经成为世界的标杆,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看起来,无论花多大的成本,中国维持目前的防疫政策都是值得的,挽救生命当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声望方面同样如此。在某些人看来,中国似乎已经成为“新安全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萎缩4.2%,不过未来疫苗的投入使用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加快恢复,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报告指出,中国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增长为1.8%,而2021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8%。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出色防疫的基础上做到的。

冬季疫情反弹 冬奥任重道远

除了中国的防疫到位,北京冬奥会的其他优势,不仅仅在于比东京奥运会多出半年的时间缓冲,冬奥会前中国还将举办包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这样的大型赛事,有足够的为冬奥会“热身”的机会。成都大运会将于8月16日至27日进行,陕西全运会则在9月15日至27日展开争夺,两项赛事虽然运动员成分构成不同,但组织规模都比冬奥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大运会,同样会面对很多国外选手参赛的情况下,能够给冬奥会提供足够多的借鉴经验,让冬奥会在举办时可以规避很多问题。



实际上,中国在2020年已经以“泡泡”形式组织过国际比赛,尽管只是单项赛事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收获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崇。2020年9月初,中国乒乓球协会在和威海当地政府进行协商,并进行充分论证后,决定接下男女乒世界杯和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这三项大赛。国乒能够得到批准办国际比赛,和中国抗疫成功自然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十一期间6亿人次出行的测试后,中国的防疫安全模式和安全系数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国内体育赛事的办赛信心也在不断提升,只要有效控制外来感染人员的入境就已足够。

当时的情况,国外运动员要先在上海落地,不能去任何地方,必须走已经设定好的不与任何人见面的路线,被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三四名职员包围着移动,先在机场内接受核酸检查,而此后每隔2、3天就要接受一次核酸检测,每次包括携带的物品在内都会进行消毒。在上海机场附近的酒店中进行隔离时,有四天处于绝对密室状态,必须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吃饭时也会进行体温检查,在度过可能的传染期后,再乘坐专门的巴士,经900公里陆路前往比赛地威海。



国际乒乓球赛事在中国率先重启,不仅是国球特殊的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抗疫成果的良机,同时也为体育行业进一步恢复举办国际体育大赛进行了尝试、探索和创新。尽管日本的伊藤美诚调侃自己去中国比赛感觉像对待病毒一样被反复消杀,但正是这样精准到位的防疫,才让比赛可以顺利进行,届时北京冬奥会的防疫规格,只会比单项乒乓球赛事更高出更多倍。

当然,冬奥会举办的季节,正是疫情多发的时期,抗疫依然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并且主要由无症状患者传播,因此只要有一个未被发现的病例,就可以迅速引发新一轮爆发。近一个月来,冬季的疫情反弹让防疫的压力再度提升。一年后的北京,人群的疫苗接种会比现在更加普遍,但国际大赛所涉及的问题之繁杂肯定远超想象,防疫依然是大前提吗,但所有人都相信,中国一定能举办一届安全的成功的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