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写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足球职业化27年来依旧一地鸡毛,可以归根结底为没有规矩。
规矩就是规则,职业足球的运作法则,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从1994年红山口会议后入市到2021年遭遇全面饥荒,运作了26个赛季的职业足球依然在伪职业联赛,俱乐部大面积欠薪,球员四处讨债,罢训罢赛,讨薪无门,足协乱政,俱乐部生死存亡等一片乱象中艰难生存,归根索源就是没有立好规矩,定好规则。
职业足球的核心和重心是职业足球俱乐部,没有职业俱乐部就没有职业足球联赛,但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却异常脆弱,生存困难,2020赛季之前,在中国足协登记在册的22家职业俱乐部在短短一百天之内宣布破产,转让,解散或彻底退出,其中包括中超天津天海,4支中甲俱乐部,含十连冠的辽足,上海申鑫,四川隆发,广东华南虎,7支中乙和12支中冠球队。2021赛季还没有开打,由于中国足协的“工资表”大限,中超俱乐部豪门和新科冠军江苏苏宁,河北华夏幸福,重庆当代和天津泰达等四家顶级俱乐部面临着“不交表,不准入”即退出中国职业足坛的巨大风险,中超俱乐部都如此这般,更别说生存更困难的中甲和中乙俱乐部。
数十家职业足球俱乐部为何面对着足协高举的“准入大棒”生存或是毁灭?无外乎就是因为足协在陈戌源主席2019年下半年上任后推出的一系列新政和改革措施。足协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规范职业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和规范化建设,但一张工资表就催生了22家职业俱乐部在2020赛季前的猝死,一个中性名称的改革就导致俱乐部投资人热情锐减,很多俱乐部没有了背后的大金主,立马就彻底陷入了经济危机,濒临死亡。
2020年对于全世界的职业体育产业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可即使新冠病毒肆虐导致全球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关门闭户营业”,欧洲的职业足球联赛依然运作良好,顶级俱乐部的收入虽有减少,却依旧能够生存,据德勤足坛财富榜的最新数据,巴塞罗那俱乐部在2020赛季收入6.271亿英镑,英超的曼联俱乐部收入5.09亿英镑,比去年少了1.18亿,欧洲最赚钱和最大的前20家俱乐部在2020赛季整体收入减少了18亿英镑约合20亿欧元。
反观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由于疫情导致联赛被迫采用赛会制方式举行,所有俱乐部除了中国足协和职业联盟的分红收入,其他收入几乎为零。1月28日足协提前给16家中超俱乐部分红700万人民币,这笔钱只相当于90万欧元,对于亏损巨大的职业俱乐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而在2018赛季,中超俱乐部平均分红7400万,2019赛季分红6000万,今年最终能分多少?
相对于欧洲顶级联赛的收入结构,电视转播权分红,博彩业,比赛日收入,赞助商收入和授权产品销售等,欧洲俱乐部收入相对更多元化,收入比重合理,导致俱乐部抗风险,抗压能力较强,而中国国内职业俱乐部主要以“冠名权”为主的商业赞助作为盈利点, 绝大多数俱乐部依赖于俱乐部金主输血为主,这部分收入占俱乐部总体收入的70%以上,一旦“冠名权”赞助资金不到位, 俱乐部就必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欠薪就成为必然。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从1994年到2021年,始终都没有解决俱乐部造血功能的问题,放眼全球的职业俱乐部,中国足坛盛行的一直是“高冠名权收入模式”,也就是说,推动中国职业足球改革的,是一个个带着投资热情和足球情怀的投资人。足协主席陈戌源在2019年上任后主导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工资表准入,俱乐部中性名改革等,从根本上是想解决俱乐部的健康和自身造血问题,但却在特殊的年份动摇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根基,加速了职业俱乐部的死亡。
俱乐部欠薪在中国职业足坛是常态现象,职业化改革之初有,到现在为止依然无法根除,造血功能不足也是历史原因,导致俱乐部不能健康发展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单纯是俱乐部投资人投资足球动机不纯的表面现象,在2020年经济大环境如此恶劣的背景下,中国足协在2021赛季硬性一刀切推动职业俱乐部的中性名改革,是帮助俱乐部更好的生存呢?还是加速职业俱乐部的死亡?
从世界足球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官方足协都是三件事:国家队建设,青训体系和职业足球联赛,世界足球强国西班牙,意大利,英格兰,巴西等,都是把职业足球的运营和管理交给职业足球联盟,官方足协的主要任务是抓国家队建设和青训,推动与发展足球人口,但中国足协推动职业化足球改革27年来,始终不愿意真正放手,一方面是国家队成绩的剧烈动荡和青训体系的崩塌,另一方面则是职业足球联赛假赌黑盛行,俱乐部收入不稳定却负担很重,甚至是不堪重负,以前是管办不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现在是职业联盟依然在中国足协的强力操控之下,分而不离,假如这两个赛季的改革是在职业联盟的主导之下,全体职业俱乐部共同商议决策而出,会导致俱乐部大面积死亡吗?
中国足协主导的职业化改革,多年来最被诟病的就是缺乏长远规划,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头疼治头,脚痛医脚,规矩不存,何来规则?比如限薪令,2020赛季要求地是职业球员本土球员顶薪1000万,国脚1200万,2021年马上又要求顶薪税前最高五百万,外援最高300万欧元,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直接导致了球员和俱乐部的利益冲突甚至对立,俱乐部何去何从?球员如何信服?
足球职业化改革27年以来,足协新政,懒政,勤政和乱政成为了一条发展主线,王俊生时代借改革春风,一系列职业化新政造就了甲A时代的辉煌,中国男足也在2001年历史性的冲击世界杯成功;闫世铎和谢亚龙时代可以说是乱政不断,女足各种折腾,职业联赛停止升降级,为世界杯让路,为奥运会腾道儿,最终却是05,09,13年三次世界杯小组赛失利,08年奥运会男女足全面丢人;张剑时代可以说是懒政,但无为而治也并非无功,广州恒大强势进入中国足坛,两届亚冠冠军,中超7连冠,一时间金元足球横行,俱乐部投资规模骤增,但亏损也巨大;陈戌源主席上任这两年,看上去是勤政为民,可也有乱政的嫌疑,工资表准入导致职业俱乐部大面积死亡,俱乐部中性名改革导致投资人热情下降,资本大量撤离,勤政是不是也有些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呢?
俱乐部欠薪是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根本解决中国职业俱乐部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单纯依赖输血的本源性问题,俱乐部欠薪依旧会持续下去,只是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会变得更严重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足协目前推动的职业俱乐部改革,还是应该以“稳定压倒一切”的大格局出发,先帮助与保证职业俱乐部在2021年先活着,而不是黑面无私地一刀切下去,真要像2020年一下子干死22家职业足球俱乐部,毛之不存,皮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