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任时,推动中美在各个领域脱钩,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拜登上台之后,舆论期待中美关系能回归理性。

过去四年,美国一方面放弃多边世界的领导地位,一方面持续与中国缠斗,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势头。但仅仅四年时间似乎并不足以完成特朗普政府的“远大目标”,拜登重新上台,并旗帜鲜明地喊出回归多边的口号,外界期待急速下滑的中美关系或将按下暂停键,也有人提出,当下中美双方最需要的是重新认知对方,并探讨中美实现“二次建交”的可能性。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所主任袁征在接受多维新闻采访时就此表示,或许“二次建交”客观上有一定意义,但问题在于,概念和现实可能存在落差。此为系列采访第四篇。

多维:过去四年,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特朗普政府加速了整个变化的过程。有一种观点认为,拜登上台之后,中美需要一次“二次建交”,指的是重新认知对方,因为中美当初建交是在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之下,当世界发生变化时,中美也需要重新认知对方,对此你怎么看?

袁征:“二次建交”,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时过境迁,世界正处在习近平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整个力量中心由西往东迁移。发展中世界可能在本世纪中叶,经济总量将超过发达国家的总量,甚至不用等到本世纪中叶,这确实是百年来的重大变化。

当然,中国是其中的“领头羊”,中国的发展会客观来看会对现有国际格局产生影响和冲击,这是不能矢口否认的。中国再三强调,不会推翻现有国际秩序,而且中国已经很好地融入了现有国际秩序,这对中国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最新数据,中国的GDP已经到达了美国的75%,百年来最高,已经超过了当年的日本,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强化。英国预测,到2028年,中国可能在GDP总量上超过美国,当然,不仅仅局限于GDP总量,还有军事和科技以及国际影响力等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美之间是否会重新认知对方?前后过程其实不能完全割裂,因为40年前中美建交,双方达成的基本原则,我不认为已经过时。问题是,美国并没有落实当初的共识,甚至在试图颠覆当初的承诺,美国在三个中美公报中都承诺坚持一国中国原则,但事实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开“倒车”,不断将美台关系政治化。

从某种意义上看,特朗普也是在重新认知中美关系,他对此还很骄傲,离任时说“我是过去四十年来,第一次对中国强硬,维护美国利益的美国总统。”他确实改变了美国的对华认知。

如果中美双方无法客观理性看待对方,无论是二次建交还是三次建交都不可能发生。美国从来都认为,“美国就应该是世界第一”,面对其他国家崛起,无论是中国还是当年的日本,美国都只会打压。但美国怎么可能永远当老大?这与世界潮流是不符合的。







多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中国而言,将中美关系放在中国与西方的更大的视角之下,而美国应该改变“例外”的霸权心态。

袁征:改变对华的看法,其实分正负两方面。按照这个逻辑,特朗普时期也在与中国进行“二次建交”,只不过是朝着反方向。

“二次建交”这种建议,我认为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它们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中,能否客观理性看待非西方国家的崛起。现实情况是,中国无论怎么解释,美国都不信,2010年以后,美国确实在重新认知中国,但这种认知完全是负面的。

现有的国际体系,有合理的成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就国际秩序而言,其实美国也一直在提,要对世卫组织进行改革,要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因为美国认为,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太大了。

在美国眼中,联合国和世卫组织都必须要听它的,其他国家只能充当“次要角色”吗。但国际秩序的改变,不能以某一个国家的利益为准。所以,“二次建交”客观上有一定意义,但问题在于,这种概念和现实是有落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