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刚刚在“混乱”中完成总统权力的交接,新一任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正式入主白宫,习近平上述讲话,被广泛认为是针对陷入最低谷的中美关系,向拜登政府喊话。从习近平讲话措辞不难看出,北京对于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发动的中美贸易战的否定,以及对拜登政府不失强硬的期待。
拜登时代的中美关系走向何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议题。图为2013年12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握手。 (AP)
越来越多的观察家发现,在面对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强力打压和制裁,中国越来越从容和自信,并且应对自如。1月11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面对中共省部级地方大员剖析时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特朗普时代中美贸易战的开打,让中美关系跌入20年来的最低谷——中美两国关系虽然没有恶化到全面脱钩的地步,但事实上,中美的全面对抗已经是既成事实。多维新闻曾在《观察站:中美贸易战改变了什么》一文指出,中美贸易战的持续,让很多人意识到,今天的中美,谁都没有把握能够毫不费力的战胜(干掉)彼此。虽然中国在这场非典型战争中是相对处于下风的一方,但美国并没有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中国屈服。
“中国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考验,不仅抗压性大大增强,应对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定力。”这是中国官方此前向外界传递的信息。中国最高领导层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虽然中国整体实力距离美国还有巨大差距,在过去两年多时间的贸易战交锋中,中国也更多的是处于守势,但其实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并没有造成不可承受的打击。
相反,在中美贸易战以及带来的巨大危机和不确定性之下,中国社会已经建立足够的自信,来面对美国这样强大对手——即便双方实力依然悬殊。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中美之间你来我往的博弈与斗争之后,所建立起来的,与70年前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建立自信一脉相承。
2020年10月,北京高调举办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活动,不再讳言“立国之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习近平讲话中直接点出了这一点,他说,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某种意义上说,中美贸易战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美战争”,让中国正式成为强大美国不能小觑的对手。
随着特朗普的黯然下台,中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全新的阶段。面对愈发自信的中国,美国新任总统拜登的上台,将给特朗普时代滑向谷底的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改变,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议题。
截至目前,拜登并未就对华政策作出明确表态,但华盛顿发出的最新对华政策信号似乎表明,中美关系短时间内显著改善的机会甚微。因为,纵然美国各界不一定完全认同特朗普时代的做法,但民主和共和两党皆公认中国为竞争对手,以及支持更强硬的对华策略。若拜登软化对华手腕,例如撤销入口关税或其他前任的对华措施,那他就要准备好面对抨击。拜登政府自然不会轻易推翻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措施。
针对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白宫发言人2021年1月25日做出回应,称“中国对美国构成重大挑战”,“习近平发出的呼吁不会改变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战略方法”。这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宣示。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表示,美国正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美国总统拜登希望以“耐心”处理与北京的关系。
美国彭博社报道,普萨基表示,拜登政府计划重新审视特朗普任期内的强硬政策。她还说,白宫将在未来几周内就这个问题与国会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以及国际盟友和合作伙伴进行接触。
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作“战略竞争对手”,拜登政府显然也不会改变这一定位。能够改变的,可能就是遏制中国策略上的变化。可以预期,拜登时代中美直接对抗的激烈程度大概率会低于特朗普时代,但中国所面临的局面可能不会比特朗普时代更有利——重返国际合作道路,建立对华统一战线,是拜登遏制中国的核心政策。
在2020年的倒数第二天,广泛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欧投资协定》正式达成。这份历经7年艰难谈判而达成的协议,让准备寻求修复盟友关系的拜登团队感到了不安。相较于特朗普的特立独行,以“美国优先”不断退群招致盟友的不满,“老道”的拜登倾向于平衡和修复与传统盟友的紧张关系。
与特朗普奉行的孤立路线和单边主义不同,拜登在就职演说中誓言要“修复我们的盟友关系,再次与世界接触”。特朗普时期,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而且在新冠疫情蔓延之下,特朗普政府2021年7月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拜登甫一上任,就签署了17项行政命令,其中就包括重返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等,宣告美国重回国际社会。
中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刘晔发文分析指,拜登政府的重要优先事项是恢复美国在重大全球事项上的领导地位,强调和盟国开展合作,重建国际组织对美国的“向心力”。拜登的对华政策团队认为相较过去,中美之间如今更偏重于战略竞争,国务卿托尼·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都是致力于战略竞争的人,沙利文早前就指出美国应该在“压制中国的发展”上少花时间,而应该更加重视“我们自己如何跑得更快”。
而拜登政府已经表示,优先关注国内事务。就任第一天,拜登签署了17项行政命令,除与世卫组织重新建立联系,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外,更多的是“安内政策”,内容涉及应对疫情、移民、气候变化、种族及“LGBT”权益等方面,要求联邦雇员在政府建筑物内佩戴口罩等,既着手消除特朗普的政治遗产,又显见拜登的政策偏好和优先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并未提到与中国的贸易争端。显然,对新一届美国政府来说,需要马上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是应对国内的动荡。但也应该看到,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拜登愿意在贸易、科技或在南海、台湾与中国降低对峙的程度。在人权问题上,拜登坚称中国必须付出代价。这与特朗普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经常回避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
曾在克林顿(Bill Clinton)政府时期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的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专家李侃如(Ken Lieberthal)说:“我认为拜登将像特朗普一样强硬,但我认为他的做法将更加一致和更具战略性。”
相对于特朗普的“不按套路出牌”,担任过8年美国副总统,以及长达36年的联邦参议员,堪称美国政界最资深政治人物的拜登,更为谨慎和理性,在美国两党已经视中国为“一个意在破坏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的威权主义对手”的共识之下,对中国而言可能并非利好。
可以看到,中国越发自信——对自己承受打击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自信,对自己政治制度的自信——中国领导人不断强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必须尊重这些差异。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有过同样的表述。
与特朗普政府内的一些鹰派人士不同,一直以实用主义著称的拜登,没有把与中国的竞争是类比于与苏联冷战的文明斗争。未来会不会改变呢?是个问题。
当“老道”的拜登遇到愈发自信的中国,中美将擦出怎么样的火花,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