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首次对外公布。(新华社)

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十进三”投票于1月20日12时正式开启,至2月28日24时止,将接受为期约40天的公众网络投票。

在美国、苏联、欧洲航天局和印度成功将航天器送入火星轨道之后,中国很快也将成为到达火星的国家。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此次发射任务也成为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重要里程碑。





按照计划,“天问一号”将于2021年2月11日至24日环绕火星运行,并于2021年4月23日降落一台火星车到火星表面,史无前例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目标,进行时长90天的火星探索工作。

随着中国首辆火星车降落火星表面日期的日益临近,人们对火星车的命名也越来越关注。

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于2020年7月24日正式启动,共收到有效提名39,808个;10月,由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各系统有关专家和社会文化名人共32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全部名称进行了函审。

2021年1月18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完成了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的初次评审,初评环节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风火轮、追梦、天行、星火共10个名称,作为中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范围。

火星表面精彩图片🔑🔑:











此次中国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在网络初评投票结束后,将由评委进行终审选出前3名,并参考公众投票得分的前3名,最终选定3个名字并按程序报批,最后确定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入选方案,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前择机公布。

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来看,“天问”之名,其源久矣,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2,000多年前在长诗《天问》中,已对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发出了一系列天问;2,000多年过去了,中国航天人用“天问”航天器深入苍穹,对屈原“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的天问做出了回应。

在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50周年的日子,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20年4月24日正式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及标识。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未来人们还将看到中国前往土星、木星等行星的“天问n号”。

其命名不可谓不用心。

中国人还将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命名为“夸父计划”,将太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将航天飞船命名为“神舟”,将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将中继卫星命名为“鹊桥”,将暗物质探测器命名为“悟空”,将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将全球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将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命名为“鸿雁”……凡此种种,其名皆有典,无不寄托了中国人探索星辰大海的美好愿望。

探索外太空是一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竞争,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没有哪个有抱负的国家会轻言放弃,全球太空之争正在或明或暗处风起云涌。

对中国来说,其面向太空的志向已很明显。作为太空竞赛的后来者,中国出发时间晚了数十年,但现在,中国已是全球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若一切顺利,“天问一号”将在2021年中共建党一百周年之前降落在火星,这无疑将会是一份很体面的“生日礼物”,而此番经过全球征名投票而来的火星车名号,无疑也将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