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的演讲中,特朗普时代正式落幕。
“本周,我们将为新一届政府举行就职典礼,并为其成功维持美国的安全和繁荣祈祷。”在告别演说中,特朗普表示,“我们向他们致以最良好的祝愿,也希望他们好运。”
这是他对继任者仅有的礼貌性祝愿,除此之外,他全程未提及拜登的名字。据路透社消息,特朗普并不会遵照传统,在拜登就职典礼前与其会面,而是计划飞往佛罗里达州,预计预计他将在白宫任期结束后居住在那里。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0日,特朗普发表了告别演讲,这也是他4年总统生涯的最后一天。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两次的总统,特朗普这位不太“正常”的总统带来许多匪夷所思。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价,过去4年是最不寻常、最“多事”的美国总统任期之一,特朗普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艰难前行”,其言行有时令“最老练”的华盛顿记者都感到“发懵”。
仅在2018年一年,特朗普先后宣布退出9个“群”,对美国经济、贸易领域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影响;2020年6月9日,特朗普一天之内发了200条推特,并打破了多项纪录,“推特治国”名副其实;他曾一举推动词语“Fake news (假新闻)”成为柯林斯词典的2017年度之词;他曾在新冠病毒来袭时号召美国人“像对待流感一样对待它”。
为何他的行为,总是常人难以理解?假新闻、死不认输,这是竞选策略还是什么?在他状若疯癫、难以揣测的行为和决策中,又存在哪些联系?灯塔知行社试着从《特朗普自传》入手,并结合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解构不正常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并试着还原特朗普的性格底色。
《特朗普自传》系特朗普亲笔自传《交易的艺术》中文版。书中全面展示了特朗普当选前几十年的发家史及诸多细节,和他独特的做事方式,曾被中国外交工作者选为研究特朗普的指定参考书。
1
底层逻辑1:寻求瞩目
“Fake News”
2020年1月14号,推特CEO杰克·多西发推特称,封禁特朗普账号是个正确的决定,且是“危险的先例”。
此前,由于特朗普曾多次发表煽动暴力及不实言论,推特和脸书分别对其账号进行封杀和屏蔽处理。自媒体达人,这个得名于特朗普日发推特超200条的成就称号,及其与主流媒体唱反调鲜明人物风格,即将成为历史。
事实上,推特一直以来都是特朗普的重要舆论阵地,他曾经发文表示,自己需要用社交媒体就自己所说的假新闻与选民沟通。“如果我没有这种沟通方式,我就不能为自己辩护。我得到很多虚假新闻,很多消息都是错的,要么就是编的。”
在《特朗普自传》一书中,作者施瓦兹曾将其行为逻辑总结为“眼球效应”。
“据我所知,媒体总是喜欢‘大事件’,越轰动越好,这是他们的职业天性。所以,如果你稍微有些与众不同,或者令人难以容忍,做事情十分大胆或饱受争议,媒体都会关注到你。我做的事情通常都有些有点与众不同,不怕非议,而且很有野心。”
作为一名商人,特朗普更喜欢从生意的角度来评判一件事的利弊。比如,在《纽约时报》用一个版面为新项目做广告,可能要花费4万美元,还不能保证公众对这则广告的认可度。但是,如果《纽约时报》用即使不太正面的语言写一篇关于特朗普的报道,他不仅不用花一分钱,还可能带来远大于4万美元的宣传效果。
在特朗普看来,即使是一篇反面报道,虽然从他个人角度来看很受伤害,却可能对生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特朗普大厦的建设期间,旧址处部分艺术品的拆除曾让特朗普成为众矢之的。
《纽约时报》曾发表社论称,特朗普拆除的是“金银财富重于公众情感的完美写照”,还说“高楼大厦的背后没有高尚的人格,大宗生意必然牺牲艺术作品”。但在他看来,争论反而起到了帮助促销特朗普大厦的作品。虽然多数宣传都是负面的,但起到的作用却并不全是消极的,并且新闻报道为特朗普大厦吸引了很多注意力。
“好名声比坏名声强,坏名声比没名声强。”通过争议来促进销售,已经成为特朗普的行事准则。
追求眼球效应,是作者施瓦兹对特朗普的一种美化描写,这一行为的背后,是特朗普想要引起瞩目的本性。
施瓦兹对特朗普的采访手札中,记录着更为真实的一面,其中写道:
“特朗普做任何事似乎都是出于对公众关注的需要。”
“他所做的就是‘跺脚,跺脚,跺脚’——得到外界的认可,越跺越用力,越跺越频繁,做这些没什么特别的意义。”
“如果特朗普是一个讨喜的角色,即使是那种古怪的讨喜角色,而不是令人憎恶的,或更糟,一个肤浅的吹牛大王,那么这本书一定会更为成功。”
在《纽约客》对施瓦兹的采访中,施瓦兹将特朗普对注意力的需求描述为“完全强迫性的”,“特朗普不属于我遇见过的任何类型。他痴迷于媒体的关注,而且不介意你写了什么。”这似乎是特朗普荒诞行为的另一种解释。
在5月26日,他发布两条推文,质疑邮寄选票的合法性后便被推特贴上“无确凿证据”的标签。5月28日,特朗普对记者表示,“如果美国有一个公正的媒体,我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他还补充道,“没有什么比删除我的整个推特账户更让我情愿的了。”
这是特朗普和推特开战之始。而早在2018年,特朗普曾遭到以《波士顿环球报》为首的,300多家报业媒体的社论攻击。这和《特朗普自传》中“善用媒体”的学问如出一辙。
此外,在2020年7月,特朗普的侄女出了一本新书,其中提到:“2016年川普出来参与总统选举,直接的原因之一便是要推广‘川普’这个名字。”
与美国主流媒体观点相悖,做一个不按规矩出牌的搅局者,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甚至竞选总统本身,究其根本,都隐藏着他对注意力的渴望。
2
底层逻辑2:绝对正确
“Nobody knows it better than me”
“希尔顿集团在大西洋城建大型赌场酒店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买下那里。”
1984年,在希尔顿集团权力交接后不久,一个机会摆在集团创始人之子巴伦面前,大西洋城的博彩业得到政府授权转型博彩业,他想要借此机会大举进军。
然而,事实未能如愿,他因为没能得到赌场经营许可,被迫将已经投资3亿美元的赌场卖给特朗普,该赌场被重命名为特朗普城堡赌场。这是特朗普最为得意的一次收购。在自传中,除了占用比其他章节更多的版面去阐述外,特朗普还不断反复强调提及了这次收购。
或许站在制高点俯瞰失败者的惨状,最能凸显出成功者的气派。
《特朗普自传》中,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生意头脑、急人所急的仁者形象。而被收购者希尔顿集团继承人巴伦则成了含着金钥匙出生,但娇生惯养、劣迹斑斑、优柔寡断的纨绔子弟。这无疑再次证明了施瓦茨对特朗普的评价,“特朗普只有两种态度。要么你是一个满是浮垢的失败者、骗子,要么你就是最棒的”,巴伦明显被描述成了前者。
“巴伦的第一项工作是经营希尔顿集团刚收购的Carte Blanche公司的信用卡业务。他把业务搞砸了,这家公司六年里亏损了几百万美元,1966年,希尔顿只得将这家公司卖给了花旗银行。
1967年,巴伦说服了他的父亲,把希尔顿国际酒店卖给环球航空公司,以此交换对方时价90美元每只的股票。可是,他们忽视了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巨大压力。刚卖完酒店,油价就开始蹿升,这可苦了航空公司,接下来的18个月,环球航空股价跌了一半,到了1974年,只剩下每股5美元。”
特朗普还多次驳斥巴伦做出的错误决策,以此来衬托自己的正确形象。“如果我是巴顿·希尔顿,我一定不会优柔寡断,我会和史蒂夫——永利斗争,对他的收购行为做出反抗;也会参加复审,为经营许可证而战。我不敢说自己能战胜这一切,大不了输了破口大骂一顿,然后关掉酒店,让它自生自灭。被逼急了,不论花多少财力,冒多大风险,都要奋起反抗。”
但事实上,在特朗普对自己的投资史如数家珍的时候,他似乎选择性遗忘了很多事情。他同样含着金钥匙出生,25岁正式接管公司并改名为特朗普集团。
截止《特朗普自传》中文版2016年出版之前,他共经历了6次破产,其中包括特朗普旗下的三家赌场:特朗普广场,特朗普城堡,特朗普泰姬陵,它们在1992年左右相继宣布破产重组。
为了应对现金流短缺的难题,特朗普曾在1995年将特朗普广场资产装入“特朗普酒店公司”,并包装上市,融资1.4亿美金,并发行了利率为15.5%,金额为1.55亿美金的垃圾债。
撒谎与夸大,或许是特朗普保持“绝对正确”的最佳工具。
作者施瓦茨在撰写《特朗普自传》的过程中,曾致电了一些与特朗普有生意往来的人,但他们的描述总是和特朗普的相互矛盾。“撒谎是他的第二天性,”在《纽约客》的采访中,施瓦茨表示,“特朗普有这样一种说服自己的能力,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强,好像自己任何时候说的任何话都是正确的,或基本正确,或至少应该是正确的。”
在施瓦茨的描述中,特朗普的撒谎很具有策略性,他不像大多数人“对真相有一种执念”,而是对撒谎的内容问心无愧。当他遭到质疑时,他还会不断的重复自己的话,并且对质疑者抱有敌意。这种情景在美国大选期间再次重现。
2020年11月16日,特朗普发推特称“我赢得了选举”,其下标注着推特官方的警告标语,“多消息来源表示其与选举结果不符”。此后,特朗普又连续发布多条推特,质疑选举结果,并表示其中包含“舞弊”行为。
拒绝认输,扭曲事实,面对质疑富有攻击性,这是川普在经商时的逻辑,也是从政时的惯用套路。他不允许自己的生活出现怀疑,必要时候需要用撒谎来维持自己的“绝对正确”。
3
底层逻辑3:乐观主义与坚持
“Never giving up”
特朗普看似难以捉摸的行为和性格,都可以在其成长背景找到痕迹。
"在我成长过程中,父亲弗雷德·特朗普对我的影响最大。从父亲那里我学会:棘手的生意要强硬,激励别人很重要。“
这是特朗普在自传中的描述,前者可以追溯到特朗普初涉职场时的工作经历。
“当时我经常跟收租者到处讨租,干这个活没有好体格是不行的,因为如果有人赖账不还,你就得拿大块头吓唬他们。”
在特朗普看来,父亲的工作模式和他预想中的差距很大,这种工作甚至让他身体有些吃不消。
在一次租房工作中,他发现,很多房客因为嫌麻烦,就把垃圾直接从窗子扔出去,在他特意交给他们使用垃圾焚化炉之后,仍然有一些房客屡教不改。与此同时,父亲交给他的一些讨租技巧也让他认识到了社会的险恶:据其父所说,在收租过程中,如果不合时宜地敲了一个公寓的门,很可能被开枪射中,因此要避免站在门前。
“我从沃顿毕业满怀希望地步入社会,却发现这个世界只有最坏,没有最好。”理想与现实的偏差让特朗普对父亲充满质疑,他认为“父亲做的都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意”,实现理想需要独自闯荡。
但无论如何,在和其父经商的过程中,强硬和效率已经刻进了他的骨髓。“父亲对承包商催的很紧,向供应商砍价也很凶,所以他能提前完工,还剩下100万美元预算”。《特朗普自传》中曾多次提及他和父亲做生意的场景,言语中充满了对其父做生意学问的认同。
在特朗普看来,他哥哥之所以不适合经商,就是因为“在贪婪的承包商和态度粗暴的供应商面前,总是强硬不起来。”
除了强硬之外,积极思考,也是特朗普饱受家庭文化熏陶的一点。
《特朗普家族》作者格温达·布莱尔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对特朗普来说,影响最大的,有“三大学派”,分别是父亲学派即弗雷德·特朗普学派,罗伊·科恩学派以及诺曼·文森特·皮尔学派。其中,皮尔是《积极思考的力量》的作者及积极思考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其著作中提到,“构想一个你成功的精神画面并把它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脑海中,顽强地保持着这个画面,决不允许这个画面消逝。你的精神就会寻求发展这个画面...不要在你的想象中设立障碍。”
在每周末的教堂礼拜中,皮尔的乐观主义思想逐渐被特朗普所接受。“从自身经验来说,如果你为了自己相信的事情抗争,事情到最后都会出现转机”,在自传中,特朗普曾不止一次的提到,“相信,坚信”的字眼。
“大部分情况,我们应从积极方面回答问题,但是,如果有人对我态度恶劣,或者不公平,甚至想利用我,我的原则就是:有力反击。这样做的风险是,有时候你可能让坏事更坏。”
一方面,他对成功近乎偏执的相信,另一方面,一旦质疑或失败想要打破他的幻想,他会反击的歇斯底里,不顾后果。
他在“白人至上”的家庭出生,父亲早在1982年就已经登上美国富豪榜前400,称得上是出身贵族,但生意场上的险恶与连年的亏损让他变得强硬,甚至不择手段。
施瓦茨说,当他在撰写《特朗普自传》的时候,“特朗普资产的大部分都在赌场上,在他口中这些赌场一家比一家成功,实际上它们每一家都在亏损。我觉得他只是在胡编乱造,那个时候,他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说的话。他每天都在损失几百万美元,心里一定很害怕。”
当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的敲击他内心笃信的希望时,其结果就是全面而彻底的自我主义,这或许是特朗普矛盾性格与荒谬行为的根源。
当地时间2021年1月6日下午3点,聚集在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门前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支持者们与维持秩序的警方发生了冲突,他们推翻了路障,一部分人砸碎玻璃冲入了国会大厦,枪杀了一名妇女,设置了数枚炸弹,并高喊“特朗普赢得了选举”。
直接的诱发原因,便是特朗普在当天高喊永不放弃的演讲。
“当选票遭到欺诈时,我们不会冷眼旁观,”特朗普在当天早些时候对集会的支持者们发表了一场极具煽动性的演讲:“我们国家已经受够了,我们将不再接受它,我们永不放弃。”
参考:
1.《特朗普自传:从商人到参选总统》
2. 纽约客相关采访
3.《特朗普耗资十亿美元建造赌场,最终却破产》凤凰网
4.《祝洋: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多次破产,作为总统呢》观察者网
5.《In farewell address,Trump urges prayers for next administation without mentioning Biden》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