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应该认识到,当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的言行丝毫不顾后果,完全是美国右翼在丢掉权力后的任性决策,有一定的投机性,目的还是为了在将来争夺更多国内权力。而为了升级对华意识形态对抗,美国右翼推动的对台解禁本身对美国外交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美国对台战略越清晰,台湾面临的压力越大,决策风险也越高。

在美国国会山1月6日暴动当天,蓬佩奥在一份针对香港警方逮捕多名民主派人士的声明中,附带提到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Kelly Craft)访问台湾的消息。1月9日,蓬佩奥又发布声明,宣布美国国务院先前发布的所有关于台湾的联系准则,行政机构都可视之无效和作废。



2020年11月10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国务院出席记者会,坚持认定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进入第二个任期。(AP)

台湾对蓬佩奥声明持欢迎态度。但是,蔡英文政府将这种访问或外交上更大力度的开禁视为美国对台湾参加国际事务的大力支持,完全是台湾一厢情愿的想法。美国右翼势力抬高台湾,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对抗中国的需要,而非真正为台湾利益考虑。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任期即将终结和国会民主党人考虑再次启动弹劾之际,白宫基本上处于空转状态。加上五角大楼领导层空缺,内阁话语单一,国安会对蓬佩奥言行缺乏制衡,促使蓬佩奥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毫无顾忌地改变外交传统与原则,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

而且,从他的声明逻辑也可以看出,蓬佩奥根本不在乎台湾问题和香港议题之间的差别,而是将它们进行意识形态化的包装,置于“中共”的对立面。蓬佩奥此举一方面可以为拜登(Joe Biden)新政府制造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自己意识形态抗华的政治色彩。



2020年下半年,蔡英文政府开放“美猪”进口,引发岛内民众抗议。(中央社)


当然,蓬佩奥在离任之际对台解禁,一部分归因于台湾游说,但大部分还是美国右翼将自身意志与需求强加于台湾。蔡英文政府对美方的示好有过期许,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喜出望外的同时,也难免滋生焦虑。尤其是蓬佩奥1月6日声明中最后一句“台湾展示了一个自由的中国能够取得的成就”(Taiwan shows what a free China could achieve.)更能体现这一点。

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蓬佩奥根本不了解现在的台湾政府。蔡英文政府“去中国化”,一再强调台湾身份认同或本土意识,以此为台湾“正名”。更多的中国标签反而会让蔡英文政府不舒服。对于蓬佩奥的对台解禁,蔡英文政府好于面子,不得不高调迎合。

但台湾想要提升国际地位,绝对不能靠迎合美国的面子功夫,关键突破点仍在两岸关系。

马英九执政时期,台湾能够融入国际社会,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稳住了两岸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度提升对美关系。现如今,蔡英文政府紧随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右翼步伐,拒绝承认过去两岸共识,误以为美台关系强化就会迎来台湾国际地位提升。殊不知,现在已经不是美国在国际社会发号施令的时代了。即便是自由派执政的美国政府,也会优先考虑两岸关系及台海的稳定。



2017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会见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拜登上台后,预计会注重同习近平对双边关系的总体把控。(新华社)

拜登执政后,美台互访预计不会少。保守派也会借国会在特朗普执政期间通过的涉台法案,迫使民主党新政府支持台湾。针对蓬佩奥接触美台交流限制,拜登团队回应时强调了两岸双方和平解决问题,同时提到会落实《与台湾关系法》(TRA)和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这一表态说明,拜登新政府注重回归传统,重视两岸关系的稳定,反对美国过度政治干预。


即便是1月13日至15日访台的克拉夫特,她在一份声明中也强调了美国的“一中政策”,即TRA、三个美中联合公报以及美国对台六项承诺。这再次体现了美国两党对台政策的统一性,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台决策的战略“模糊性”(ambiguity)仍会持续。

模糊性存在于美国对台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层面,让美国在和中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蓬佩奥打破传统,解除对台外交限制,等于挑战两党共识,打破这种模糊性,这反而无法让美国游刃有余地开展对华博弈。即便美国友台派支持美国对台政策“清晰化”,但在证明新战略奏效前,对台战略的“模糊性”仍是美国最优选择。

预计拜登民主党政府会做出一些调整。即便不调整,新政府在外交实践中,也会把握好分寸,优先考虑美国利益和中美双边关系大局。这是台湾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如果打破这一模糊性,美国就有可能踩红线,届时中美在台海对抗的风险就会加大。而在中美大国对抗或博弈中,台湾不会有任何话语权,这对台湾更危险。而面对美国出于对抗中国需要对台的示好和拉拢,台湾一时间可能“承受不起”,难免陷入前所未有的决策困境,误判风险也会增加。

如果能够认清蓬佩奥等美国右翼政客的真实目的以及台湾在中美大国博弈中的真实地位,台湾就不会轻易将自己置于险境,误判风险也会大幅降低。然后,台湾才有机会继续在两岸关系发展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平衡好自己的利益。


蓬佩奥任期最后送大礼,蔡英文当局怎么还保守了?


岛内专家:根本是被美国当猴耍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任期只剩10天,却在最后关头接连消费台湾。不过对于美国取消美台往来限制,蔡英文当局的回应却趋向保守。岛内直言,美国政府的“临去秋波”对台湾而言是看得到、吃不到。

图片

特朗普和蓬佩奥(右)

官员态度相对保守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9日声称,国务院已将行之有年的美台官员交往限制废除,“以让台湾官员今后能以更平等、尊严的地位与美国交往。台湾《联合报》11日举例称,之前单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过境美国就有诸多限制。台美1979年“断交”后,美方官员不得在联邦政府办公室接见台湾代表,李登辉1994年参加哥斯达黎加总统就职典礼时,美国只同意其专机在夏威夷机场加油,人员只能待在军用机场贵宾室,李登辉因此拒绝下机以示抗议,还故意穿睡衣、拖鞋在专机上与美方官员会面。1995年美国同意李登辉到康奈尔大学演讲后,引发大陆强烈抗议,从此台湾在任领导人只能过境美国。

针对美国的“大礼”,国民党呼吁民进党不要变成美国与大陆对弈的筹码,民众党直言这是蔡当局进口莱猪(含瘦肉精的美猪)让利的结果。台“总统府”发言人10日称,蔡当局处理“外交”事务的基本态度就是“遇到压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进”,如今仍以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国际局势的发展。

图片

蔡英文资料图

曾在台北驻美代表处担任国会组与政治组长的赵麟称,有四点变量必须考虑:一是美方宣布时间点微妙,刚好在美国国会骚乱之后;二是美国国会结构已改变,现在的议员对该法的执行及共识有待观察;三是即将卸任的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国内的声望如过街老鼠,“蓬佩奥这项声明拜登政府是否埋单,还无法确定”;四是势必会对两岸关系造成影响。台“退休大使”徐勉生质问道,美国国会近年先后通过“台湾旅行法”“台湾保证法”“台北法案”等,但行政部门有没有完全照办?美国政府表面上的“友台”作为只是在唬弄民进党政府,借机换取实质利益,“说得难听些,根本是把民进党政府当猴子耍”。

专家呼吁谨慎行事


对于美方的行动,一些岛内专家也在猜测台高官的动向。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陈一新分析称,特朗普过去4年并未认真改善美台关系,签署“友台”法案、对台军售、派遣官员访台等都是基于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或在“反中”大旗下打一打“台湾牌”而已。拜登团队当然也不会笨到掉入特朗普为他们设下的“政治陷阱”。他说,美国解除限制后,台湾正副领导人、正副“行政院长”以及具“主权”意涵的“外交部长”及“国防部长”理论上都可以访问华盛顿,但拜登就职后应该不会提出这些邀请;即使特朗普政府或拜登新政府不怕得罪大陆出面邀请,台湾这六大官员敢不敢应邀前往华盛顿恐怕还是问题。

图片

拜登资料图


台湾学者黄奎博直言,如果蓬佩奥真挺台湾,大可以早一点取消限制,因此这只是形式上解除美台交往限制,不会有实质上的突破。台“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李正修11日提醒说,民进党别忘了特朗普政府已进入看守阶段,其所作所为是否被未来的拜登新政府接受还有待观察,因此蔡英文当局应谨慎行事,“若以为台湾从此就能在华盛顿通行无阻,反而会铸成大错,届时定将后悔莫及!”

就连美国官员也不看好。奥巴马时期的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麦艾文说,“如果蓬佩奥理直气壮,为何他一年前不这么做,然后自己处理后果?”他认为,特朗普政府此举将激怒北京,伤害对台关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研究副总裁包道格说,此举除了具有短暂象征性外,对台湾没有任何好处。

媒体担忧台湾“消受不起”

资深媒体人陈建仲11日撰文称,蓬佩奥“友台”措施“清仓大甩卖”,实质反映了美国政坛近年来针对大陆崛起,传统盟国竟琵琶别抱的集体不安与愤怒。而民进党和泛绿长期有着错误的思考,误以为可以撕毁一中原则,美国可以和台湾“建交”,但绿营必须清楚认知,“一中原则是解放军用鲜血换来的,民进党执意挑战一中,除非两岸要诉诸武力对决,否则蔡政府不应在错误的两岸对抗政策中一路走到黑”。


台湾《经济日报》11日评论称,在没确定这份“礼物”的实用性之前,台湾社会不应过于期待,而蔡英文当局则是表面开心,实际处境却有些尴尬。还有媒体担心台湾与即将卸任的特朗普政府继续勾结,会引起拜登的不满。台湾《旺报》称,礼多人不怪,但是没有节制、没有分寸之礼恐怕让台湾消受不起,“共和党政府临别频送秋波,小英政府是否该想想:别让拜登不开心?”

“有需要去得罪拜登吗?”台湾《中国时报》11日以此为题发表社论称,特朗普的框架固然约束不了拜登,但民进党继续与特朗普唱和,毕竟是站在拜登的对立面,“民进党有需要为了川普(特朗普)不到10天的任期,去得罪未来将执政4年的拜登吗?而更长远的思考应该是:民进党的两岸论述是否符合拜登的中国政策布局,还是又会回到过去‘麻烦制造者’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