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探访中国“天眼”
外媒感叹:
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令人侧目
2021年,中国“天眼”
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
2020年12月初,美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坍塌后,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的射电望远镜成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与此同时,中国宣布“天眼”将从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引发高度关注。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20年12月26日报道,该电视台记者于早些时候获准对中国天眼进行了实地探访,并感叹: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令人侧目。

中国“天眼”的口径高达500米,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美媒记者说:“中国‘天眼’直径超过5个足球场,用于对外太空进行天文观测。”
美媒关注“天眼”核心装备
和周边“电磁波宁静保护区”
“天眼”的核心装备——馈源舱引发了美媒的强烈兴趣。

这个由6根钢索拖动的平台专门负责收集望远镜反射面接收到的外太空信号。

由于采用了轻型支撑系统,中国500米口径“天眼”馈源舱平台的重量仅有30吨。相比之下,坍塌前的美国“天眼”、300米口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馈源平台有近千吨重。

坍塌的美国“天眼”
美媒记者报道称:“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天眼’方圆5公里之内都被划为‘电磁波宁静保护区’,因为科学家们希望接收到的是数百万光年之外的电磁波,而不是附近路人的手机信号。”
专家:中国以更开放的态度
向全球提供科研设施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
中国“天眼”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天文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供独一无二的素材。
中国现在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向全球提供研究设施,希望不仅能为中国的天文研究提供佐证,也能为世界的天文学界提供更多的观测条件。
新闻链接
从1963年落成到2016年,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虽名义上被用于深空科学研究,但实际上在冷战中是为反导研究而生的,冷战后才正式转向民用科研。

坍塌的美国“天眼”
受飓风等自然灾害及零部件老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于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日发生坍塌,球形反射面被毁。此后美国官方证实该望远镜将无法使用,这也意味着地球只剩唯一一只“天眼”。

中国“天眼”建造进程
中国“天眼”2011年开工建设,2016年落成,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启用。法新社评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一直处于追赶状态。“天眼”的建成以及开放,再次凸显了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
(来源:CCTV-4《今日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