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掌控的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之后,中国监管系统并未停止对阿里系企业的动作。(AP)
11月2日,马云以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被中国金融监管4大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随后也被叫停。
12月26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同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并要求其进行“重点业务领域整改”。
一手针对蚂蚁集团进行“监管”,一手查阿里巴巴“垄断”,一场围绕在马云实际控制企业的监管风暴,似乎愈演愈烈。处在风暴中心的马云,也有50多天消失在公众视线之外。外界一度猜测,蚂蚁集团乃至阿里巴巴的命运恐怕凶多吉少,甚至会波及私人资本在中国的整体处境恶化。那么,马云以及其关联紧密的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12月26日,代表四大监管部门宣布蚂蚁集团约谈结果的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披露整改要求,可以窥见一斑。
潘功胜当天宣布了对蚂蚁集团的五条整改要求:
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 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 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 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 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上述整改要求可知,无论是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的关系所带来的“道德风险”,还是被外界诟病已久的霸王条款、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以及资产证券化的杠杆效应,都被监管部门密切关注,要求蚂蚁尽快整改。但显然,监管部对蚂蚁集团的要求就是:在政府金融监管的框架下,合规合法的经营金融业务,不能逾矩,而非要打垮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集团。
多维新闻此前曾指出,从整体看这当然会对蚂蚁集团现下的产品运营构成冲击,信贷产品有可能收缩,扩张速度也可能受到影响,但是客观而言,不会对它构成“伤筋动骨”,不会动摇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集团的根本。至于蚂蚁集团再次上市的问题,只要符合监管要求未来仍有很多希望。
2019年9月10日,杭州,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现场。马云梳妆版造型穿铆钉皮衣演唱《怒放的生命》。(视觉中国)
2019年9月10日,杭州,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现场。马云梳妆版造型穿铆钉皮衣演唱《怒放的生命》。(视觉中国)
但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集团不会倒掉,这种判断并非基于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集团已经到了“大而不能倒”地步,而是因为,中共高层的目的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更深层次的讲,是要厘清资本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即资本要“为国家大局服务,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共概念中,资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推手,而不能仅仅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牟取私利的工具。
显而易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经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底线,任何人都不可轻易逾越这一底线,包括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这样的互联网巨兽在内。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遭遇监管风暴,背后是中南海防范金融风险的大局,北京要建立金融监管秩序,并且表明一以贯之的决心。
这些要求自然不单单指向马云,以及掌控的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中国其他互联网巨头,诸如刘强东和马化腾掌控的京东和腾讯的金融产品等,也都在监管之列。未来,不排除他们也将面临监管部们强监管的动作。习惯了打法律和政策擦边球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将面临尽快适应中国反垄断、强监管时代的到来。这是他们必然要面临的“终局”。因为,监管部门针对互联网巨头们的监管约谈、反垄断调查等,可能将常态化。
过去4个月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重要场合两次提及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有着明显的指向性意义。中央显然寄望中国的企业家如张謇般“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这是中国企业家所需要的共同面对的。马云以及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遭遇,对其他人来说无疑也是一个警示,这之于马云们无疑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也需要警惕马云舆情背后的民粹主义抬头和社会仇富心态。“为富必然不仁”,这样的思维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于中国社会。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中国政府对马云掌控的互联网巨头发起监管风暴之后,舆论场上对马云一片“喊打喊杀”,曾经被舆论顶礼膜拜的“马爸爸”(中国网友对马云的称呼),一朝之间成为“过街老鼠”。非此即彼,这显然不是正常社会的认知形态,也是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