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晨从家出发,空中飘起了雪花,京城更显肃静。因为早已计划好的行程,我们不得不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启程,心情十分复杂。此时京城大地所有人员无不戴着口罩,人们谈论的话题无不是疫情。
昔日熙熙攘攘的首都机场如今门可罗雀,我们经防爆检测、体温测试后安检登机,国航CA879北京-蒙特利尔准时起飞,在机场滑行时,看到许多停滞的飞机在雪花飞舞的空旷中静默着,那是与病毒对峙的静默,再见北京,疫情过后我就回来。
经过12小时的飞行,于当地午间12点多抵达蒙特利尔上空,机翼下是一片冰封的世界,白色的雪,透明的冰,没有色彩。道路交叉,纵横一片,没有起伏。飞机停稳,有序出舱,跟随人流到达入境大厅,发现许多同机人已经摘掉口罩,我们坚持戴着,但人们并没有觉得我们异样,更没有嫌弃躲闪之意。
入境大厅电子入境显示屏一排排列成几行,约有40多个,不一会我们就办理完毕,不再需要人工处理,人们看起来轻松自如,似乎防范意识很弱,想想也是,加拿大全国才有5个确诊病例。
由于小外孙女第一次登陆需要办理相关手续,我们被指示到移民登记大厅,抽号排队等候。我们是9号,显示屏显示正在办理2号,厅内人不多,我们安静地找地方坐下,规矩地等待叫号,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工作人员真的是很认真很认真,但效率真的是很低很低,等待的人们真的是很耐心很耐心,可我心里真的是很着急很着急。
我来自彰显效率的中国,等待近乎一种煎熬。好不容易叫到我们,经查看询问登记,最后办理完毕用了近两个钟头。提取行李出来,接我们的朋友已经等候多时,为了显示对朋友的尊重,我们又戴上了口罩,免去了握手与拥抱。
不一会就到达了我们的“家”,望着三层的小型公寓,想着孩子们将要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既有不确定的期待也有充满活力的信心。到达门口,看见已堆了几箱吃喝用品,有蔬菜水果、鸡蛋牛奶、鲜肉面包及调味品。
因为加拿大政府为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规定入境的中国人要自觉在居住地隔离14天,为此华人朋友圈,为来自中国的朋友承担了采买义务,让我们感觉并不孤单无奈,谢谢那些未曾谋面的朋友们。
2月8日:加拿大的雪
昨天下了整整一天的雪,上一次的还没有消融,今晨又厚厚地盖住了昨天的脚印,街区清冷近乎看不到人,不时有公交车空驶而过。屋里暖融融的,户外白茫茫一片的圣洁宁静。
今天大放晴,阳光通透,空气是真心不错,一点杂质都没有,明亮而不刺眼。清晨就看到铲雪车穿梭于路上,将雪铲于路旁,堆于空地。我家门前就堆了一个小雪山,我们叫它聚宝山。
这里的雪很特别,像沙子一样松散,本想捏个小雪球滚个大雪球,抓在手里又四处散落,根本捏不到一起。
房顶上厚厚的积雪,风一吹,扑簌簌全落下,车上的雪也一样,比较容易清除。没有清理的路面,汽车碾过不会结冰,沙沙沙卷起一路雪尘。洁白的世界干净宁静,一方方的斜顶小屋犹如童话世界。
到加拿大蒙特利尔,不玩雪会辜负那一片圣洁。今天给小外孙女买的雪衣雪裤到货了,于是将她武装起来,把一个活脱脱的小可人扔进了厚厚的积雪中,白雪衬着红装,笑声融进蓝天,远离疫情的自由自在,整个身心愉快起来,天地人、山和水都是这个星球给的自然所赐,我们接受它并享受它。
3月4日:中国超市啥都有
今天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停车进场才发现完全不是我原有认知意义上的农贸市场,就是一个大型超市,蔬菜水果堆成小山应有尽有,价格换算比国内还便宜一些,诺大的市场零零星星的购物者,绝对的供大于求,我严重疑惑这些商品的终极流向。
绿油油鲜亮亮的牛油果好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牛油果,很是喜人;大大的扁扁的南瓜,从色泽到形状与我家乡的一模一样,仔细一看产地却是哥伦比亚,那也看着亲切,于是抱着南瓜拍了照片。
随后我们又去了一个叫DOLLARAMA日杂店,也是规模大、商品多、品种全,如针头线脑、五金交电、苕帚簸箕,庭院用具、节日用品、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只要你用的到,它就能备的到。边走边看,边买边感慨,他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如此便捷。随后还去了一个精品超市和一个糖果店,我都无法叙述商品的精致与丰富,人们的悠闲和自得。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超市。进入中国超市就亲切起来,中国菜,中国米面油酱醋茶、面条豆腐猪蹄鸡爪,汤圆水饺醪糟面皮,五谷杂粮应有尽有。这里的服务员多是华人,也有少数印度、墨西哥裔,但都会讲中文,还可以用微信支付,简直爽到家了。对于初来乍到的国人真是一个好的衔接处,感觉在国外完全可以过上国内的日子,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出国了为什么非要过国内日子呢?唉,这就是人离故土情难舍啊……
3月5日:蒙特利尔银行
天气大晴,我去蒙特利尔银行总部办理业务。将车开至地铁橙线起始站附近,然后乘地铁到达市中心,出地铁步行约二百米就到了。
蒙特利尔银行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银行,它成立于1817年11月。两百年来,它巍然屹立在蒙特利尔市中心,从来没有离开。从最初的三层小楼到恢宏的古典建筑再到现代的高层写字楼,它们一字排开诉说着自己的历史,呈现出信用的辉煌,见证着加拿大的发展和蒙特利尔的繁荣。
迈上高高的台阶,推开厚重的大门,辉煌的大厅凝重庄严,赭色大柱将穹顶高高撑起,中间有一个士兵抱着橄榄枝的雕塑,是为纪念战争中死去的同事,两侧墙壁上,一侧镌刻着该行200年的简史,另一侧镌刻着二战时期蒙特利尔银行从军人员名单及银行为二战所作的资金支持。
穿过廊庭进入营业大厅,我继续欣赏拍照,这时工作人员上前示意营业大厅不能拍照,我立即表示歉意,并收起手机,说明来意,他让我们坐等。
不一会我们约的客户经理来了,是个华人,会讲中文,他把我们带入他的工作间,路过看到一个铜质的大牌,上面写着“亚洲业务”四个繁体大字。客户经理非常热情严谨而且熟练的为我们办理了业务。
在这过程中,营业大厅里只有零零星星的人来办业务,有一个等待区域,最多时排着两个人,所以没有国内银行的嘈杂,更无需等待叫号。古老大厅静谧安详,业务员与客户轻声静气地有问有答,仿佛回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感觉。
至此想到我的童年。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父母是新中国银行业的开拓者,父亲是解放区银行整体进城接管国统区银行的人员。当我记事起就经常出没在父亲的办公楼内。
那座楼与眼前的场景非常相似,也是需要迈上高高的台阶,穿过一排粗壮的廊柱,要用力推开厚重的大门,楼内是一片静谧,静谧的有些阴森,虽然华美的吊灯亮堂堂的,水磨石地板光亮可鉴,但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加快脚步,快速向父亲的办公室走去……
现在想来,前现代银行是不是都应该是这个样子。那个人民银行也在市中心矗立了七十多年,只可惜它没有守住那个老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隆隆爆炸声中变为一片废墟。今天在原址上矗立起来的蓝绿色大楼,没有一丝的旧痕。
3月30日:圣劳伦斯河
今天到河边玩耍,河冰已消融,阳光下天河一色,波光粼粼,水鸟翩翻飞过头顶略过水面,虽然还是零下的温度,那是料峭的春寒,更增添了盼春迎春的心境,想念北京温暖的春天。
在河边漫步,看到人们有跑步的、骑车的、有遛狗遛娃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水是绿的,风不寒不温地吹拂着,心情美美的。河边各式各样的房屋沿河岸而立,屋顶窗户阳台庭院草坪,温馨成一片。
疫情期间,许多人家窗户上绘出了大大小小的彩虹,祈愿疫情过后生活如虹。每一座屋子都泛着宁静祥和,羡慕他们,楼上眺望楼下赏景,早有日出晚有归霞,人间至美。
4月10日:疫情袭来
疫情还是蔓延开来了,学校幼儿园早于3月15日就停课了,随后政府下达了居家令。这边的人们客观科学冷静,对政府极度信任,加之各项救济到位,所以人们能够平和地待在家里。
目前只有两种情况才外出:购物和锻炼。购物井然有序,每日开门后的一小时为老年人优先购物,其他人在外排队等候,人与人两米的安全距离。场内限人数,出一个进一个,进去首先是洗手,洗过手才能推消过毒的购物车,地上划有箭头指向,只能单行,避免人与人擦肩而过。
人们很自觉,不翻检物品,需要什么拿走,行动安静有序,内心自信祥和。这样的素质是需要文明引领历练的。
5月3日: STOP停牌
在蒙特利尔行车,遇到最多的路牌是红底白字的“STOP”停牌,在没有红绿灯的所有路口,就连很不起眼的、感觉一天也走不了几个车的小路口都有这样的牌子,有些牌子很年久了,歪歪地立在那里。居民小区也是,只要有路口就有停牌。
所有车辆经过,无论周边是否有车,司机都会停下来,左右张望,然后驶过。如遇不同方向来车,实行先到先走,都很默契,没有抢先的,倒是几次看到相互礼让,各自挥手让对方先走的。
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行人过马路是最不用担心的,人还没到路口,车已停下来在等你,经常还能透过车窗看到司机的微笑。在国内生活久了,习惯于路口东张西望,如不远处有车过来,会下意识等待车过后再走,可每每都是车停下来,司机向我摆手,微笑点头示意:你先过。
另外居民小区路边消防栓特别多,每200米左右就会有一个,也很醒目,并且规定消防栓左右两侧5米内不得停车。在蒙特利尔,大路小路都没有摄像头,行车靠的是自觉。
5月12日: 今年春季好漫长
与往年一样,2月4日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到来,气温虽还不暖,但已不寒,因为心已进入春季,周身都温润起来。由于疫情肆虐,我们把春心关在了屋子里,无意中把盼春的日子拉长了。
心中默念,春天来了,病毒飞走了。窗外,柳条柔了,桃枝暴蕾,玉兰绽放,樱花飘落了,郁金香摇曳,丁香浓郁飘散着,春天像慢镜头一样在眼前拉近拉远......直到牡丹盛开,我们终于走出家门,小心翼翼地靠近春天,啊,这个春季好漫长。
北国加拿大仍是一片银装素裹,春雪一场接着一场,厚厚地压住了春的脚步,对春的期盼从三月推到四月,又从四月推到五月,看冰雪消融,看河湖解冻,看小草发芽,看垂柳拂烟,直到有一天,被大雁的鸣叫唤醒,猛抬头,蓝蓝天空上,队队雁成行,一时惊喜掠过心头,激动地呼喊,春天来了!春天终于来了!
这是一个禁足的春天,但禁不住心对春的渴望。我几乎每天都要去公园看春,看知更鸟啾啾,看海鸥翩飞,看大雁湖中游弋,看蒲公英开放,看枫叶发芽,从卷缩到舒展,是那样的骄傲和美丽。
直到有一天,一幅萌动的画面柔碎了我的心:一对大雁带着十几只毛茸茸的小雁在草地上啄食,那些可爱的小雁圆滚滚毛茸茸的,围在妈妈的身边,叽叽叽地学着啄食,有的还站不稳,不时地打个趔趄。我慢慢靠近,缓缓蹲下,感叹这生命的美好,赞叹这春天的奇迹。这个春季好漫长,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6月9日: 陌生的森林
独自斗胆走进一个原始森林,隐约觉得与我熟悉的家门口公园是相通的,于是朝着大致的方向走去。进入森林,绿色婆娑了双眼,满眼是高大的树木,似错综又有序,排排递进,引我深入,这时叉路多了起来,心中谨记来时路,万一走不出就原路返回。
大片绿色的森林像海洋,分不清东南西北,那时没有风,林中就我一人,静极了,一阵簌簌声,原来是一片落叶,第一次亲历落叶听声的寂静。前方树下一只松鼠在吃食,慢慢靠近,它似乎不怕我,倒是我心里打鼓,要不要返回,万一迷失,电话能打通吗?
骨子里的探险精神和相信与公园相通的直觉让我再往前走走。远处另一个叉道上有说话声音,一会儿走出几个少年,心中欣慰,相信林中不止我一人,继续欣赏林木的生机,看着倒下腐朽的树木,体会沧桑,同时感觉森林中的我,大树下的我是如此渺小,突然觉得把我们置于自然吧,再不要谈什么改造大自然的力量,其实,对于自然我们是无力的。
看着想着走着,脚步快了起来,前方亮了,一条大路出现,来到路口,左右瞧瞧,是我熟悉的路,又在公园绕湖一周,快乐回家,回家后仍然对森林念念不忘。
6月27日: 小玩伴
照常带小外孙女去公园玩老三样:荡秋千、滑滑梯、玩沙子。一会儿来了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一个金发红唇肤白如雪的小女孩,当他们走近时才发现,就是前天也是在这里遇到的小玩伴。疫情刚刚好转,社交有所松动,公园的儿童游乐设施全部解禁,孩子们可以一起玩耍了,两个小朋友又在一起玩起了沙子。
老外带孩子很粗糙,将孩子扔沙坑里基本就不管了,孩子在沙坑有如在床上,想爬就爬,想滚就滚,扬起的沙子迷了眼,任由自己揉揉,只要无诉求不哭闹,家长是观而不语的。而我在旁边就不淡定了,一会儿说,小心迷了眼...别把沙子弄身上...把鞋和袜子脱了吧……幸亏他们听不懂,否则会烦死。
大人的行为也不一样,我掏出两张纸,递给女儿一张,我俩垫纸而坐,而那对父母是席地而坐,于是两个母亲唠起了嗑,和在国内一样交谈孩子的饮食起居,上幼儿园等等问题。
当得知我们刚到加拿大担心孩子的语言适应问题时,她回说 No problem ,没问题。她说她也是移民家庭,从小在家一直随父母说匈牙利语,幼儿园小学是法语教学,上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现在职业是中学英语老师,可见语言并不是融入新环境的最大障碍。
话题转到疫情,女儿不好意思地说疫情发生在我们中国,蔓延世界,她立即打断说,这不能怪你们,不能怪中国,病毒会来自任何一个地方,在世界人口流动这么频繁的情况下,病毒防不胜防,你完全没必要自责。听着好感动,加拿大人还是很包容很客观的。
这个移民的国度,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人与人之间平等和睦,尊重自由,相信它会越来越好。
6月28日: 淋雨记
今天被大雨浇了个通透,很刺激的。与往常一样去公园遛弯,边走边看,散步的、遛娃的、赏景的、年轻人嬉闹的,公园对我来说每天都是欢乐的。湖面上,大鹅们不知去哪里了,有几只野鸭在觅食游玩。微风徐徐,气温不冷不热,步伐自然爽快起来。
绕湖大半圈时开始落雨了,那种大滴大滴的,我很自信:这雨下不来的,还驻足观看湖对岸的人们往亭子间聚拢。继续往前走,雨滴密集起来,旁边是丛林,大树小树错落有致,有如房檐,自认为是个很好的“避雨港”,遂站立“檐下”,果然“安全”,这时还有几人从眼前匆匆跑过,我很得意,才不傻呵呵地淋雨跑呢,待雨停了再走不迟。
可雨不见小反而越来越大,抬头望望“屋檐”,似乎不那么密实,已有雨点打在头上身上,脚下干的那块地方越来越小,旁边不远处的那条叉路口,有两对老人打着伞走过,这时我后悔起来,后悔没有带伞,后悔没有一开始就赶紧走,如果那样我也到家了...忽然雷声响起,隐隐感觉不安又无助。
雨越下越大,我双手抱肩望望天看看地,又试着往前跑几步,不行,又返回原处。雨水已模糊了双眼,湖对面亭子间人影绰绰,无奈我过不去啊。这时,这时走来一个打伞人,用手指指她自己,又指指前方,我秒懂了她的意思,赶忙说可以,就钻到她伞下。
这时我俩都反应过来了,她说:你说中文啊,我说:你是中国人啊,就这样我俩紧靠着。伞很小,她把伞倾我这边,我推向她那边,干脆我把胳膊环在她腰间,俩人边走边交谈起来。问我来多久了,我说刚来,被疫情隔住回不去。
交谈中得知她移民已20多年,父母都和她一起来了,并终老在加拿大,她有三个孩子,儿子与她在蒙特利尔,两个女儿在多伦多,生活非常幸福安定,家就住附近,她每天也会到公园散步。就这样我们走着聊着,其实每个人都湿了半边身子,但心里是安定的。走到岔路口,她说:我家就在前方不远,你和我一起到我家后,你再打着伞走。
我看看岔路这边,离我家也不远了,我说不用了,几步就跑回去了。她又说,要不一起先到你家,然后我再打伞回去。我想那怎么行呢,我必须当机立断,不再纠缠,于是赶忙道谢后拔腿就跑,跑出一段回头时,那位大姐还在雨中站着呢,我挥挥手她挥挥手告别在雨中。
我跑回家约有300米的距离,正是磅沱大雨时,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淋了个通透,但心中的温暖也是通透的。到家时,女儿女婿正在电脑上寻找我的定位呢,哈哈哈哈!
7月9日: 家里的警报系统突然响了
今天发生了一件又特别又严肃的事情。下午2点半左右,正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家中的警报系统突然响起,我顿时紧张起来,抬头张望,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上一次警报响起是因为做饭引起烟雾报警,但这次声音不一样,不那么紧凑急促,同时我们全家人的手机震动起来,铃声响起,赶忙拿起一看,是一则紧急警报。原来是两个小孩丢失,妈妈报警了。
在加拿大有一条特别的规定,凡是孩子丢失找不到,家长报警后,就会立即启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紧急警报,也叫“安伯警报”(Amber Alert),会将孩子的年龄、身高、体重及相貌告知全体国民,这样,每一个人都可及时发现身边的线索,与当地警方帮助寻找联系。当我知道是这么回事时,心中非常非常感慨,原来他们是这样的保护孩子,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天网行动”,就连我的中国手机都响起来了,祝福所有的孩子们。
7月13日: 秘制熏肉
今天去市区皇家山东路,那是一条风情浪漫之路,刚刚改为步行街,游人不多,道路两旁商店、餐馆、水果店比比皆是,装饰风格各异,温馨浪漫一脉,让人流连忘返。中午在享有盛誉的Schwartz’s Deli店吃秘制熏肉三明治,真的很好吃,量大肉多,酥软香嫩,一个三明治就吃的饱饱的,才10元钱,性价比相当啊。
这家店是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犹太人创立的,自1928年开业以来,已有90多年的历史。自家特制的熏肉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拥有超高的人气和口碑,如今已经超越了一家餐厅的地位,成为蒙特利尔的城市特色,融入了当地文化。
这么有名的餐馆,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店面,坚持不开分店不扩建,不靠涨价得利润,任顾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天天在门外排长龙,即使下雨天也在所不辞。而且店里也非常朴素,没有豪华的装修,就是简单的桌椅。
但现在,因为疫情顾客少了很多,今天我们到来无需排队,店内只有三四个顾客,这让我们大喜。因为女儿已是第三次光顾,前两次都是在外苦苦排队等候,今天直接落座,怎不欣喜。
熟练地点好了餐,在等餐过程中,女儿试探性询问可不可以给手机充电,店员说可以,并非常热心地找来匹配的充电器,这在以前是绝无可能的。餐后店员还和我们作了交流,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北京后说,如果不是疫情他今年四月就到中国旅游了,嗯,有点遗憾。
女儿安慰他说,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他表示很期待,并立刻笑嘻嘻地说,下次有机会去北京,给你妈妈带熏肉去。哇,好会说话呀,谁听了不开心呢?也可以反映出加拿大人的幽默和热情。著名歌星席琳·迪翁当年也是这里的常客。
7月28日: 偶遇香港同胞
公园散步,在亭子间遇到两位来自香港的同胞 ,是摄影爱好者,在湖边架着“长炮”静静地等待,我以为湖中有什么好景,走近看什么也没有。我看他俩像中国人,中国老人喜欢摄影的比较多,于是试着打个招呼,果然是国人。听口音是南方人,问来自哪里,答香港。
他们来加拿大已有三四十年了,一开始是在这里做买卖,后来感觉加拿大不错,很宜居,于是就移民了。这么多年来,就在蒙特利尔没有挪窝,刚来时什么都没有,后来什么都有了,现在什么都不愁,就盼儿子回来吃顿饭。这里空气好,有家有工作,生活安逸,人际关系轻松,挺好的。远离大都市的喧嚣,本分工作本分过日子,不需要看脸色,不需要讨好谁。
唯一不好就是冬季长气温低,不过习惯了就好,反正没听说有冻死人的。哈哈,两位老人挺开朗。我看他们在收相机,问是不是要收摊儿了,答是的,不过我俩每天这个时间都来,并约我明天来聊天,我没有确切答复,告诉他因我要做家务,时间早晚不准。他说,就敬佩中国妇女的勤劳贤惠,中国人无论在哪里,都顾家、顾家人...
8月6日: 游魁北克城
蒙特利尔距魁北克城二百多公里,我们行车三小时到达。魁北克城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首府,是一个四百多年的古城,建于1608年,是法属殖民地,当年号称新法兰西首都,所以这里有许多法式建筑,主要族群是法国后裔,主要语言是法语,这里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与城门,保留着守护古城的炮台,现在是炮台遗址公园。
公园宽阔而起伏的绿地,令人心怡。城墙和城门保护完好,城墙顶上绿草茵茵,坚固的城门城墙似乎还在守护着他们美丽的家园。古城墙和炮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看到这些不尽想起梁思成的北京方案,那是一个怎样的古朴美丽。我们北京历史比他们悠久,文化比他们深厚,可惜,我们没有保护好,痛哉痛哉...
魁北克城的地标建筑是芳堤娜古堡酒店,由于外型魁伟独特,又坐落在圣劳伦斯河岸高处,就更显气势雄伟。该酒店建于1893年,以早期法国殖民总督芳堤娜伯爵命名。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该酒店进行会晤,对二战形势作了分析。
芳堤娜古堡酒店有169个房间,经营一百多年来接待了很多国家政要,是魁北克城的骄傲。酒店内部是可以参观的,但由于疫情只开放一层大厅。酒店广场下方沿劳伦斯河岸是著名的香普兰街,集法式浪漫繁华于一身,那情调浓的化不开,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逛到晚近八点,丝丝小雨打湿发帘,乘电梯上到高处,抬头见一道彩虹高挂,美丽的心情更加绽放。(注:酒店屋顶是铜制的,经年累月氧化后生成绿色,这铜绿建筑在魁北克城随处可见。)
迷人的香普兰街。香普兰是法国著名的探险家,也是1608年创建魁北克城的主要人物,以他名字命名的香普兰街一直保持着法国人的浪漫风情,是一条商店林立、餐馆密集的旅游街,常年游客如云,即使疫情也没有使其冷清萧条。
各家店主卯着劲地将自己门前装扮起来,花团锦簇,闲情脉脉,致使游客每个商店都想进去看看,每个餐馆都想坐坐,浓情化不开,流连不愿返...这条街上还有一巨幅壁画,壁画上的人物都是魁北克历史的真实人物,我作为一个真实的游客,在壁画前留下淡淡的身影。
8月19日: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今天我专程前往蒙特利尔市区拜谒白求恩同志的雕像,缅怀他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和牺牲。
位于蒙特利尔市中心Guy街和Maisonneuve街的交叉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白求恩汉白玉雕像,这就是白求恩广场。广场虽小,但由于在市中心,又紧临康考迪亚大学,来来往往的行人不断,白求恩同志一点也不寂寞。望着他的雕像,心中默诵着《纪念白求恩》,要向他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白求恩同志于1890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是胸外科医生。1937年冬到达中国延安,后赴前线救治伤员,1939年,在一次手术中不小心割破了自己的手指,感染破伤风不治而亡。
白求恩同志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称赞,被誉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解放后将他遗骨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蒙特利尔是白求恩赴华启程地,1976年蒙特利尔市政厅通过决议命名建立白求恩广场,1978年,北京对外友好协会向蒙特利尔市赠送了这座汉白玉白求恩雕像。
8月24日: DDO社区服务中心
DDO是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多雅德索莫的简称。在蒙特利尔如果有人问你住在哪里,回答:西岛DDO,大家就都明白了。西岛的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社区管理服务较好,周边学校、公园、幼儿园、药房、购物中心、中国超市等服务机构设施齐全,出行方便,真是一个宜居城市中的宜居社区。
我的住处距离社区服务中心步行五六分钟就到,那里有个很大的停车场,停车不多,成了孩子们骑滑板车、平衡车的好地方。还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儿童绘本读物非常多,一次可以借阅20本,时间一个月,到期还可以在网上续期。
还有一个游泳馆,对DDO居民收费很低,但由于疫情,今年没有开放。服务中心内还可以接种免费疫苗。今年春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挨户上门,送来了盆栽植物,对禁足居家的居民表示慰问。
社区服务中心,是一级行政机构,实实在在行为人民服务之政,做的都是小事、贴心事。今天我又散步至此,发现小菜园里生机盎然,各种蔬菜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甚是喜欢。今年是DDO市成立60周年。
9月17日: 又见圣劳伦斯河
下午又去圣劳伦斯河边玩耍。已经是第三次去了,今年3月还很冷的时候第一次去,我抱着大冰“炮弹”拍照,当时冰天雪地没有路,跋涉的很辛苦,但对旁边那个教堂印象深刻。我对教堂有一种天然的神秘向往,每遇教堂总想亲近它,今天又去,穿过一个学校就到,围着教堂及周边转了一圈,景色非常壮美,正直西阳下,粗壮高大的树木、庄重沉稳的教堂笼罩在桔色阳光中,仿佛与古老的红磨坊在进行着几个世纪的对话。
看圣劳伦斯河的悠扬,听枫树叶沙沙作响,望西阳点点下落,想着过几天枫叶红了的景象,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回家路上,一片祥云仿佛在肩头飘动,一路将我送回,那是一种飘渺的美丽。
圣劳伦斯河发端于五大湖区,流经加拿大南部东段,主要流域在魁北克省,经奥尔良岛后分为两大支流,经纽芬兰流入大西洋。
圣劳伦斯河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流经区域形成众多岛屿,我们居住的西岛就是蒙特利尔岛的西部,其实蒙特利尔就是一个大岛及其周边小岛组成的,所以当你行进中所看到的大小河流,那一定是圣劳伦斯河,它是蒙特利尔及魁北克的母亲河。
9月26日: 红叶满秋
驱车130多公里到Mont Tremblant山赏红叶,一路风景如画。早已听说加拿大秋季很美,没想到它竟如此的美,把所有对秋色的赞美词叠加,都不能够形容那红的纯粹,黄的澄澈,橙的高贵,赭的深沉...有的色彩真不能准确说出它的颜色,就那样层层叠叠,叠叠层层,漫山遍野,遍野漫山地铺展开来。
它的美丽不是局部的,是360度环绕的,它的色彩更不是人工打造的,是极尽天然的,不由得心生嫉妒,上帝之手为何如此眷顾这里?那些最早登上北美新大陆的殖民者们,一定是在秋天到来的,是秋色迷住了他们,否则哪里能持续几百年的眷恋,请允许我在此暂时忽略他们当年的艰辛。
由于我们走错了路,在山林间起起伏伏,弯弯曲曲多走了近一个小时,那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误会的如此惊艳,如入仙境,心想,目的地的景色也不过如此罢了,假如不能抵达,我已心满意足。
红叶小镇,对于蒙特利尔来说相当于北京的香山,是赏红叶的好地方,山脚下的小镇被称为红叶小镇,来小镇度假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不但不收门票,还可免费乘缆车至半山腰,到山腰处可选择徒步登山,也可继续坐缆车上山,这时缆车是收费的。我们选择了徒步,先找一个空地野餐,然后劲头十足地爬山赏景。到达山顶,醉于秋色无念归。
10月31日: 又见雪雁
春天,它们曾经来过,经此飞向遥远的北极;秋天,它们又回来了,在这里歇翅觅食休整后飞往温暖的南方。它们不辞辛苦,南来北往,凭借实力,追逐阳光和温暖,享受富足和自由。想想,我们人类不也有这样的天性吗?
11月10日:终归去
明天就要回家了,心情有些小小的异样,再到公园走走,那里留下我很多足迹,也排遣过我很多寂寞,还带给我很多欣喜。有我坐过的长椅,赏景的凉亭,还有躺过的“硬板床”;湖中游弋的大鹅小鸭和水鸟,林中朽木和松鼠,小山坡上的蜗牛青草和木屑,儿童乐园的滑梯秋千和沙地,它们都听过我和小外孙女的笑声,我也赞叹过它们生命的美好。
我为何如此的眷恋,是因为我知道我是匆匆过客,知道存在的短暂,也许就是唯一。再见了小山坡公园,还能再见吗?存一点点希翼,拜命运之托。
后记:我已于11月12日从蒙特利尔回到北京,并且分享了我的辛苦回家路。这10来个月的所见所闻,所经所感足以丰富我的生命生活的质感。详情参见:
出国看外孙女被困国外10个月 北京姥姥终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