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图片刷遍好友圈。
有一位网友笑称,“一直没太弄明白,就是坐在星巴克里面拿着笔记本电脑的那群人到底是什么职业,昨天有一个朋友他告诉了我答案,他说,那是星巴克气氛组”。
“气氛组”引来网友热议,随之而来的是#原来星巴克还有气氛组#跃升为微博热议话题。截至昨天傍晚,话题阅读冲破了1.7亿,讨论数2.1万。
本以为只是开玩笑,星巴克居然玩真的了。
昨天,“星巴克中国”在官方微博回应,“经深思熟虑,我们决定立即招募官方气氛组30人,招募时间 12月21日-12月27日,任期一周”。
什么样的人能入选?
星巴克中国还给出报名条件:第一,来星巴克门店,第二,坐得住,连着Wi-Fi上着网,第三,在朋友圈Q官宣“我要报名星巴克气氛组”,第四,发微博@星巴克中国 晒朋友Q“我要报名”的截图 。
最重要的一点,“关键要带气氛,让大家为你点赞,带气氛!”
一旦报名成功入选星巴克气氛组,网友还有机会获得一些额外福利,比如,气氛组证书一张、 惊喜气氛组礼品(贴纸,徽章,星礼包,滚滚章等) ……
对于星巴克的招募回应,网友大笑留言——
有网友再也坐不住了,表示“我的身份不能再隐藏了”,认定自己是“老气氛组了”——
带着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坐着,到底会是什么人?网友纷纷各抒己见——
你加入过星巴克氛围组吗?
不只是星巴克,气氛组早已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众所周知,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并不仅仅只是卖咖啡,更是身体力行“第三空间”概念的先驱者,并且也使得既不是家庭也不是工作需求的第三空间,被许多朋友认为是繁忙都市生活中的一个绿洲。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拿笔记本电脑在星巴克上网的都是什么职业?日前擅长抖机灵的段子手则给出了标准答案——“星巴克气氛组。”
在如今各大官方微博普遍采用人格化运营后,星巴克方面在看到日前这一气氛组话题的“苗头”后果断进入,一边表示“明天去门店观察观察”,一边积极融入环境表示,“小编也是气氛组成员,好多微博都是在门店里用笔记本电脑发的”。但如果一切到此为止,这显然仅仅只是一此平平无奇的官微与粉丝同乐戏码,但接下来星巴克不仅接住了这个梗,更选择顺势“造梗”, 将“星巴克气氛组” 变成了现实。
近日,星巴克官微发文称,“经深思熟虑,立即招募官方气氛组30人!招募时间在12/21-12/27日,任期一周”。在这篇招募公告发出后,从微博到微信的各大社交媒体中也出现了相当多消费者的响应,希望成为“星巴克气氛组”的一员。
从段子手的造梗,到星巴克方面的接梗,几乎可以说是一此利用热点展开社会化营销的典型案例。星巴克用一则招聘,不但直接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更为关键的还将这一热点从微博再度引回微信,并通过撬动社交媒体的力量来完成营销,几乎可以说是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营销大赛中“已经占据了不错的名次。
更何况,“气氛组” 与星巴克方面一直希望打造的“第三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店内舒缓的音乐,香气弥漫的咖啡,还有适度但不聒噪的人声,让其中的氛围既有别于沉闷而严肃的办公室,又不同于安静封闭的家庭住所,提供了一个开放但又相对私密的空间,而这也正是有移动办公需求白领群体所需要的一个避风港。
事实上反过来看,也正是这样一群用户支撑起了星巴克有别于其他咖啡店的调性,因此称他们为氛围组确实恰如其分。不过星巴克的氛围组与传统意义上的氛围组或许并不是一回事,毕竟前者还只是一个调侃,而后者则是一个存在许久的职业。据了解,“气氛组”通常被用来形容活跃气氛或带动气氛的人,在夜店及酒吧等行业广泛存在,用于制造人多火爆等场面,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扮演着泄压阀的夜店等产业早已成为都市夜生活的代名词,消费者在此所希望的是摆脱白天工作压力的束缚。不过许多人并不是看到一家酒吧就会入场,由于夜店的核心是减压,所以消费者对于环境同样也会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酒吧冷冷清清或许就也就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而此时气氛组的作用就是负责炒热气氛,让消费者被一种类似于“夜店式社交”的氛围所吸引,从而进行消费。
尽管气氛组这一概念在夜店行业颇为出名,但其显然并非是这一领域的专属,而是一门相当古老的行业,曾用名——“托儿”。而在业内人士来看,虽然夜店行业已经将气氛组的概念进行继承和发扬,但是真正玩出花样、显出真髓,则可能还是互联网行业。
例如为idol做数据的轮博女工,无疑就是气氛组的典型,饭圈为什么要为艺人做数据?是因为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了娱乐行业核心宣发阵地之一,转评赞与各种榜单都是衡量艺人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将数据做起来了,才能给品牌方这类“金主”营造出自家偶像确实当红的氛围。而至于说品牌到底是因为数据还是其他原因找艺人代言,这个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
又或者说,作为当下风口之一的奶茶行业。不久前武汉首家茶颜悦色开业,并创造了“排队8小时,只为一杯茶”的夸张纪录,甚至有人都开始在闲鱼上搞起了帮忙排队和跑腿代购的生意。当然,茶颜悦色方面对此表示,他们并未雇佣任何充场人士或黄牛排队,并且非常抵制这一行为。
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雇人排队早已成为各种网红店的标配玩法,甚至也被外界认为是普通店铺跻身网红店的终南捷径,甚至在”万能的淘宝“上都可以找到一整套的排队及暖场解决方案。所以至于茶颜悦色到底是不是“白莲花”,也只能用一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来回答。
如果你既不喜欢喝奶茶,也不是夜店玩咖,那么游戏总是玩过的吧。在游戏行业中,气氛组则几乎堪称是润物细无声的存在,而其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的游戏托,通过与“大R玩家”形成竞争关系,利用公司提供的免费资源武装自己,再从言语或行为来刺激对手进行消费。而VIP客服与游戏托儿则通常会是“一明一暗”的队友,并形成了整套专门针对氪金玩家钱包的“组合拳”。
而另一种气氛组,或许很多朋友还没有意识到,但其确实存在,这种托儿在更多强调竞技性的游戏中,也就是大用户量与ARPU值低的游戏中出现。它们就是游戏运营方所设置的机器人玩家,通过这些低水平的机器人来帮助新玩家发现游戏的乐趣,或者让玩家在遭遇连续失败后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但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中,气氛组的核心机制都是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因为毕竟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出现你的知识不足以独立判断正确与否时,往往会下意识寻求“社会现实”来找到答案,也就是遵从他人的行为,并且从众也是一种让我们更适应社会的自然反应。而影响从众心理的关键,就是多数人的意见是否一致,在上述案例中气氛组就是负责扮演多数人,以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气氛组在一些情况下几乎可以被判断为游走在灰色地带,其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1款中的“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所以蹭蹭气氛组这个概念没问题,但如果将其作为救命稻草,或许结果就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