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1

格力出了5G手机,当有人将格力造手机当成一个笑话看时,董明珠却认真且执着,她从不认为格力手机失败。

2


上市半个月后,格力5G手机官网销量才破2000台,2018年上市的格力三代手机也已在官网下架,这款手机上市3年,只卖出1万多台,甚至不敌小米手机部分款式一个月或一天的销量。

3

为何董明珠对手机念念不忘?是跟雷军赌气,还是要布局智能家居的入口?格力5G手机,又一个认真的笑话?

喜欢追赶潮流的人一定会嗅到5G换机潮的味道,不论是炙手可热的iPhone 12还是接地气的千元机,都先后挂上了5G的前缀。

然而当格力电器这家明星企业也赶上这趟5G元年末班车,推出以子品牌大松命名的5G手机时,迎接的却是其在手机界的又一次销量滑铁卢。

时尚圈的名言“潮流易逝,风格永存”似乎在制造业的格力掌门人身上也颇为适用。上个月才因为一篇《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的硕士论文成为话题人物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最近又被刚上市的大松5G手机带上了“董明珠不认为格力手机失败”的热搜。

造车、造手机、造芯片,即使格力的诸多跨界尝试都引发了大量舆论争议,董明珠也从不曾质疑过自己的决策。继2015年发布首款手机以来,格力从未在业界打响过自己的名号。如果这一次格力5G手机也“翻车”了,那diss它的理由又会是什么?

    01    

卖得有点贵


2019年11月,格力电器修订了公司章程,删除了“经营电信业务及增值电信业务”。对于这样的调整,外界不禁猜测格力电器准备放弃手机业务。

然而官方回应称,他们并没有放弃做手机,只是将手机业务交给旗下子公司负责,格力不仅会继续造手机,还会造5G手机。

一年多过去,格力蹒跚地兑现了5G手机的承诺。12月7日,格力官方商城上线了一款由其子品牌大松打造的大松5G手机。



12月8日格力大松5G手机截图,图源:格力官方商城


搭载骁龙765G极速5G芯片,支持4频段双模5G全网通,最高支持8GB+256GB内存,并配备6.81英寸FHD+全面屏以及后置6400万像素旗舰四摄,售价则分为2699元和2999元两个档次。

骁龙765G是一款中端处理器,被普遍应用于高性价比机型中,例如Redmi K30、vivo Z6、小米10青春版等,价格大多处于2000元区间。

以Redmi K30为例,主要配置与大松5G手机相同,售价仅为1999元,比同档次的大松5G高配版便宜1000元。

据媒体报道,大松5G手机第一天销量还不足30台,上架一周后也没能破千。截至12月21日,上市15天后,大松5G手机在格力官网的销量是1956台,格力董明珠店小程序的销量则是2284台,其中魅夜极光两款手机的销量,小程序与官网一模一样。



截止12月21日14:00,官网显示大松5G手机共卖出1956台,图源:格力官方商城


“低配高价”的吐槽,自2015年第一代格力手机问世以来就从未间断。

格力一代手机采用了骁龙410四核处理器、1GB+8GB内存、后置800万像素以及Android 4.4.4操作系统,售价1600元。

这样的性价比连2014年发布的第一代红米Note手机都比不过,红米Note 4G增强版搭载联发科MT6592八核处理器、2GB+16GB内存、后置1300万像素,仅售999元。

到了2018年上市的格力三代手机,配置依然落后于同期市场。在硬件层面,彼时骁龙855处理器以及6GB+128GB的手机已经满大街,格力三代手机却仍在使用2016年发布的骁龙821处理器以及4GB+64GB的储存组合,同配置的乐视Pro3、小米5S等采用骁龙821的机型正被市场淘汰。

在软件层面,格力三代手机采用的Android 7.1.2系统也比当时普遍的Android 9.0系统落后了整整两代。

12月16日,在格力官方的“格力董明珠店”,格力三代手机依然有售,根据配置差异售价为3400元和3600元,售价高得离谱。12月21日,记者再次查阅格力官网,格力三代手机已被下架。





12月21日14:00,记者再次查阅格力官网,格力三代手机已被下架。图源:格力官方商城


    02    

“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格力手机的另一大与众不同之处是,预装了格力掌门人董明珠的照片。

格力一代手机面市后,董明珠的照片被作为开机画面。



图源:网络


对此,董明珠表示:“为什么格力手机用我的照片做开机画面?不是因为省广告费,是我要告诉消费者,我是格力手机创始人,这是尊重消费者。”在她看来,格力手机不以价格战冲销量,正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没有市场,没有口碑,谈对消费者负责是否为时过早?

面对惨淡的销售数据,“铁娘子”采用了“自产自销”的方式来消化。2017年初,格力二代手机就被列入了员工的年终奖,春节之后所有员工还被要求必须使用格力手机,否则进不了公司。



图源:网络


除员工外,格力手机也曾被“捆绑销售”给采购空调的供应商,并强行“安利”给安装工人,否则就无法正常登录系统接收工单,令后者直呼“用不起”。



图源:网络


时任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立曾表示,格力并没有强迫供应商采购手机,只是互利合作。而董明珠的回应则更加霸气:“你是我的员工有什么理由不用我的手机,你对自己的产品都没有信心,凭什么让市场认可?”

外界的“看衰”并没有动摇董明珠做手机的决心。她认为,格力手机没有失败,做手机能带来很多技术延伸,格力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03    

为何对手机念念不忘?

格力手机的技术延伸将会指向哪里?开机画面似乎就是答案,掌门人的照片下方是一段“雄心勃勃”的问候语:“这是格力跨进全球500强之后推出的首批手机之一,不仅能拥有人际沟通,还能开启格力‘智能环保家居’的大门。”

主营空调业务的格力何时开始参与智能家居的蓝图?2018年,“格力零碳健康家”全球首发,集“节能”“智能”两大特色智慧家居系统于一体,可让家居自主实现一站式能源管控。

早在2014年年报中,格力便表示未来会进入智能家居领域,而且会以格力手机作为连接智能家居的中心。



图源:格力2014年年度报告


根据家电工业信息中心测算,到2020年,白色家电、生活电器、厨电的智能化率将分别达到45%、28%和25%,保守预计智能家电未来3年将带来1.2万亿元的市场需求。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格力并没有选错航向,只是相比之下,产品多元化更成功的美的和海尔也许更有话语权。

在美的集团的收入构成中,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分别占比43.12%和35.72%,2018年美的推出AI科技家电高端品牌COLMO,据官方战报COLMO今年双11销售额同比增加2994%,已获部分品类高端市场突出份额。

海尔则凭借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让用户全流程参与智能制造体系,海尔智家App于2019年12月上线,把“卖单品”变为“卖场景”,消费者不仅可以在线购买商品,还可以进行智能家电操控。

虽然格力旗下子品牌中既有主营取暖器、电饭煲、加湿器、电风扇等生活电器的大松,也有聚焦冰箱、洗衣机以及厨卫大电器的晶弘,但是市场声量都不算大。抛开空调,格力的生活电器收入占比仅为3.19%。



格力电器营业收入构成分产品占比,图源:2020年半年度报告


在家电品类上尚且难以扩张版图,又该如何靠手机撬开智能家居之门?

    04    

“十亿赌约”引发的“惨案”

与其说看到了智能家居的前景,格力对手机的执着更像是一场由“十亿赌约”引发的“惨案”。



图源:网络

2013年,董明珠与雷军押注十亿,约定五年后哪家公司营业额高就算谁赢。

自那以后格力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可惜身负“低配高价”的标签,格力手机至今都没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官方商城“格力董明珠店”里,3400元起的格力三代手机截至12月16日的3年总销量仅为1万多台,甚至不敌小米手机部分款式一个月或一天的销量。

尽管如此,在与小米的较劲上,格力始终不服输。

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发明专利排行榜”显示,格力以219件专利数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小米则以121件专利数排名第三。

今年8月,董明珠还曾在央视《相对论》对话节目中谈起“十亿赌约”时表示,小米产品基本是贴牌生产,属于轻资产,而格力的家电一直坚持自己做,属于重资产,两者不在一个平面上。五年之期时,格力胜出了。



图源:网络

有趣的是,就在赌约到期后的第二年,小米的营收反超了格力。不过董明珠并未将第六年看作是小米的险胜,笑称这才是第二个“五年”的开始。

如果真的从2019年开始计算第二个“五年”,那格力的智能家居故事也才刚刚开头,还能靠空调的核心技术抢跑吗?

招银国际12月的研报指出,目前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苹果和国产手机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均有布局,其中小米享有先发优势,采用“智能手机+AIoT”双轮驱动模式构建完善的产品结构,并以拓展智能电视为代表的大家电系列产品为下一阶段目标。

    05    

小米“学不会”

声称要以手机为载体连接智能家居的格力,是否有模仿小米的意味?

纵观小米的产业链布局,手机制造、智能硬件、生活耗材、通信、芯片、金融等均有涉猎,几乎覆盖所有IoT产品。

光是手机制造生态链就囊括了屏幕、电池、显示器主板、玻璃、陶瓷外观、ODM等在内的多家企业。



图源:网络


兴业研究表示,截至2020年Q2,小米累计投资超过300 家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税后净利润人民币11.6亿元,环比增长413%,如今已由“播种”进入“收获”期。即使在智能手机销量下滑的情况下,IoT收入依然维持2.1%的同比正增速。

反观格力,即使近年来频频跨界,也不见在手机技术及产业链领域进行投入,最近的对外投资还集中在医疗装备和能源方面。

因此关于“格力造手机打水漂”的质疑声总是不绝于耳。针对最新推出的大松5G手机,虽然格力电器方面称之为集团层面的部署,希望借此将旗下二级子品牌更好地推向前台。

联想到董明珠曾经宣布格力会陆续投资500亿元进军自主芯片领域,以及“华为(手机)卖第一,我们就第二”的豪言,何时能见到格力手机的“得意之作”恐怕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