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报道原载于东方新报,四天前由日本雅虎转载,由此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小学生在沉船事件中全部生还,听上去确实很厉害。在日本国内,这次事件也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新闻报道的是发生在11月的濑户内海沉船事件,52名日本小学生参加修学旅行,同船的还有5名教师,5名船员。

在行驶到绊出市与岛北侧时,船只与漂流物撞击后进水,前后十几分钟的时间,船体全部沉入水中。

就是在这十几分钟内,船上的成年人指挥孩子们迅速行动,采取合理措施自救,最终等来专业救援队的到达。
除了有2名小学生和1名船员因体温过低被送往医院,其余人全都平安靠岸。

后续采访中校长还原了当时的情况:撞击的巨响之后,马上就有部分灯光熄灭,没有熄灭的也出现了剧烈闪烁。

在最初的惊慌过后,船长意识到船只下沉速度要远远快于救援队到达的速度,于是立刻指挥大家穿好救生衣到船顶避难,不能马上到达船顶的直接跃入海中等待救援。
迅速的指挥避免了有人被困在船只下半部分,随着船体沉入海中的悲剧发生。在大家1个小时的等待中,附近渔民和海上救援队赶到,成功救出所有人。

有报道分析了这次“奇迹”发生的核心原因有两点:充足的救生衣储备,以及恰好的水温。
船只漏水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海水的温度正在逐渐降低。但还好孩子们是浸泡在20度的海水中,如果这个温度再下降3度,可能就有人等不到救援队的到来了。

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再回到开头的报道,这篇报道引用了不少国内媒体的说法:学生们能全部得救、临危不惧、关键时刻给彼此加油打气,日本对学生的教育值得中国学习。

到这里看着还没啥,不过越往后读越有点离谱:
比如日本的小学必须开设游泳池,从小学习游泳技能,日本的体育教育不是单纯增强体力,是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
运动会中会有很多像二人三足这样,重视协调性的合作项目。会从幼儿园开始教孩子使用锻炼器械。这些都是中国所缺少的。
中国的肥胖儿童问题严重,10年变成3倍,青少年群体之间还有糖尿病。
独生子多,“做题家”现象比日本还猛,学校和父母普遍轻视团体教育和协调性教育。
——因此,日本这次事件在中国受到关注,可以说是“重新审视中国儿童现状的机会”。
短短几段话,把中国的教育踩了个遍,儿童肥胖问题都搬出来了。虽然国内的教育依然有改进的空间,但用长处比短处,得出日本教育高高在上的结论属实让人懵逼。

不过,日本网友对此可是喜闻乐见,把中国教育这么一贬,让人家看得可开心了:
“最近去了次外国,虽然看不起日本的人变多了,但世界上再也没有像日本这样优秀的国家。
政治经济也好,体育学习也好,虽然不突出发展某一项,但综合起来之后,可以说是很强。”

“不止是体育,中国连身体构造、卫生课、性教育课都没有吧。
所以在应付考试这一点上,比日本还极端。”

“可不是体育教育的事儿吧。这真是典型的只见到眼前这棵树的繁茂,没见到整片森林的繁荣了。”

也有网友表示,突然被中国的文章这么夸,一时间还真不太习惯:
“让人不禁这么想:竟然被中国夸赞,背地里肯定有什么鬼。”

在我们的角度看,从这么一件事大夸特夸日本教育,明里暗里贬低中国教育,也肯定有什么鬼。
看到这春秋笔法的网友们,都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质疑最多的就是,跳到海里等待救援,与会不会游泳关系根本不大啊?
这文章到底是怎么由救援事件引出日本教育下的孩子会游泳,再插一嘴中国教育下的孩子大多只会专注做题的??



以上截图:博主@早就想用这个咒语了 评论区
有微博博主注意到这篇报道后,特意给大家解答疑惑:别慌,这篇报道的原媒体,可跟当年那篇《夏令营中的较量》有莫大关系

截图:@日本傻事
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但这篇救援报道读起来,可是跟27年前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个味儿。

批判国内教育拉胯的文章并不少见,我们也都能感受到,国内教育确实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点。
但当年的这篇“夏令营”,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打了所有人的脸,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对这篇影响力深远的“神文”记忆犹新。

文章讲述的是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一起来到内蒙古草原,体验夏令营。听起来似乎就是一场普通的交流活动,但在作者的笔下,这场活动变得大不寻常。

在远足中,中国孩子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把包扔进马车,由此可以轻松前行。
反观日本孩子,即使是有病在身依然坚持前行,甚至放出豪言壮语:“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

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中国家长看到孩子不舒服,舍不得让孩子继续。日本一位议员来活动现场探望孩子,孩子发烧后没有把他接走,反而是为了锻炼他,继续让他负重前行。
日本孩子在活动结束后,面对大人“草原美不美”、“以后还来不来”的提问齐声回答,气势直冲云霄。而中国孩子在现场只有被震撼的份儿。

也有杂志刊登了调整后的文章,用有危机感的描述进一步激发了讨论: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直接把一个夏令营上升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

中日少年生存能力对比如此悬殊,中国教育似乎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据中国青年报1994年3月17日的文章统计,已有约80家媒体转载、报道与此相关的事件。
要知道,在互联网上搜一搜就能找到资料,放在27年前可是天方夜谭。当时普通人接触消息的途径除了电视广播,就要数报纸杂志。

示意图
当所有报纸杂志都在讨论这一件事,放在今天相当于各大资讯APP都给你推送了这个新闻做头条,所有公众号都在围绕这件事写文章,在普通民众看来,这绝对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很多网友回忆,家长和老师当时都用这篇文章来教育孩子上进,以至于有人认为,80后被形容为“垮掉的一代”,都有这篇文章的一份功劳。

事实到底如何我们今天应该也都能看清楚,与陷入停滞的日本社会相比,国内30年来爆发出了巨大的发展潜能。
30年过去,我们的教育体系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从这个体系里走出来的一代人都茁壮成长,并没有成为书呆子,也并没有像文章中描述的那么软弱。

30年前我们因这种报道而动摇,甚至惊动所有媒体,引发一代人的危机思考。在今天看来,更像是对发达国家的自卑仰望。
他们没有缺点,我们破绽百出,他们体系优良,我们急需改造...种种心情让每一位读者都被文章里塑造的桥段所蛊惑,掉进狂热的情绪陷阱。

如今的我们,看到同样笔法的船只救援报道,已经不再有当年的盲目,甚至能站出来嘲笑这种论调的失实。学习对方的长处并没错,但通过捧一踩一来盲目崇拜,像“精日”那样输出观点却是大错特错。

而这其中心态转变,不再去盲目相信、不再去一味夸赞日本的原因,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