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炒作“特朗普访台”?

特朗普要去台湾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的,这几个月被传了好几次。

最早的一次是今年8月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访台,中国军机飞越所谓“海峡中线”发出警告,台海一时风高浪急。特朗普当时回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自己目前没有计划访问台湾。



第二次是在10月12日,日本《夕刊富士》杂志报道了所谓“特朗普可能突袭式访台并承认台湾”的消息。显然,这是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9月17日访台掀起风浪之后,余波未了。对此,台当局紧急出面否认。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称,从与美方官员互动中,并未听到这个消息。蔡当局安全高层表示,《夕刊富士》本身以报导八卦新闻著称,而且特朗普不太可能有访台时间。但传闻并没有绝迹,很快卷土重来。

第三次仍是在《夕刊富士》上,日本政治评论家宫崎正弘12月1日撰文称,特朗普可能考虑在最后时刻投出“重磅炸弹”,其中一项正是闪电访问台湾。而特朗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把拜登逼到毫无退路,让拜登没有修补中美关系的机会,并防止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走回头路”。



宫崎称他的分析源自某美国前政府高官,这位高官主张,“特朗普如果在卸任前访台,将是改变现代史的大事件”,并可以和1963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访问柏林、给予当时的苏联一记“重击”,相提并论。

宫崎还指,在美国卫生部长和副国务卿相继访台后,外界也在揣测,下一次可能是更高阶的大人物。他还找出了特朗普访台的所谓“法理”依据,宣称2018年美国制定的所谓“台湾旅行法”,不但美国政府高官可以依此访台,美国总统也能访台。特朗普就算本人不来,也可能由副总统彭斯或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代行。

吊诡的是,仅仅源于这家不靠谱的日媒的说法,岛内媒体就不断热炒特朗普可能“闪电访问台湾”,再创“惊世之举”。台湾一些政治人物也在预言这种风险。

亲民党高层张显耀就公开表示,特朗普访台“可能且机率极高”,特朗普如果评估,访台可以获得全球镁光灯聚焦,收割最大的政治利益,他很可能“动心”。至于后果,不用多想。特朗普很快卸任,留下烂摊子就丢给拜登去处理。

曾担任“陆委会”前特任副主任的张显耀还言之凿凿称,美国海军亚太情报总指挥官史达曼少将,11月22日搭行政专机抵台密访3天2夜,绝对不是为了交换什么印太情报,而是为特朗普访台打前站。

张显耀指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可能访台,蓬佩奥最近在很多地方访问,发表激烈的反中言论。因为蓬佩奥背后有美国军火商支持,蓬佩奥若访台,制造两岸关系紧张、对峙,对美台军火买卖是有利的。



不过,对于这些传闻,台外事部门赶紧撇清说,“未曾听闻,无从回应”。向来高调“提升美台合作”的蔡当局,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一反常态地小心?

其实也不难理解。蔡英文抱紧美国大腿,是想利用中美关系从中渔利,获得美国的保护。但如果特朗普真的访台,两岸势必陷入危局,大陆势必对台湾加大军事威慑,甚至是直接制裁“台独”。这番“地动山摇”,损失最大的肯定是蔡当局。蔡英文是因为“不敢”,所以“不愿”闯祸。

既然蔡当局置身事外,那到底是谁在炒作?谁希望特朗普访台?

炒作为何发端于日本,发酵于岛内?

看看十月以来的这两次炒作,都是发端于日本,发酵于岛内,可见端倪。

众所周知,日本的政界军界以及情报组织,与美国之间关系铁、消息灵。日媒经常被美方“反华派”利用,释放“气球”来测试中方反应。同时,在日本内部也有反华政客和势力,他们巴不得看到,中美因为台湾问题迎头相撞。

因此,不能排除是美国和日本的“反华派”联手放出这些消息,甚至把它当成是对华盛顿的建议,“怂恿”特朗普访台,并施加舆论影响让蔡当局接受。显然,这些势力也是瞄准了岛内激进“台独”分子内心的焦虑下手,知道他们是最期待特朗普访台的。因为借助特朗普在台海大搅局,是最“直接高效”的。

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的确很“疯狂”:四年来多次并密集地对台军售,仅2020一年,美国就向台湾出售118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创历史新高,其中还有包括最新型的F-16战机等在内的进攻型武器;出台多部法案、升级美台交流的层级,不断试图突破“一中”红线;甚至国务卿蓬佩奥还喊出了所谓“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狂言。

美国的底线过去一直是,在台湾所谓“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因此,即使是从美方传统来看,国务卿蓬佩奥显然也已经明显“越线”了。但是,以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个性,似乎任何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都可能做。



2020年1月15日美制F-16V战斗机在台湾军事演习中被自动清洗

特朗普会迈出“访台”这一步吗?

那么,特朗普真的会迈出“访台”这一步吗?可能性微乎其微。特朗普是个看似鲁莽、实则精明的商场老手,对于这笔风险很大的投资,他肯定会把账算清楚。

他如果“卸任前访台”,等于是为“台独”站台,也意味着特朗普事实上承认台湾为一个“国家”,将完全颠覆中美一直以来在台湾问题上的共识和底线,将很大可能彻底改变台海格局。换句话说,这等于在逼迫中方“动手”,很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的更大对抗。这样的举动绝对是风险很大、代价很高。风险大的投资,必然是期待高回报。那特朗普能得到什么?

特朗普可能会“出个风头”,会留下一个“历史时刻”。除此之外,特朗普很清楚,访台并不会给他太多“加分”,原因很简单:美国国内还有一大摊子“烂事”呢。

美国内部政局剧烈动荡,控制新冠疫情又毫无头绪,美国民众对于美国之外的事务也缺少真正的兴趣。典型的例子,美国环保署长刚刚取消了访问台湾的行程,因为疫情严重,访台行程为了防疫需要包机,费用太高,至少25万美元,结果遭到否决。

如果特朗普卸任前花费太多钱,也搞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在美国国内也得不到支持。如果特朗普贸然行事,反而可能吓走中间选民。另一方面,特朗普大选后已经无心政事,他一直把重点放在挑战选举结果上,要战斗到离开白宫的那一天;同时,为了2024年卷土重来,他最近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干,包括抓紧特赦他的家人和亲信。



所以,向来把“美国第一”挂在嘴边,把自身政治利益放在心上的特朗普,如果“访台”无利可图,他是不会真的“冲动”的。更何况,特朗普也没有能力在台湾问题上独自肆意妄为。

于是,从月初到月中,“特朗普将闪电访台”在岛内炒作已经半月,激进“台独”分子们没有等来他们期待中的特朗普,却等来了拜登团队的“打脸”。而一直“押宝”特朗普的蔡英文,处境同样尴尬。此前摆出和大陆“死磕到底”的架势,结果现在美国“大统领”一换人,一切全变了。

美方喊两岸恢复对话,调子变了?

过去的一周,蔡英文参加了三场与美方学者的网络会议,听到的都是“坏消息”。

被视为拜登外交主要操盘手的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直接向蔡英文挑明了:拜登政府未来的两岸政策,是鼓励两岸和平对话,将与特朗普激化矛盾的政策有很大差别。他明确表示,两岸进行有成效、宁静的对话符合,是各方的最佳战略利益。注意这个修饰语,两岸“有成效、宁静的对话”,它显然不是现在蔡当局“反中、仇中”的套路。

坎贝尔特别强调,虽然美国政府重视对台湾的承诺,但美国也不反中,仍希望在特定议题上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关系。美国的最终责任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美国调子一变,蔡英文哑巴吃黄连。之前争当“反华”急先锋,还买了那么多武器,就是为了倚靠特朗普和大陆对抗。这下拜登上来就“打脸”,说两岸还是要“对话”,但是怎么对话,主动权在大陆那边,美国帮不上忙。



华盛顿一句话,就把蔡英文晾在了半路上。留下现在的两岸僵局,就凭蔡英文,解得了吗?只是美国已经喊话了,她还得强撑应对,宣称不愿与大陆永久对立,但“坚决捍卫自由的生活方式。”又老调重弹,“愿在不预设前提下和平解决歧见”。显然,蔡态度未变,还在抗拒“九二共识”。

蔡英文坚持要做“蠢事”,却挡不住势如东流。

2020 年,特朗普打“台湾牌”,蔡英文打“美国牌”,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而引发台海战略格局“突变”。最突出的表现是,解放军在台海附近多次发动实战化演练,军机开始环台海域常态飞行,不断压缩台军的活动空间;蔡英文搞“经济脱中”失败,两岸经贸在疫情阻隔下仍创贸易额新高,说明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性比以往更强。



(资料图:解放军军机绕台飞行)

《国家统一法》提上议事日程?

与此同时,对于两岸统一,牢牢掌握主动权的大陆还在发出更明确信号。



12月16日国台办记者会上发言人朱凤莲

本周三(16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两家重要媒体提问,问题都很敏感:一是对于专家建言,大陆应采取“以武促统、以武促和”的方式,通过对台施加“武统”压力来争取实现和平统一的观点作何评价?二是大陆是否会制订《国家统一法》?

朱凤莲没有正面回应修法问题,表示和平仍是主调,“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来争取两岸和平统一前景。但凡有一丝和平解决的可能,我们都将付出百倍努力。”

尽管发言人言辞谨慎,但明眼人可能发现,《国家统一法》在国台办记者会上被提出,不排除是个信号,说明大陆对于两岸统一可能有更主动的作为,包括在15年前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之后,进一步拿出更多有效手段反独促统。

回顾2020,尽管“台独”狂想不断,结局却注定是“打脸受挫”,两岸统一却实质推进、大步前进。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特别是波诡云谲的台海形势,大陆展现出超强的战略定力,不随任何外部势力起舞。对此,《解放军报》在五中全会后有24字的精辟总结:“头脑清醒、处变不惊,冷静观察、通盘考虑,科学应对、谋定后动”,进而再概括为7个字:“办好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