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中国人直观感受到:西方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 图为:2020年3月9日晚,美国纽约拍摄的“超级月亮”和自由女神像。(AP)
“‘崇美’‘跪美’的软骨病得治!”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12月16日以此为核心论点,发表署名为“辛识平”的评论文章,指“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散布种种‘崇美’‘跪美’论调:或艳羡美式‘民主’‘自由’,或吹捧美国人权现状,或夸大美国制度的‘修复能力’。更有甚者,竟然‘大开脑洞’赞叹美国的‘抗疫能力’。辛识平是新华社推出的融媒体评论。
12月18日,中国官方电视台央视紧随其后,以《“崇美”言论屡见不鲜,是谁在坚持神化美国?》为题,“世界观”栏目指出,长期以来宣扬美国“神话”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屡见不鲜,即便面对美国疫情严重失控的不争事实,仍有人视而不见,固守“崇美”立场,继续编织着各种“神话”……央视质问中国社会谁在坚持神话美国。
央视“世界观”栏目指,长期以来宣扬美国“神话”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屡见不鲜。(央视新闻截图).
中国官方媒体罕见高调,且“火药味”十足批判中国社会以及网络上出现的“崇美”“跪美”论调。上述文章指,美国政治极化的混乱局面,一些美国政客背信弃义、蛮横无理的霸凌行径,早已使所谓“灯塔国”的形象在世人心中坍塌。一些人再怎么精心粉饰、可劲忽悠,也难免被事实真相“打脸”。
上述新华社的文章充满“火药味”,甚至出现了“数典忘祖、助纣为虐”这样的斗争色彩的用词,文章这样刻画“崇美”“跪美”者:
往往是逢美必捧、逢中必贬,他们只问立场,不问是非,信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对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极尽诋毁唱衰之能事。他们乐于编织各种“美国童话”,甚至造谣传谣也在所不惜;一些美国政客倒行逆施、造成严重后果,他们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忙前忙后帮着洗白。反过来,中国发展取得再大的成就,在他们眼中都不值一提,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时代中国,在他们看来一无是处。
文章批判:说到底,一些人在精神上还没有“站起来”。“崇美”“跪美”者把美式价值奉为圭臬,对“世界霸主”俯首帖耳,思想上患了“软骨病”,在斗争中甘当“投降派”,丧失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一些人天真地认为,以利益换安全,靠妥协求自保,只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能换来相安无事。如此荒唐之论,哪里还有一点中国人的气节和血性!一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自诩这是“客观”“深刻”“洞见”,岂非咄咄怪事?对这类是非颠倒、自丧志气的谬论,对那些数典忘祖、助纣为虐的“跪族”,必须坚决斗争,戳穿其画皮,消除其影响,不让错误价值观蛊惑人心。
新华社:《“崇美““跪美”的软骨病得治!》
多维新闻曾在《【特朗普警醒中国】特朗普四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改变?》一文中指出,打破中国社会对于西方的迷信,助力中国社会建立强大制度认同和自信,是特朗普(Donald Trump)给中国带来的改变之一。
特朗普四年给中国自由派上了一堂课,中美博弈的过程是中国自由派消声的过程。(Reuters)
——在中美贸易战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国社会上,尤其是以自由派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公知圈,流露出一股过于浓烈的悲观主义倾向——敌人如此强大,贸易战不能继续打下去,要尽快和解的声音不在少数。这种倾向在所谓“理性”掩盖之下,开始由自由派学者圈和公知圈蔓延至中国社会。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战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并未“束手就擒”,让美国轻易吃到甜头,中国社会上的“恐美崇美症”患者几乎已经销声匿迹。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就像一面照妖镜,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似乎也直接照破了很多中国人对于西方大国的美好政治想象。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在疫情问题上对中国的“甩锅”行为,以及中国在疫情防控上的成功相对西方大国疫情的失控,让中国社会基于历史惯性对西方的迷信,也某种程度上被破除,让很多中国人直观感受到:西方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
当时多维新闻的文章指出。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似乎直接戳破了很多中国人对于美国的美好政治想象。(路透社)
在特朗普即将卸任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即将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之际,中国官方媒体如此高调批判“崇美”“跪美”者,以及“崇美”“跪美”的论调,难道中国社会“恐美崇美症”有所抬头,中国官媒的指向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伴随着拜登的胜选,中国舆论场确实开始出现了乐观情绪,认为拜登的上台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很多人愿意相信拜登的当选,会对处在低谷的中美关系带来转机,有人甚至认为拜登的上台,将改变特朗普时代以对抗为主要基调的中美关系。但显然,即便拜登上台,美国对中国的对抗政策,大概率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改变。
然而,中国舆论场还是出现了不少盲目乐观的声音。在“小粉红”们——网络上涌现出的倾向民族主义的中国大陆青年看来,一些奉自由主义为圭臬的自由派公知们,似乎有重新活跃于中国舆论场的征兆和趋势。这可能也是中国官方媒体的认知。防患于未然,中国官媒此时高调出击,目的明显是针对可能出现的、中共眼中的投降主义倾向,争夺舆论阵地的意图明显。这也表明,在北京看来,中美之间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至少并不那么乐观。
特朗普给中美留下对抗种子 从美国核查中共党员说起
特朗普以中美贸易战为起点,打开了中美“新冷战”之门。(AP)
针对美国对中国赴美人员问询排查鉴别共产党员身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月30日表示,“美方有关做法挑动意识形态对立,破坏中美正常人员往来,是对中方的严重政治挑衅,也是麦卡锡主义死灰复燃和美反华势力对华全面遏制打压的又一表现,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中方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华春莹强调,“我们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有关错误行径,停止制造意识形态对立,停止对中方的无理打压。如果美方执意升级挑衅行动,中方必将采取反制措施。”
这不是中美之间在上述问题上的第一次交锋。一段时间以来,华盛顿在对华问题上越来越明显地进行政治切割,将中共与中国人民区别开来。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为代表,美国一些政界人士集中火力攻击中共,强调“美中冲突只是美国与中共的冲突”。中国的官方以及舆论场认为,这是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离间中共和中国人民的阴谋。
中国重量级外交官——包括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中国外交部分管美大(美国和加拿大)和拉美地区事务的副部长郑泽光等,对此皆有过回应。“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于缺乏事实依据的战略误判,充满情绪化的宣泄和麦卡锡式的偏执。美方对中国的无端猜忌已经到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地步。似乎每一项中国投资都包含政治目的,每一位留学人员都带有间谍背景,每一项合作倡议都别有所图。”中国外长王毅说。
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前宣称,美国大学当时共计约36万名的中国留学生中,“几乎每一个”都是间谍。而中国政府“千人计划”——又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名单中,至少有数十位科学家被美国相关机构调查,甚至遭到“间谍罪”起诉。甚至,连美国本国的教授,仅仅因为同中国的院校有过正常的学术交流,就被解聘甚至被捕入狱。已经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麦卡锡主义,似乎在中美之间的对抗和博弈中重新走上国际舞台。
历史上,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指的是美苏冷战期间,在参议员麦卡锡(Joseph McCarthy)的带动和影响下,美国政府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以国家安全名义指控他人和企业不忠、颠覆、叛国等罪,这被称之为“麦卡锡主义”。美国政府的上述针对性行为,就是王毅批判的“麦卡锡式的偏执”。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针对中国的“新麦卡锡主义”。
就像美国前参议员、前驻华大使马克斯•鲍克斯(Max Baucus)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美国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新的麦卡锡主义。这种情况,历史上只见于上世纪的美苏“冷战”时期和战争年代。中美已经陷入“新冷战”,是很多观察家的共识,一如当年美苏之间长达半世纪的、被称为“冷战”的政治对抗。
多维新闻在此前文章《美国泛起新麦卡锡主义 中美新冷战非危言耸听》曾指出,特朗普政府5月20日发布的向国会递交的《美国对华战略方针》,就被认为是美国的“新冷战宣言”。该报告字里行间透露出白宫对中国未能按照其设想完成国内政治经济转型的失望与不满,不加掩饰其对华的强硬与遏华的急迫。而所谓“政治经济转型”,在对美国抱有警惕的中国人看来,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是当年和平演变苏联的翻版。
“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当年的苏联,我们更无意去做第二个美国。”王毅的言外之意是,中国不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也不会跟美国进入意识形态对抗的冷战模式。王毅类似的表述还有,中国“无意同任何国家进行制度竞争,无意同任何国家搞意识形态对抗”。这表明,北京不会跟着美国的节奏起舞,来一场意识形态对抗的新冷战。
但问题在于,无论特朗普还是拜登(Joe Biden),不管是共和党或者民主党,美国的政治精英都认为“中国是一个意在破坏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的威权主义对手”。所以,即便美国候任总统拜登上台,美国对中国的对抗性政策,大概率会延续。相较于特朗普的特立独行,以“美国优先”不断退群招致盟友的不满,拜登更会平衡与盟友的关系,这对中国来说可能并非好事。
“美国确实需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拜登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透过拜登和他的竞选团队发表的笼统讲话,与特朗普相比,拜登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有过之无不及。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拜登愿意在贸易、科技或在南海、台湾与中国降低对峙的程度。在人权问题上,拜登坚称中国必须付出代价,这与特朗普形成鲜明对比。
一般认为,美苏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在美苏长达半个世纪政治对抗中,美国经历了杜鲁门(Truman)、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肯尼迪(John F. Kennedy)、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尼克松(Richard M. Nixon)、福特(Gerald Ford)、卡特(James Jimmy Carte)、里根(James Jimmy Carte)和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共计9任总统,民主党、共和党几度轮替,美国对苏联的围堵政策,从来没有因为总统的更替而发生改变,直至苏联解体。
中美贸易战——中美世纪博弈的起点——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这是很多观察家的共识。所谓必然性,是指美国这个“世界老大”必然会对他的挑战者进行遏制;所谓偶然性,是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开打,比很多观察家所预见的要提早了很多。虽然中国一直秉持不结盟、不称霸的国策和外交路线,但中国的崛起,必然挑战美国的全球老大地位。这是中美之间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和核心,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无法改变,即便中国一直在强调不会挑战美国的地位。
特朗普过去4年,特别是开启中美贸易战后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将中美之间的博弈直接地摆上了桌面,打开了中美“新冷战”之门。这可能才是特朗普给中美留下的最大的“政治遗产”。当年,杜鲁门彻底改变了罗斯福时代的美国对外政策,开启美苏之间的冷战。虽然杜鲁门后来承认自己的言论夸大了共产主义的威胁,辩称这样做是“为了让国会意识危机的存在”,但美国针对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的遏制政策,却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延续了半个世纪。
因此,绝不能低估特朗普给中美关系留下的对抗种子。因为,守成大国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对新兴大国中国的遏制政策,不会因为拜登或者其他人上台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