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黎世报》指出,中共很早就明白,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转化为强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金融经济报》的一篇评论则认为,与实施全面监控的中国相比,西方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作者呼吁只有真正坚持自由主义才能抵挡中国霸权。


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等援外项目积极拓展影响力。图为由内蒙古驶往德黑兰的货运列车

(德国之声中文网)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战略忍耐的成果 - 不干涉内政原则让中国实现了今日的强大"为题,刊发了奥地利历史学家Oliver Cyrus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指出,北京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闷头发展经济,这恰恰造就了当今中国巨大的扩张潜力,而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没能弄明白其中的吊诡。

"当西方国家还在天真地幻想经济自由化必然能带来政治与社会变革的时候,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习近平上台之后,'不干涉内政'的含义再次有了新变化。现在,不再是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纲,而是强调'原则上'不使用武力,但是却不会放弃运用影响力。使用武力和运用影响力之间的微妙差别在于实际操作手段。在全球互联的时代,获取影响力的主要手段是在关键领域打造他人对自己的依赖性。比如在科技领域,2019年中国申报了近6万项专利,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榜单上排名首位。"

"与其政治及经济实力相应,中国越来越多地在国际组织中发挥影响力。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疏离多边组织则正中北京下怀。而且,中国长期以来都在打造另外一套体系,有别于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比如2016年开始运作的亚投行,旨在打破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垄断地位。亚投行就是北京在发展中国家拓张影响力的工具。"

"中国向别国提供资金时,并不会太多考虑道德或者环保问题。和来自西方国家的贷款不同,中国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提供'全包式服务'。在中国人眼中,主张'援助应当以促进自由化社会秩序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应当被扫入垃圾堆。对于许多第三世界的威权国家而言,这样的安排实在太诱人:总算有人不干涉人权等内政问题了。至于西方,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很有可能自古不暇,无法有效遏制中国影响力。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成为新的重心,已然势不可挡。"


同样在苏黎世出版的《金融经济报》以"社会主义的新面孔"为题,刊发了由经济学家、列支敦士登王室成员Prinz Michael von und zu Liechtenstein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担忧地指出,西方在抨击中国搞全面监控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在限缩公民的自由权利,而这种做法会在长期层面上损害西方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无助于抵挡中国寻求霸权。

"我们几乎可以说,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小说《1984》无意间成为了中国政府地蓝图。吊诡的是,这种全面监控的手段还受到了中国大部分民众的欢迎。整套监控体系都是在反腐败运动期间建立起来的,因此对于那些早已习惯缺乏自由、习惯了国家掌管一切的中国民众而言,监控体系相当不错。他们感到能为抗击裙带经济、犯罪行为等做出贡献。毕竟,一个'良民'没有理由去反对监控体系,因为他应该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

随后,作者盘点了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并与欧洲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措施进行了对比,笔锋一转诘问道:难道我们西方就做得比中国更好吗?"中国也许正在模仿奥威尔笔下的反乌托邦,西方则倾向于打造一个官僚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政治体制,公民的自我责任、自我决定将由监管、他人代做决定所取代。和中国类似,这条道路也被宣传为一场斗争:与恐怖主义的斗争、与腐败的斗争、与犯罪行为的斗争,或者是与不符合集体主义理念之行为的斗争。已经有相当多的民众自愿走上了这条道路,毕竟,所谓无可指摘的公民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严重限制公民权利的措施被宣称为抗击新冠疫情的必要手段,比如限制集会自由、限制出行自由的措施。而在法律框架之外,人们还以疫情为理由,去指责那些对防疫措施的合理批评,将批评者污蔑为白痴或者极端分子,将他们孤立。至于这样的做法侵犯了言论自由,则没什么人关心。"

作者还抨击了近年来欧洲政坛"过分追求平等"的思潮,认为这很可能导致自由权利被侵犯。他以疫情期间对中小企业的大量经济补贴为例,指出这有可能催生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无需努力就能享有福利"的弊端,最终伤害全社会的经济基础。

"西方国家应当回顾一下自己经济异常快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其关键要素为真正践行自由市场经济理念、注重竞争和个人权利,同时也没有忽视社会保障措施。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曾经写过一本题为'通往奴役之路'的著作,而西方已经在这条道路上。为了抵御中国的霸权诉求,西方本应当明确地走自由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会拥有抗衡中国的实力。为了获取这种实力,西方人需要自我责任、创新、企业家精神,反对中央集权,高举自由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大旗。这才是成功的秘诀,才是通往和平与繁荣的灿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