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记得,那么就证明你……有点年纪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上每个星期二下午,电视上都会出现这个画面。
某些电视台在深夜时段,也会放出这张大圆盘图片。
虽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图片到底有什么用。(机哥最后会讲)
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
看到它,就意味着,没有电视节目可以看了。
需要等到这张图片消失,才能再次看上节目。
而现在,不但这张图片可能要永远消失,大伙小时候看的那种电视,也要永远消失了。
大半年前,官方就宣布了全国各地模拟信号关停的消息。
中央台节目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已经于 8 月 31 日关停。
地方节目的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将在这个月底前,彻底退出舞台。
陪伴机哥整个童年的模拟电视,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模拟电视承担着窗口的角色,让大家可以安坐家中,透过一块屏幕了解全世界的大小事。
如今,随着新的技术成熟普及,模拟电视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毕竟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机哥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东西。
首先,啥叫模拟电视呢?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接收模拟信号,将其转换为图像和视频的电视。
模拟信号采用时间轴取样,在时间方向、尺度方向和幅度方向上都是连续的。
啥意思呢?
简单来说,在模拟电视时代,电视上看到的所有节目,都是一帧一帧传送的。
如果以当时国内电视的标准分辨率 720*576 来算,每一帧画面就会被分解成 576 行可见垂直扫描线。
这些可见垂直扫描线,通过信道进行不间断传输过后,再在用户电视(信宿)当中依次排列产生影像,就变成我们所看到的画面。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的信息传输,都是通过二进制的方式进行,简单高效。
相比之下,模拟信号就显得简单粗暴得多,每一秒都有 25 帧,它就给你传输 14400 行可见垂直扫描线。
算下来,一部动辄三、四十分钟的电视剧,就需要不间断地传输几千万行。
这种传输方式,对电视系统的带宽要求很高,但实现的传输效率却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模拟信号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抗干扰性差。
特别是在长距离传输的情况下,模拟信号有可能会丢失一部分信息,这个情况在使用天线接收地面模拟信号的时候就更加明显。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大家另一个童年阴影——雪花。
搭配着刺耳的电流声,机哥相信,这些闪烁的黑白噪点,肯定曾经是不少密集恐惧症患者的噩梦。
而这个现象的出现,和收音机连接不到信号时一样,都是因为没有接收到正确的信号。
从技术层面来讲,模拟信号的缺失,导致电视拾取了从各级放大电路里,产生的各种噪波。
这种雪花现象,随着数字信号的普及已经基本消失在现在的电视上。
在模拟信号彻底关停之后,关于它的一切故事,都将被时间带走,只留下大家记忆里几个散落的画面。
例如通过拍打电视,解决雪花、噪音、串台的场景,都将停留在模拟电视时代。
还有关于摇晃天线接收信号的回忆。
虽然现在看起来非常累人,但回想起来依然乐此不疲。
随着时间的推移,模拟信号的劣势加剧了它被淘汰的脚步。
国际间也开始使用数字信号,替代存储不便、传输效率低、抗干扰性差的模拟信号。
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字信号是由模拟信号经过处理而形成,通过取样/保持/量化比较后,输出的 8 比特数据。
不同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在连续处理和传输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再生,实现杂波清除。
即使造成误码,也可以利用纠错编、解码技术把它们纠正过来。
所以今天的数字电视上,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各种噪声、画面失真和图像跳动的情况。
除非你的电视坏了。
而随着使用数字信号的普及,如今的数字电视对比以往的模拟电视,可谓是发展迅猛。
由于采用的是双向网络,数字电视不仅支持电视科目播放,还能实现用户自点播节目,自由选取网上的各种信息。
在信号源方面,随着压缩和调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还支持高清信号。
高清信号下,图像质量能够达到 35mm 电影胶片水平,信号格式能达到 1080i,分辨率可达 1920×1080。
而这还不是最数字电视的最高品质。
目前,广电网络已经有专门的 4K 频道,通过机型盒解码 4K 信号,就能播放清晰度达 4K 的视频。
今年的春晚,甚至还将使用 8K 超高清制播技术进行直播。
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电视,也已经有不少开始以 4K 为卖点,瞄准未来数字电视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优秀的视觉体验。
虽然嚯,现在大部分 4K 数字电视,都只能通过播放线上媒体的视频,体现其 4K 超高清画质。
但机哥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距离 4K 甚至 8K 数字信号的普及,或许已经不远了。
未来,我们可能还会迎来更多更先进的技术。
最后,机哥再附送一个小知识:文章开头那张图,其实叫做“电视测试卡”。
它的作用,是用来调整、测试、维修电视接收机的专用电视图形。
举个例子,最外边的黑白矩形护边框,是用来调整行、场扫描的幅度及图像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