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张15年前的剪报让网友领略了我国航天人的脚踏实地,这两天,一个“新”的“三步走”计划又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也指日可待了?



12月7日,军事博主@彩云香江 在微博分享的两张图火了,PPT中令人熟悉的“三步走”箭头把网友给整精神了:航天大神们又在闷声干大事……

其实,这些现场图来自三个月前在福州开幕的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

此次大会是继2018年和2019年之后召开的第三次大会,汇集了中外航天界的领军人士,共同研讨中国航天发展战略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海上丝绸之路”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全球航天与开放合作等热点焦点问题。

图中演讲的主人公,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

他在9月18日的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发表了名为《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与思考》的演讲。



演讲中,包为民透露,我国将在全面提升新一代运载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础上,计划到2045年,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地面与轨道间以及轨道与轨道间的航班化航天运输。

包院士介绍称,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主要由1小时全球抵达运输+天地往返运输+空间转移运输等三类运输系统组成。采用航班化运营模式,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重复使用、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等基本特征。

而要实现航班化航天运输目标,熟悉的“三步走”来了。

2025年前为起步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突破关键技术,形成试验试用系统;

2035年实现目标初步建成,年总飞行数百次、总货运千吨级、总客运千人次;

到2045年目标全面建成,实现按需发射,每年总飞行次数达千次量级,总货运万吨级,总客运万人次。

要在2045年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的目标,运载火箭的性能水平的提升必不可少,为此,航天专家们把每个小目标都算好了。

“到2025年,实现中国运载火箭设计研制能力明显提升;飞行可靠性提升0.5%,运载效率提高20%以上,发射周期降低20%以上。2035年,实现中国运载火箭设计研制能力跨越发展;飞行可靠性提升1%,运载效率提高50%以上,发射周期降低50%以上。”包院士透露。

包院士认为,未来将采用重复使用设计理念,开展长航时、长寿命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运载火箭一次性使用带来的费用高昂问题。



届时我国航班化航天运输将形成体系化能力和规模化产业,总体性能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全面形成我国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满足我国航天重大任务和商业化运营需求。

网友:虽然听起来很“嚣张”,但鉴于探月计划圆满完成,现在你说啥我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