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漫威官方在社交网络上发起投票:根据喜爱度,给第四阶段的影片排名。
一看到这个投票,哥就笑了。
漫威真够鸡贼的,用一个喜爱度当幌子,规避了第四阶段全面垮塌的事实。
数据方面,正在上映的《雷神4》次周票房大跌68.1%,创漫威电影宇宙(MCU)第二高跌幅;MCU第四阶段的《黑寡妇》《永恒族》《蜘蛛侠:英雄无归》《奇异博士2》4部电影次周跌幅均超65%。
口碑方面,第四阶段均未引进内地院线,观众缺失大银幕观感体验,但由于评价基数高,因此豆瓣上分数基本还是反映出了影片的真实水准。
黑寡妇 6.2
尚气与十环传奇 6.1
永恒族 5.8
蜘蛛侠3 6.6
奇异博士2 6.3
雷神4 暂无
近期在北美热映的《雷神4》,不少同行看完表示,第四阶段最佳,但依然不及格。是的,不及格,就是漫威第四阶段交出的答卷。由于频繁爆出辱华、夹带私货的新闻后,国内观众甚至出现了踩踏式评价。
观众审美疲劳、新冠疫情冲击、流媒体平台搅局、厂牌超英分流…MCU第四阶段口碑的垮塌有诸多原因,至于接下来,漫威超英一哥的位子还能坐多久,还得看它自己的本事。
巧合的是,今年恰逢《复仇者联盟》上映10周年。
回想初代复联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为业界提供的想象空间,对全球商业电影下一个十年的引领,再结合如今逐渐走向黄昏的诸位超英,也只能感慨一句时间好快,岁月无情~
一张票钱,看七位英雄
2012年5月5日,《复仇者联盟》登陆内地院线,彼时打出的Slogan是:4年精心布局,横跨5部巨作,影史最强超级英雄空前集结。
对于没什么漫画氛围的大多数内地观众而言,宇宙、集结、超英还都是些新鲜词。《复联》之前的漫威电影《钢铁侠1》《无敌浩克》《钢铁侠2》《雷神1》《美队1》也处在各自单打独斗阶段,观众对此,也大都是抱着“看特效”“爆米花”的心态走进影院,少有人关心炫酷特效背后的剧情走向和超英属性,更少有人能预料到自己正在见证下一个十年主流商业片的开山之作。
影片开画后迅速爆火,《复联》影片一举斩获5.68亿的票房成绩,创造了影史进口片票房第5位的成绩,并在全球豪取15亿美金。
观众也首次尝到了在一部电影中看到多位超级英雄的超大杯滋味。还记得当时碗哥在电影院连连感叹电影还可以这么玩儿,不同技能的角色能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于一部电影中。
十年前的漫威如同初生之犊,在对家《蝙蝠侠黑暗骑士》取得全球口碑票房双爆的同时,在同年便推出了没什么人气的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等真人电影,彼时的漫威思路也非常清晰,它明确地赋予了《复联》「英雄集结」的开创性定位。
事实上,从成片来看,导演乔斯`韦登也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复联》经典段落,纽约大战一场戏,乔斯韦登以鹰眼射出的一支箭为起点,逐一串联起初代超级英雄战斗场面。
楼顶上,鹰眼一边射杀怪兽一边勘察敌情;
被鹰眼射中的怪兽在城市中挣扎,于是带出了在楼宇中穿梭的钢铁侠;
与索尔无线电通话后,镜头转给在格子间横冲直闯的班纳;
然后,是在地面阻击怪物的美队和黑寡妇;
黑寡妇利用盾牌跳上敌军飞船,钢铁侠空中接应;
随后,钢铁侠在桥头着陆,与美队合作阻击怪兽;
钢铁侠再次串联镜头,冲上云霄,镜头再次捕捉到射箭的鹰眼;
又一支箭射出后,班纳和索尔从镜头中横穿,与怪物厮杀;
到此,整组镜头完毕。
这一分多钟的戏,一气呵成。
上天遁地、电光火石、眼花缭乱的动作戏,是漫威对全球强势的昭告:这是电影宇宙、这是顶级特效、这是商业电影的下一个十年。
在《复联》之后,被漫威催肥胃口观众,再也不满足在一部单体超英电影只看到一位主角,于是《钢铁侠3》里有钢铁侠和战争机器,《美队2》里有美队和冬兵,《银护》将宇宙边界拓宽至外太空,并集结了多位超英,《复联2》在初代复联的基础上加入了旺达、幻视,《美队3》直接成了两位主角的对打。
接着,越来越多、技能越来越多元化的超英陆续加入这个联盟,蚁人与黄蜂女、奇异博士、蜘蛛侠、黑豹、惊奇队长、尚气、永恒族….
当然,这还不包括衍生剧里的神盾局、超胆侠、特工卡特、惩罚者、月光骑士等。
总之,随着基本盘越做越大,可能性也越来越多。任意两位、或任意多位英雄都能组合、拼接成全新影片,比如《雷神3》中,浩克跟雷神兄弟一起进入北欧神话;而在《蜘蛛侠3英雄无归》则直接采取「纵向集结」,这才有了三蛛同框。
当观众越来越不满足只能看到一位超英时,不要忘记,是《复仇者联盟》开创了「花一分钱,办N件事」的先河。
正式开启电影宇宙元年
近10年来,电影宇宙逐渐为大家熟知。
电影宇宙其实是一种迷影情节的写照,凡是有共同内在肌理并能在故事情节上做出串联的,电影之间情节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为因果的,都可以称为电影宇宙。
比如不久前国内影迷戏称的「李睿珺西北宇宙」「耿军鹤岗宇宙」「贾樟柯山西宇宙」,以及201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2》,镜头跟随小女孩,将迪士尼过往14位公主逐一扫过,至此,「公主宇宙」未来可期。
电影宇宙始于《复仇者联盟》。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有过类似《神奇四侠》这类多位技能傍身角色同台,但直到2012年《复联》的成功,这类英雄联动的商业模式才得到好莱坞的认可。
也是在这10年里,各大厂牌纷纷照葫芦画瓢,在既有IP版图的基础上,打通角色身处的空间,不断外探。
据不完全统计,好莱坞厂牌旗下布局的宇宙如下——
华纳:DC扩展宇宙+招魂宇宙+指环王宇宙+哈利波特宇宙
迪士尼:星球大战宇宙
派拉蒙:星际迷航宇宙+007宇宙+变形金刚宇宙
环球:速激宇宙+暗黑宇宙
福斯:人猿星球宇宙
网飞:活死人军团宇宙
漫威:X战警宇宙
传奇:怪兽宇宙+环太平洋宇宙
Sci-Fi Channel: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宇宙
狮门:电锯惊魂宇宙
这个list充分表明,这年头手里不攥着个把宇宙,根本不配叫好莱坞厂牌。尽管上述影片多以「系列电影」的形式推出,但随着番外篇、衍生剧的出现,也都逐渐宇宙化。
比如2016年《侠盗一号》的诞生,标志着星战宇宙正式形成,而衍生剧《曼达洛人》则是对星战宇宙的扩充;比如《神奇动物》系列的诞生,也与其正传《哈利波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各种宇宙中,自带特殊属性的角色们在不同的系列电影中互相穿梭。这样看来,网传的哥斯拉下一部太空大战《环太平洋》机甲不是梦;蝙蝠侠和超人中土世界抢魔界也指日可待。
这一切的起点,都是因为10年前《复联》的上映。当看到漫威赚的盆满钵满之际,所有的厂牌老板都想到了,为什么不将自家手里的大IP做出整合混搭呢?
但问题是,将系列电影宇宙化,真的是一条良性的成长之路吗?
未必。
事实上,除了漫威外,所有的电影宇宙都受到了商业和口碑上的诟病。
华纳管理层反映的滞后,直接葬送了DC宇宙翻盘漫威的可能。《正义联盟》上映于2017年,彼时的漫威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星战》后传强行开启,招致一片骂声;
《速激》系列卖的确实不错,但多少观众跪求放过;
一部《新木乃伊》直接导致暗黑宇宙胎死腹中;
《变形金刚》系列和《侏罗纪世界》系列,哪一部不是骂着娘走出影院?
无论是商业回报还是观众口碑,除漫威外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宇宙化,都难称得上好评。究其根源,漫威的宇宙模式是根据其内容做出的原创分发形式,而其他厂牌只是对宇宙模式的照搬。
站在时间的末端,我们回望——
2012年,《复联1》开启了下一个十年的主旋律,漫威也成了这个十年的大赢家。在娱乐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能称霸十年,已实属不易。尽管第四阶段的《蜘蛛侠3》票房再次制霸全球,我们依然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漫威已疲态尽显,宝座不稳。
透视未来,诸神黄昏,谁是制定下一个十年规则的人?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