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两年年轻人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以前扎堆北漂的都市白领们,逐渐放弃理想,集体考公。


从前段时间的“厅局风穿搭”,到现在的“体制内男友”,不管是否喜闻乐见,“编制内”都已然成为最吃香的身份。


不过,最近有三位本该喜提国家话剧院编制的明星,却连续一周成为众矢之的。



这件事原本称不上轰动,如果他们低调行事,可能很快就从新闻变“旧闻”。


但顶流易烊千玺的粉丝却疯狂借此安利偶像,什么“体制内男友”,什么“新生代最佳男演员”,什么“养成系唯一的神”,一通彩虹屁让人不得不多关注两眼。



观众多了,一些疑似漏洞的地方也浮现出来。


一位同期的考生提出质疑:



大家也很快注意到,一个宿舍的3个人同时考上编制,占了招聘岗位的3/4。


这不禁让人疑问:国家话剧院的编制这么好考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扒出,三位明星是否通过正当途径考编这件事,越来越成谜。



明星考编


只要对前因后果稍作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的确有许多解释不通的问题。


比如演员岗在此前都需要笔试加面试,为何偏偏在今年取消了笔试,只留下三轮主观性更强的面试?


比如明文规定面试要线下进行,可在第三轮面试当天,同期考生根本没有见到三位明星。


而翻看当天的明星行程,基本可以确定,考试当天胡先煦正在安徽拍戏。没有出席,如何考试?



再比如,国家话剧院2022年应届生的招聘公告上清楚地写着:


应聘人员须在校期间为非在职人员。



那么,已经拍过好几部戏,还签过公司的他们,还符合报考要求吗?


而曾有自己公司的易烊千玺在招考期间注销了公司,恰好符合了招考条件,这是不是太凑巧了?


对于这些质疑,国家话剧院在10天后,也就是今天终于做出了如下回应:



上下滑动查看


回应中提到了几点:


1、三位明星没有和任何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符合有关部门对“非在职人员”的规定;


2、不存在“因人设岗”,“萝卜招聘”的问题;


3、原计划的线下面试由于疫情原因,改为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4、没有将面试结果通知未入围人员,的确是招聘工作中的不足。


至此,“明星考编”的风波似乎将要风平浪静。


国家话剧院的回应没能如愿平息大家的怒火,支持者更加支持,质疑者仍在质疑



其实明星考编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各大话剧院、文工团里也有不少在职的知名演员。


说实话,国家话剧院招收流量明星的结果是双赢的,剧院得到了流量收益,明星也得到了荣誉。


如果他们凭真才实学考取编制,任何人都无可指摘。


但若依靠的只是名气和特权,就相当于剥夺了其他人同等的就业机会。


虽然这份工作和大部分人都不相关,但还是有那么多从事艺术类的普通学生,他们又何其无辜。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众人关心,是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事件,而是一起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件。


等待答复的这10天,网络上各路人员纷纷下场,陷入口水战争。


粉丝的争论我们不做过多讨论,但一篇主流媒体的观点,却再次成功激起了所有人的怒火。



小镇做题家


事件发酵后,中国新闻周刊的某个主编发表了一篇名为《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的评论文章。



提炼一下这段话的重点:


“考编的普通人大有人在,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


所以当看见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还要分走几个编制内身份时,总觉得抢了自己的坑。”


这番言论实实在在引爆了舆论。


且不说大众质疑易烊千玺并不是出于嫉妒,单是作为主流媒体,却高高在上,语带嘲讽,显然不太合适。


有人用窝窝头和山珍海味来做比喻:


他们吃着山珍海味,开着劳斯莱斯,我们虽然只是吃着窝窝头,却并不嫉妒,直到他们把窝窝头也抢走,说我们不配。我们无法忍受。


可能有人认为社会从未公平,但从来如此,就对吗?


“小镇做题家”一词于2020年诞生于豆瓣,原本指的是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这本是不堪生活重负的年轻人的自嘲,后来引申成为无权无势、靠自己的打拼在城市赚取立足之地的普通人。


这类人在之前有另外一个名称: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寒门学子。


记得前两年,被称为一本制造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几度因为教学模式陷入争议。



一旦进入这所学校,学生的所有时间都将投入到学习中,连吃饭都不例外。


他们每天从早上6点奋战到凌晨2点,为了不生病耽误学习,还要提前吃药提高免疫力。


他们没有任何娱乐休息时间,只是埋头做题,机械地背单词背课文,有学生透露他一年做过的试卷多达5000张,摞起来有一米多高。



即便如此高压之下,也还是有无数农村家庭掏空家底奔赴而来,在学校外高价租房陪读,只求孩子考出村镇。


节目播出后,有人说中学应该实行素质教育,而不是搞题海战术;


有人说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只会考试,没有未来;


甚至有人说就因为这些学生,中国人才研究不出高端芯片;


......


可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孩子在进入毛坦厂中学之前,是连专科都考不上的水平。如果不是高强度的补习,考上一本的希望简直渺茫。


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山区的学生基础太差,有的连小学都没有上完,不这样逼迫他们考不上大学啊。



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家境一般甚至是贫困,一辈子在老家务农或进工厂打工,就是他们可以预见的未来。


而高考,就是他们实现阶级跃升,去往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的唯一希望。



有人在贬低毛坦厂中学时,总会借机夸奖北大附中。


作为素质教育的典型,北大附中的生活轻松又自由:


语文课用线装书抄写《论语》,体育课练习击剑,中午吃披萨意面,午休和同学一起打牌,还有戏剧社舞蹈节等诸多兴趣活动。



但即使在堪比大学的轻松氛围里,他们的高考清北率也能够达到10%,一本率更是高达99%。


这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吗?


不要忘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前提,他们的高分离不开从小名师环绕的学习氛围,本就优渥的家庭环境,以及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本来就多的事实。


简而言之,他们生来就在罗马。


而缺乏优质资源的毛坦厂学生,靠自己改变命运,却要被嘲笑姿势不够优雅。


缺乏工作机会的万千普通人,努力考编努力搬砖,都要被嘲讽我们不配。


这也太荒诞了。


借用湖北经视的主播江涛的一句话:


“写这篇文章的文化部主任,当年的升学,入职,升迁,难道没有一步步做题,考试,竞岗吗?


如果是,凭什么嘲笑后来人呢?如果不是,倒是可以说说,自己是怎么另辟蹊径的。”


所有人都想活得轻松,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活得轻松。


生活从来不公,有人在山顶优越,有人在山脚挣扎,谁都没有资格嘲讽一个心有不甘、怀揣梦想的人。



不要与明星共情


回到中国新闻周刊这位主任的言论中来,在文章中,他不但肆意嘲讽万千普通的奋斗者,还用尽言辞抬高明星的社会地位。



“演技是值得尊敬的生产力,颜值同样是稀缺资源,科学家和演员是平等的......”


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个主流媒体的观点。


从社会生产力来看,即使是千万粉丝级明星,他们的生产力也离不开娱乐大众。


而无人知晓的科学家却是在真真实实造福人类,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从收入水平来看,之前曝光的明星天价薪酬中,“一爽”=2.99亿、“一薇”=13.41亿、“一伦”=1.06亿,“一庭”=17亿......


光是他们漏掉的税,就是科研人员一辈子都无法赚到数量。


最让人气愤的是,他们一边享受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社会财富,一边还在大众面前卖惨求同情。



由于这一言论太过“何不食肉糜”,相关词条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



这一词条下展现了太多世间疾苦,却都是真实的人生百态:



我们知道,最近全国各地都进入了酷暑模式,温度动辄30℃,很多地方高达40℃,50℃,室外工作者随时都有中暑甚至患上热射病的风险。



外卖员、交警、防疫人员、建筑工人、农民......无不需要冒着大太阳出门工作。


这些人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流量明星出演的一部偶像剧,不知道他们一年的收入有没有10万呢?



执勤人员在40多度的天气还要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


东京大学2019年的入学仪式中,上野千鹤子教授的一段话深入人心:


“等待你们的将是一个‘努力也未必会有回报’的社会,这世上还有无数的‘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的人,‘想努力都没有条件’的人。


你们被优越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能力优势,不是为了凌驾于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之上,而应该发挥这些能力,尽可能去帮助他们。”


正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父辈也出身于泥泞,所以在成为所谓的“人上人”之后,应该拉身后的人一把,而不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成功上升的人,更应该保持谦逊与慈悲。


尚在努力的人们,坚持向上就值得骄傲。


生活从未完全公平,希望我们都不要失去抗争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