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天的积木船。



有着滚滚形象的超萌外星人。



用七彩音符视角打开的新世界。



《人生大事》、《神探大战》之后,属于学生们的炙热暑期档,又迎来了一部大人与小孩都能一起沉浸的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部作品集奇幻与欢乐为一体。


“奇”的部分来自少年人的无限幻想空间。


原本钟爱悬疑题材的爆款导演陈思诚,这一次拍出了很多人的童年脑洞,把我们中二时期的“天马行空”畅想,都融进了这部作品。



上课走神时幻想有传说中的云梯从无边天空向自己伸来,足球比赛时幻想能拥有超能力大杀四方,作业太累时幻想能踏着书本去找小伙伴们一起疯狂……



甚至,一些可能会跟随很多人一生的虚浮畅想,也被写进了故事。


在弹钢琴上面一直很吃力的初二少年任小天,吃了一颗带着外星能量的橘子后拥有了以艺术为能量的外星人绝对音感,可以直接领悟整个世界的音符。



加上外星好友莫扎特的点拔,他的艺术细胞瞬间绽放,由被老师嫌弃的钢琴“困难户”一路走上比赛冠军,与父亲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郎朗直接对线。



多么熟悉的开挂之路?试问谁没做过不用努力便能成人生赢家的梦呢,将这些天马行空的脑洞用奇幻元素呈现出来,既有梦幻的视觉效果,又有情怀的共振。


“乐”的部分,有一位喜剧人黄渤差不多就够了。


网友调侃黄渤可能捅了外星人的窝,《黑衣人》里客串外星人,《疯狂的外星人》里被外星人盘,《我和我的家乡》里造星人,如今反过来“盘”外星人。



外星滚滚和反派“我爸”单方面的“相爱相杀”,让人忍俊不禁,黄渤用最欢乐的表演呈现了最扎心的父亲形象,全身都长满笑点的他,永远是观众解压首选。



如果一个黄渤还不够“乐”,那么再加上范伟、贾冰、梅婷、黄觉以及神经质的“外星公主”姚晨和她的两位二货小弟许君聪、于洋,很难不让人捧腹。



在阳光汽水味的暑期档,观众想要的解压与放松,期待的欢乐与脑洞,基本上都被《外太空的莫扎特》包圆了,或许它没有做到极致,元素却都是讨喜的。


不过,无论是喜剧电影还是青少年奇幻畅想,最终都要落地现实。


“奇”与“乐”是电影的彩色外壳,故事内核立足于探讨中式父子关系。


主人公任小天(荣梓杉饰)从小背负着父亲任大望(黄渤饰)的“鸡娃”压力,父亲希望他成为中国第二个“高贵”的钢琴家郎朗,每天逼他练琴。



在父亲眼中,钢琴是高贵的艺术,可以给儿子守住一份未来能保障人生的饭辙,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但任小天的梦想却是征服星辰大海。



从小他便是天文发烧友,对宇宙有着无限热情,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可这份梦想在父亲眼中,却是小孩子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一心想让儿子当钢琴家。


我是你爸,我能害你吗?我都是为你好!


每次提及父母反对子女的婚恋时,经常有人说大部分父母都拗不过孩子,但在子女成长期的教育方面,却经常是孩子总是逃不出父母的五指山。



很简单,“我是你爸,我能害你吗?”、“我是为你好,你长大后就知道了……”这些给大多数中国孩子留下PTSD的经典话术,便是最佳解答。



以爱为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一方过度沉浸,另一方又抵触的类型,永远是矛盾的综合体,一个始终觉得自己是对的,另一个迫切想要逃离。



在强压与逃离的博弈中,少年人的人生渐渐失去了色彩,中年人的世界逐渐失控,片中编剧用奇幻世界给了任小天一个“金手指”:外星人莫扎特。



任大望以闯入钢琴决赛就不用再强迫儿子谈钢琴为条件安抚对方,这看起来很难,但任小天有莫扎特啊,绝对音感buff一出,瞬间变竞赛黑马。


但闯进了决赛,父亲定的目标变了。


都进决赛了,怎么能不拿冠军?


拿了冠军,都拿到了名校offer,怎么还能放弃?



任大望与现实中很多家长一样,在人生规划上喜欢立个flag安抚孩子,看似给了对方不被自己束缚的机会,实则一步步钓着他按自己规划好的路在走。



“为你好”带着父母的爱,但背后又是很多孩子的期待在一次次的爽约中幻灭,很多人都由拥有自己热爱与梦想的人,变成没有梦想只按规划前行的人。


不断循环的父子博弈,中式教育的“矛盾”。


任大望年轻时是位摇滚爱好者,这一喜好曾经被父亲视为不务正业,挺讽刺的,原本最叛逆向往自由的人,到了中年却又成了鸡娃大军一员。



任家祖孙三代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循环”。


任大望要求任小天按自己的规划学钢琴,因为这才是能吃饭的高雅的音乐,而任小天觉得如果不能按自己的喜好活着,人生便没有什么意义。



彼时任大望并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但当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与回忆中坚持玩摇滚的儿子对话时,他才发现自己与儿子的当下,正是自己与父亲的翻版。



这一循环的形成,表面看起来是人们当了父亲后才知道什么是为孩子好,本质上却是爱被“意难平”渗透,让父母执着于孩子完成自己曾经的遗憾。


任大望的父亲向往美声音乐家的道路,希望儿子能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任大望则是后悔曾经没选择走“高雅”音乐这条路,执着儿子学钢琴。



他们代表了现实最常见的两种家长。


一种是年轻时没好好学,害怕孩子重蹈覆辙;另一种是年轻时选择的路自己没走通,也害怕孩子重蹈覆辙;两种都有一个共性,由孩子解决自己的“意难平”。


但家长的“意难平”,就是孩子的避雷针吗?并不一定。



任大望觉得儿子喜欢的天文不靠谱,但走钢琴家这条路成功率又有多高呢?据统计,我国有将近4000万琴童,又有几个人成了郎朗的接班人?



年轻时任大望热爱的摇滚被热爱美声唱法的父亲打击,认为这不是能吃饭的正规职业,但到了任小天的时代,美声与摇滚的市场哪个更大,还真不好说。



没有一个职业是永远的饭辙,但少年人失去的梦想与热情,却可能永远都找不回来了,与其为他们选择路,不如教会他们如何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


“意难平”背后的Loser焦虑,同样是父母需要思考的问题。


外太空的莫扎特》刻画出了中式教育的矛盾体,却并不是绝对的批判,因为在亲子教育这个问题上,广泛存在的不仅有“意难平”,还有Loser焦虑。



任大望亲身经历过人生下沉的痛苦,从恩爱夫妻变成离异单亲,从摇滚乐手变成保险推销员,每天都要直面生活与尊严的拷打。


他不仅需要任小天“成才”来向前妻证明自己,也害怕任小天与自己一样因一个高难度的梦想成为失败者,于是永远让他向钢琴家郎朗看齐。



这遭到了任小天的抗拒,但从后续剧情,你会发现任小天其实并不厌恶音乐,相反,当莫扎特引导他享受艺术的魅力时,任小天甚至弹出了自己心中的乐符。


严格来说,任小天反抗的并不是弹钢琴,而是父亲在音乐中融入了太多目的性,他想要得到的结果是一个钢琴家的儿子,而不仅仅是喜欢弹钢琴的儿子。



但没有站在顶峰的人,就一定是Loser?


金字塔顶端注定只属于少数人,《外太空的莫扎特》任大望选择支持儿子的梦想后,将能在未来得到天文学家儿子,儿子会用结果证明他曾经错了。


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任小天”们都是普通人,坚持自己的梦想不一定会站在金字塔顶端,完成父母的理想也同样不一定能成“XX家”。



无论父母还是他人,都需要认清一个现实,天才是少数存在,大部分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站在职业或才华的顶端,并不代表就是人生的“Loser”。


任小天没有成为钢琴家,但他在好友莫扎特的引导下学会了用音乐看世界,享受艺术的魅力,这对于很多学音乐的孩子来说,意义并不比成为钢琴家小。



学音乐的孩子不一定目标都是做音乐家,更多的是想用音乐丰满自己的人生,没走上人生巅峰的普通人,只要能过好自己的生活,便是自己人生的赢家。


或许,我们应该尝试与自己的“意难平”和解,也需要与自己下沉的人生或害怕下沉的人生和解,而不是用自己对失败者的定义来剥夺孩子的人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