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四大名著,养活了多少电视人。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代表,四大名著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并且风靡全国。央视拍摄的四大名著,都堪称经典,是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但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莫过于86版的西游记,即使是现在,有的电视台依旧不厌其烦的重复播放。
《西游记》的改编最早源于1927年,是以蜘蛛精的故事为背景的电影《盘丝洞》。后来又经过了不断改变,直到出现划时代的作品——86版《西游记》。近几年来,西游电影依旧是热门题材,而开创这一热度的则是周星驰,他参与拍摄的《大话西游》,让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西游记》也能这么无厘头。
只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认可周星驰的孙悟空,有的人认为他的动作不雅,有的人认为他在亵渎艺术,还有人认为导演在胡说乱编,应该向全国人民谢罪。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负面观点,最大的原因还是周星驰电影中的一个动作。
在《大话西游》的结尾,周星驰扮演的孙悟空横挡着金箍棒走在街头,这个动作被六小龄童看到后非常不满。他声称孙悟空是不会横担着金箍棒的,横担着金箍棒就不是美猴王,而是二流子。那么原著中的孙悟空,究竟有没有横担着金箍棒呢?
翻开《西游记》的原著,不难看出书中经常出现孙悟空横担铁棒的情节。在第二十七章《尸魔三戏唐三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同样在原文的第三十六章《心猿正处诸缘伏》中也有孙悟空横担着金箍棒的情节:
好大圣,横担了铁棒,领定了唐僧,剖开了山路,一直前进。
由此可见在原著中孙悟空就经常横担着棒子,那么为什么六老师要抓着周星驰不放,经常在公共场合讽刺周星驰呢?实际上六老师重点并不在于孙悟空是否横担着金箍棒,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有没有“猴相”。
众所周知,六小龄童出身猴戏世家,父亲祖父都是南派猴戏的大师,而六小龄童从小就接受了猴戏的教育,精通猿猴的动作和走路姿势。因此他对许多改编《西游记》提出异议,实际上都是对剧中孙悟空的扮相和动作表达不满。
猴子不化妆,猴子走路失去了神韵,猴子甚至开始横担着金箍棒,没有了一丝“猴相”,那还算是孙悟空吗?因此六老师虽然表面上是针对孙悟空能不能横担金箍棒发表观点,实际上则是在给观众们传达一个潜台词,那就是“孙悟空只有一个正确的艺术形象,其余的都属于胡编乱改”。
实际上《西游记》的故事早在宋元时期就有流传,直到明朝才被编写成小说。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都算不上真正的正统。而在吴承恩之后,续写改编《西游记》的更是数不胜数,就连经典的86版《西游记》和原著相比,也有许多改编之处。
实际上改编并非不可以,文化传承的本质就是推陈出新,只有把越来越多新的东西,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加入其中,传统文化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传统文化才能够在当下传播。如果一直固守己见,故步自封,那么传统迟早会被抛弃,成为鲜有人爱的“老古董”。
再者说,《西游记》作为没有版权的著作,几乎每个人都有权力去改编,只要不是恶意改编,就都有资格。况且周星驰演绎的孙悟空确实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这也不正好说明了周星驰版的孙悟空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正是如此,在近几年来,有西游题材的电影才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其中更不乏向周星驰致敬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