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璇曾经是TVB当红女演员,拍过很多电视剧,人红剧也红。
作为娱乐圈内少有的“三高”演员,她高颜值、高学历、高智商,令人望尘莫及。
她曾以全纽约第一的成绩考入美国最有名的女子学校,这所学校声名显赫,希拉里、宋美龄、冰心都毕业于此。
大学期间,她获得国际华裔小姐大赛冠军,并由邵逸夫先生钦点,成为TVB签约艺人,起点无人能敌。
但叶璇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在恋爱中的“疯”。
她说出的那句爱情宣言:“只为爱情而活,才是做女人最高的境界”曾引起了不少争议。
美女学霸恋爱起来就像换了一个人,做过许多疯狂的事。
不禁令人生出疑思:在爱情里迷失自我的女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迷失自我的女人,为爱不顾一切
在爱情里迷失自我,是很多女性在亲密关系里撞过的南墙。
叶璇也不例外。
有一次在节目上,她曾自曝为了一个男生,在寒冬里跳河。
当时那个男生对叶璇说:“你不爱我。”
叶璇反问:“要怎么才能证明我爱你?”
男生指着旁边那条河,说:“跳下去就相信你。”
叶璇想都没想就直接跳了下去。
叶璇最著名的一段恋爱,是和小默先生。
为了小默先生,她做出过一系列疯狂的事,甚至还打上了官司。
当时,小默前女友曾写过一篇《珍爱生命,远离渣男》的文章,指出小默是渣男,不仅劈腿过许多女孩,还时常脚踏多条船。
叶璇看到后,彻底炸了,于是开启了王者般的战斗模式,和小默先生的前女友从微博骂战到法庭。
最终,叶璇败诉,被处以惩罚,上了黑名单,写了道歉信还交了罚款。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导致叶璇人设崩塌,名气一度跌到谷底,差点毁了演艺生涯。连王思聪也跑出来说:叶璇被“下降头”了。
为爱不顾一切的性格,让叶璇备受争议。
回归大众,这种性格的背后,其实藏着的是 “典型恋爱脑”的特征:
1. 容易轻信:
因为内在对爱有强烈的渴望,缺少被爱的感觉,常常会因为一点甜而感动,在心中将诸多美好品质赋予对方,选择无条件信任。
2. 爱的无助:
曾经在自尊自信部分的匮乏,在亲密关系中会再次被唤醒,不敢相信自己值得被爱,通过不断试探对方来肯定自我价值。
3. 乐于付出:
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会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都需要努力才能获得,她们在亲密关系中愿意付出一切,通过不断满足对方的需求换得心安。与其说是害怕失去某个人,更害怕不被需要。
恋爱脑倾向的人,看似是在不遗余力的爱,实际上恰恰是爱的无助,也缺少值得被爱的自信。
但这并不是她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是生活经历把这种信念印刻在了潜意识的底层。
借由亲密关系,沉睡多年的需求被看见,深藏在心底里对爱的渴望被唤醒。
不管被灼伤过多少次,依旧心甘情愿地被爱吞噬。
因为每一个在爱里迷失自我的女人,背后都藏着深深地对爱的渴求。
缺爱的童年,是情感饥渴的荒漠
诗人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当你确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才真正能够收获爱。
但在这世界上,很多人并不足够幸运,她们渴望被爱却从未被看见,只能把这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丢进心里的储藏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
这些渴望由来已久,贯穿一个人完整的生活经历。
就像叶璇,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奶奶是大学教授,父亲是律师,在如此有文化素养的家庭中长大,但却很少享受过家庭温暖。
爸妈一直以来感情不和,吵架是家常便饭,濒临破碎的婚姻,给叶璇带来极大的伤害。
9岁那年,父母正式离婚。
10岁时赴美求学,并由爷爷奶奶陪同前往。13岁时,爷爷奶奶回到中国,此时的叶璇向父亲提出独立居住。
过早独立的童年,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缺失的父爱母爱,锻炼了她独立又勇敢的品质,成就了事业上的成功;
也导致了她情感中的匮乏与无助,给亲密关系的创伤埋下伏笔。
每次遇到爱情,都会竭尽全力,迫不及待的告诉全世界。
但是潜意识中的匮乏和恐惧,又让她看不到爱情的真相,不断挫败和受伤。
爱情面前,与其说是受宠若惊,不如说是不知所措。
有人说,对于叶璇的恋爱脑,不鼓励也不批判,因为爱情里没有明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在叶璇这面镜子里,很多人照见了自己的影子:坚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无助的灵魂,渴望被爱。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完美伴侣》中吴敏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单亲家庭长大的她对爱情有特别的期待,年轻的时候放弃学业,和男朋友一起出国当陪读;
结婚后,选择以家庭为重,一心成全爱人,为他东奔西走,全身心付出。
从校园到婚纱,最后被困在婚姻里,慢慢失去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说到底,内在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找安全感。
就好像,如果没有人爱我,我就是不完整的。
但事实却是,如果学不会爱自己,我们将永远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完整性。
向内求爱,自我圆满才是答案
作家克里斯多福在《亲密关系》一书说写道:
爱情看似是两个人的事,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变得更好。
但实际上,爱情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解决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实现了自我整合,把自己活成圆满的模样,不管与谁携手,或者独自行走,都会遇见美好。
美国著名的情感专家Tracy McMillan在TED演讲《谁是最好的结婚对象?》中指出:每个人真正需要的结婚对象就是自己。
这是她在历经三次失败婚姻后,得出的惊人结论:
嫁给你自己,无论贫穷或者富贵。
嫁给你自己,无论顺境或者逆境。
嫁给你自己,无论生病或者健康。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对自己真诚,看到自己的匮乏,原谅自己犯过的错误。不断地修正与自己的关系,变成一个令自己喜欢的、更完整的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个圆遇到另一个圆”的故事:
爱情中最好的两个人,各自是个完整的圆圈,在同一个方向和速度里同行;
而不是残缺的两部分融合成一个圆圈,因为融合过程注定要磨掉一部分棱角,失去自己最初的样子。
美满的爱情无一不是两个自身圆满之人的相互照耀。
有时候,等了很久不过是为了圆满自己,我们若是残缺,等到谁都难等到救赎
但走向情感成熟和自我圆满的过程,注定是漫长艰辛的:
1.探索自身需求
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情感需求,例如安全感、被认同、陪伴与支持……在梳理的过程中,正视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匮乏。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探索自身,又能满足清晰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关系中减少很多无效沟通,降低两人内耗。
2.转移精神寄托
寻找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爱,从小爱走向大爱,突破爱与亲密关系的狭隘定义。
当一个女人有了热爱的工作、喜欢的朋友、广泛的爱好,即使婚姻中出现一些波动,也不至于天地崩塌。
建立多元化的自我系统,让自己更有弹性和适应力,能量充沛且稳定。
3.构建完整自我
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实际上是由伴侣的行为带来的满足感和归属感,但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一段关系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给予或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借由关系让自己走向情感上的成熟,唤醒真实自我。
看见匮乏,接纳不足,积极地调整生活模式,勇敢地打开自己,尊重自己的感觉,这些都是形成个体化自我的关键。
一个情感成熟并且接纳自己的人,会在心里唤醒爱的种子,萌发爱的能力,而这一切,并不依赖他人行为而触发。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即使等不到你的蝴蝶,也可以活成三毛笔下那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不依靠、不寻找。
让爱在生命力生根,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策划 | 鱼甜
编辑 | 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