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香港回归已经25年了,为了纪念香港电影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隐者从七月份开始,系统的写一个关于香港电影的专栏,回顾那些经典的电影。当然,隐者的影评从来不只是影评,你懂的。
第三篇隐者选了一部划时代的武侠电影《黄飞鸿》。为什么当你看到郭靖、黄飞鸿这样的人物救民于水火时会热泪盈眶?因为这是中国文化内核的共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1、洋人有善,国人有恶
从霍元甲到陈真,从李小龙到叶问,这些人物的形象,都是在擂台上用功夫战胜外国人,宣泄了观众内心的压抑。但徐克镜头下的黄飞鸿,与此前的英雄形象都有所不同,他更像是冷眼的旁观者。黄飞鸿既看到了外国人骗华工去海外淘金的主恶,也看到了作为帮凶中国人的从恶。
那些将美国说的天花乱坠遍地黄金的中国人(这味道熟悉吗),主动为华工提供配套服务,他们比洋人更可恨。而黄飞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陷入了寻不到证人的窘境,最后出头做证的反而是当街传教的洋教士。
《黄飞鸿》的经典在于,它不再将善恶简单的符号化,没有让黄飞鸿这个形象直接选边站队,而是将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全方位的拍出来,听到鞭炮就向百姓开枪的洋鬼子,将同胞送上不归路的沙河帮主,极端仇视西方的满清纳兰元述,愚昧迷信的白莲教徒,出尔反尔的赵天霸,试图暗杀李鸿章的俄国人。
是与非,错与对,交予观众。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狮王争霸》开篇,对慈禧“万岁万岁万万岁”的跪拜,安排洋人穿着长袍大褂高呼万岁,这种鲁迅笔下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大清最高统治者的水平,舞狮大赛,老佛爷竟然寄希望于狮子吃羊“洋”,从上到下的愚昧,笼罩着这片土地。
晚清就像是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方面抵触西洋的文化,一方面又苦于无强国之策,幻想着以夷制夷,自己则甘心做洋人的“代言人”,只要能保住这江山就行。
第一部里面,菜贩九叔因为分不清旗帜上错了船,被洋人打伤。黄飞鸿去讨公道,结果同行的大清官员劝他要忍,黄飞鸿气愤的说,再对洋人忍让,早晚连做馒头的面粉都会没有。
最近几年,国内有种声音说,对美国你为啥不忍呢?你看,百年后这类人依然存在。他们有先天的软骨病,洋大人再无理的行为,比如以举国之力打压华为一个企业,他们也是习惯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们哪里做错了?我们肯定做错了,要不然洋大人不会这样做的。
3、不卑不亢,才是中国人该有的模样
《黄飞鸿》从多个角度批判了两类人:盲目排外、极端崇洋。隐者写文章就深有感触,一类人听不得半点国外的不好,一类人则听不得半点国外的好,他们其实都是一类人:无知,无知导致愚昧。
U型锁砸同胞日本车的青年,和电影里白莲教一样,他们也许不缺乏忠义,但他们是无知的。同样的道理,凡事中国的,都是不好的,这类人也是一种无知,他们黑中医,黑功夫,他们不曾想过,中医伴随了我们民族上千年,难道不能说明中医的伟大?难道接受西医就一定要全盘接受,不能批判地接受?二百年过去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依然在,
徐克的心中,中国人的形象应该如黄飞鸿一样,少年老成,平和友善,不会故步自封,也不会把心都交给洋人,恨不得把灵魂都卖了。
思则悟,悟则行,行则高远。
4、两种力量,都容不下黄飞鸿
愚昧虽然可悲,却是极具力量的。他们坚信自己的认知,所以义无反顾的捍卫本是错的东西。势同水火的两类人,都将黄飞鸿视为敌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白莲教恨黄飞鸿,因为他怎么能保护洋人呢?
洋大人的狗腿子们也恨黄飞鸿,没有你我们骗人多方便?
从这一点上看,黄飞鸿是孤独的清醒者,他虽然武功高强,却在愚昧面前显得脆弱无力。
电影里,白莲教,义和拳,红灯照,全部以反面形象出现,他们的盲目排外,非但不能使我们民族受益,反而会造成严重后果。而赵天霸等地痞(其实还有文痞),他们毫无民族大义,他们只想自己过得好,当然,有时候他们会伪装的很好,伪装成一个忧国忧民者。
5、电影黄飞鸿的历史局限性
香港电影强调的商业性,使得徐克没有机会在电影中进行深度的思考,场景很大,方方面面,像大杂烩,但更多的是为了提高观赏性,制造戏剧冲突,电影黄飞鸿整体展现给观众的感觉:是迷茫。
开启民智,更多的停留在了理论层面,如何开启,谁来开启,什么路径开启,驶向何方,这些,黄飞鸿系列就再也没法提供给我们了,如同那个时代的迷茫一样。
黄飞鸿系列是武侠片划时代的作品,它冷眼旁观,又给人以希望,就像第一部海报一样,天空那红色的云,就是黄飞鸿那颗火热的心映照的。
社会多一些黄飞鸿这样的人,不卑不亢,海纳百川,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才是民族之幸。#黄飞鸿#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用一句话讲出来就是:
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