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为和尚报仇后,引起了两个最直接的“后果”。
在内。李云龙被记大过,职务由独立团团长降为了营长,一个新兵不知底细,张嘴就叫了李云龙为营长,一旁的老兵劈头盖脸地给了他一耳光,新兵极为委屈“他是咱营长嘛”,后赵刚得知后,不仅没有批评打人的老兵,还对这个新兵又是一顿训斥,李云龙虽为营长,却实为团长,他“名亡实存”。
在外。为抗日,国军将领楚云飞与李云龙能成为盟友,但当日军渐有溃败之势后,因彼此信仰的不同,楚云飞和李云龙就成了“敌人”,尤其是李云龙为和尚报了仇,楚云飞深觉李云龙“他是个只能占便宜,睚眦必报的人,一旦出手就凶狠异常,招招都是辣手”,楚云飞更为忌惮李云龙,也更定了要除掉李云龙的“决心”。
楚云飞占领了安化县城,他给李云龙发去了请他吃饭的请柬,他知道李云龙一定会来。
而李云龙,尽管此时已经被降为了营长,但团长之实,让他不顾赵刚的坚决反对,甚至把酒瓶摔了,飞起一脚把炕桌踢翻了,他依旧赴了楚云飞的“鸿门宴”,且仅仅只带了两个膀大腰圆的警卫。
饭桌上,楚云飞先是对李云龙为和尚报仇却落得降级的处分表示不满,再劝李云龙加入国军并许以少将之衔,甚至把他自己师的副师长之位留给李云龙,但均被李云龙拒绝,“利”诱不成,楚云飞便打算以强留,或者说以武力的方式当场解决掉李云龙,李云龙不以为意,他先是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并一仰脖子喝了,然后他向两个警卫使了个眼色,三人慢慢解开军装扣子,露出了绑在腰腹部的炸弹,楚云飞见状,摆了摆手退了围住李云龙三人的国军,饭毕,李云龙打包了酒菜,楚云飞亲自送走了李云龙。
电视剧中,当李云龙骑马走后,副官孙铭因为炸弹放走了李云龙说是便宜了他,楚云飞却说“炸弹,哼,我是真有点下不去手啊”,而在原著小说里是这样描述的“那天,楚云飞把李云龙送出很远,说不清是几里地,反正是城楼上机枪射程之外”,可以说,楚云飞摆下“鸿门宴”,其实是可以解决掉他此后最大的劲敌的,但楚云飞并没有下手,看了《亮剑》原著,才懂楚云飞和李云龙之间的关系,简单而又复杂。
和
全面抗日战争期间,虽然楚云飞与李云龙分属不同阵营,但抵御外侮却是他们一致的责任与使命,楚云飞在这一时期做到了两件事,令人敬佩。
第一件:与李云龙合作抗敌。
楚云飞与李云龙,两人在忻口会战时曾配合作过战,但交往不深,后来楚云飞写信约见李云龙,并将约会地点选在了日军重兵防守的河源县城,既为见面,也为了考验彼此的胆量与勇气。
两人见面谈完共同抗日的大事后,李云龙将话题转向了“吃”,好不容易进城,不能饿着回去,他的言下之意,楚云飞懂“云龙兄,听说聚仙楼的厨子手艺不错,楚某今天略备水酒,请务必赏光”,李云龙回道“我听说今天是宪兵队长平田一郎过生日,包了聚仙楼,定金都付了,莫非楚兄请客舍不得掏钱?”……两人彼此心知肚明,意有所指地将目标都锁定在了日本宪兵队。
楚云飞和李云龙,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将平田一郎的生日变成了他的忌日,且共有30多个日伪军官丧命,完事后两人互相吹捧着走出聚仙楼,临分别时,楚云飞送了一支精巧的勃朗宁手枪给李云龙。
这一次合作,我看到了楚云飞和李云龙身上的共性:同样的爱国之心、同样的战斗能力、同样的深懂彼此,而越是有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楚云飞对李云龙的不一般。
后李云龙因物资短缺,尤其是抢过冬衣物时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李云龙以一个营的兵力全歼了日本两个关东中队,缴获了日军指挥官的军刀和一把望远镜,李云龙将军刀送给了楚云飞,而楚云飞又以5万发子弹回礼,礼尚往来之间,尽是情与义。
第二件:李云龙“闹”,他帮
很多时候,比起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才更为难得,在李云龙几次与日军的艰难斗争中,楚云飞并没有作壁上观,而是帮了李云龙。
日本特工队山本一木偷袭赵家峪,不仅绑架了李云龙刚新婚的妻子秀芹,还将整个村庄烧毁、百姓屠尽,李云龙率队艰难突围出去,而在山本一木偷袭之前,楚云飞就得知了消息,尽管参谋长以特工队的强悍劝楚云飞袖手旁观,但楚云飞还是做了两件事:下令迫击炮连炸了山本一木停在西吉据点的几辆运输卡车和在山本撤退路上设埋伏。
山本一木进入楚云飞的埋伏地,两方展开了搏斗,尤其是楚云飞在空中停留三秒丢手榴弹的打法,让山本一木折了不少特工,楚云飞劝山本一木投降,山本却要求谈判,而在楚云飞从电报中得知山本一木偷袭赵家峪的恶行后,楚云飞再无相劝,而是下令“山本,除了无条件投降,你别无出路,否则,就地消灭你!”,尽管被山本钻了空子逃出了埋伏圈,但楚云飞的态度转变,是他的赤诚与正义之心的彰显。
后来李云龙为救回秀芹,消灭退守在平安县城的山本一木,他不惜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攻打平安县城,楚云飞得知后,尽管未得到战区长官的书面命令、尽管此时国共双方已经开始有些摩擦,但楚云飞依旧以防御为名为炸掉了从张家峰山口到大孤镇的两座桥梁,并安排一营和二营梯次分段阻击日军援军,以此为李云龙赢得时间,按楚云飞说的“别人的忙可以不帮,但李云龙的忙我一定要帮”。
可以说,这两次战斗,楚云飞明明可以按兵不动,甚至李云龙落难或者就此牺牲在战场上,对于楚云飞而言,或许也是利大于弊,但楚云飞并没有丢掉一个国人、一个朋友的责任与良心,他顶住了各种压力,为李云龙伸出了温暖的手,于危难间,才能深见一个人内心深埋的情感与热血。
楚云飞,值得深交,值得铭记,他同样是一位令人称赞的爱国将领。
斗
当日军渐有溃败之势到最后彻底投降后,楚云飞与李云龙都将彼此看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两人经历的这两场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打碾庄,国共双方上百万兵力展开激战,更可以说是混战。
李云龙所在的二师被打乱,借着手榴弹爆炸的闪光,李云龙找到了门道,以国军戴钢盔,解放军带土布做的棉帽作区分,见着戴钢盔的就打,打了后就戴着缴获的钢盔继续打头戴钢盔的,一路遭遇战,恰巧碰见了同样部队被打乱的楚云飞,熟人相见,此时就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死较量。
楚云飞和李云龙都发现了对方,楚云飞命令迫击炮手“快,打正前方那人群”,李云龙命令机枪手“快!打那个当官儿的!”,几乎同样的命令,楚云飞与李云龙都在对方的攻击中应声而倒,也都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好不容易都捡了一条命。
私交是朋友,战场上只能是兵戎相见的生死敌人,但并不悲哀,却兀自有着一种军人血脉里迸发的荣誉与归属感,更有一种壮烈之感。
金门战役。
李云龙与田雨结婚后,就去了他所属的第十兵团在厦门的指挥部,用以与退守金门的国军继续作战。
李云龙到厦门的当夜,就派出了师下属的主力团和兄弟师的两个团攻打金门,结果这三个主力团全军覆没,战后,兵团领导将失败的关键原因归于丛林作战经验的缺乏,为此,李云龙网罗各式人才组建了108位的“梁山特种分队”。
后由特种部队先行潜入金门岛,找准国军重要将领及部队的准确位置,李云龙在对岸指挥调整炮击方向,一个个炮弹准确无误的消灭了一个个国军重要的军事将领,而此时,已经为中将的楚云飞从一轮轮的精准击中中料到了解放军侦察兵已经潜伏在了金门岛,随即他命令全岛搜索、封锁,并发出了悬赏金额,两人再次较量,国军损失惨重,同样的,李云龙的特种分队也损失了15个人。
隔着10公里的海域,一个在厦门,一个在金门,是朋友也是敌人的两人再次展开了一次较量,这次,李云龙毫无顾忌,楚云飞更是反手给了最有力地反击,生死之间,只为各自的信仰而战。
楚云飞和李云龙的“斗”,从不掺杂一点的私人情感,为朋友时,可以肝脑涂地,是敌人时,只能是你死我活,截然不同的两种关系,在两种境况之下,从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犹疑,而是泾渭分明地坚守肩上的责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论生死。
军人,当如是。
原因
楚云飞和李云龙的“和”与“斗”,呈现了一种简单,其实又看似不简单的一种关系,私底下是朋友,明面上是敌人,而不管是何种身份,两人都做到了问心无愧,也做到了从无怨怼,心中只有对彼此的认可与敬重,无关任何。
电视剧中,楚云飞摆下“鸿门宴”送走李云龙时的一句“炸弹,哼”和原著小说里他将李云龙送到了机枪的射程之外,让我觉得:不是因为炸弹所以楚云飞放走了李云龙,而他亲自将李云龙送到机枪的射程之外,更或者隐藏一种“保护”之意,为什么楚云飞没有下手,我觉得离不开这三个原因。
一是形势。
楚云飞摆下“鸿门宴”时,是在楚云飞攻下了安化县城,此时的日军无暇旁顾但也未到彻底投降之时,国共此时虽已经有了摩擦,比如国军缴了八路军石岗小队的枪支一直未归还,而李云龙也缴获了楚云飞一个营的装备一直未归还,但双方并没有到彻底撕破脸皮的时候。
“鸿门宴”上,楚云飞许李云龙前程,他要李云龙的命的想法其实并不强烈,且李云龙以绑炸弹赴约反抗,也给了楚云飞一个向上级交代最好的台阶。
二是性格。
楚云飞身上有一个最明显的个性特点,那就是不计较而磊落,而这一点,在缴械武器装备这一点尽显。
楚云飞缴了石岗小队的装备,而李云龙是缴获了楚云飞一个营的装备,其武器的数量与精良程度,根本不可相比。
而对于这一营的装备,李云龙已经许诺完璧归赵,但楚云飞等一个月没动静派人去交涉,李云龙以正在统计为由推脱;又一个月又催促,再回复统计得差不多了,还要再等几天;几个月后还未归还,国军要求双方长官会晤面谈,等的回复却是必须楚云飞亲自来……这件“小事”,整整拖了一年多,直到内战爆发李云龙也未归还。
按照赵刚的说法“君子碰上小人,当君子的别想占便宜”,其实,楚云飞如果硬要要回也有他自己私下的办法,但他就是以这种双方正式交涉的方式而不以小人手段,不计较的另一面,是楚云飞做事的光明磊落,有的事对于他来说:不屑为之。
三是有“情”
楚云飞出身黄埔军校,32岁时就做上了团级主官,并且楚云飞的枪法极准,胆略过人,带兵有方,参加过很多重要战役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个职业军人,而李云龙出身“泥腿子”,同样的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独立团团长,且指挥有方,更是在一场场战役中打响了名声,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不同的出身,同样的经历与能力,让楚云飞与李云龙彼此惺惺相惜。
楚云飞与李云龙之间的相惜之情,体现在三个细节里。
赞美。淮海战役碾庄的遭遇战,楚云飞和李云龙都身受重伤,在医院疗伤的李云龙碰到一个国军上校俘虏,他告诉李云龙,楚云飞醒来后对李云龙依旧赞不绝口,并表示他和李云龙还是好朋友。
暖意。李云龙最终选择举枪自尽时,他拿出楚云飞送给他的那把勃朗宁手枪“他想起了当年楚云飞送他这支枪时的情景,心里突然感受大一股暖意”,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曾经的楚云飞给了李云龙最后的一丝暖意,是怀念,更是流淌在这把枪上,也深藏在心底的情义,李云龙,一直都在珍藏。
祭奠。李云龙死后,金门岛的国军用广播的形式,先以贝多芬《英雄交响乐》的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为始,再列举了李云龙一生的丰功伟绩,最后是楚云飞以南宋词人刘克庄《满江红》词作为开始“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的悼念文章,这首诗,表达了楚云飞对李云龙遭遇的不平和对他发自内心的敬意,以一场别具一格的“英雄的葬礼”送了李云龙最后一程。
正如楚云飞送走李云龙后对副官孙铭说的“我是真有点下不去手啊”,楚云飞的下不了手,是他对李云龙发自内心的认可,并由此而生出的敬佩与敬重之情。
人一辈子,能遇到这样既能做朋友,也能做旗鼓相当而从不耍阴谋诡计的敌人,一个,已足矣。
李云龙在医院遇到的国军上校俘虏,对楚云飞重伤醒来后对李云龙的赞美很不理解,他说:
我们几个老部下都很不理解,既是好朋友,怎么战场相见手下都毫不留情,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呢?彼此打成这样,还一点儿也不记仇,我很奇怪。
“好朋友”、“置对方于死地”、“不记仇”,这三个词,是对楚云飞与李云龙关系最好的诠释。
而楚云飞,以勃朗宁手枪为第一次正式见李云龙的见面礼,李云龙,以勃朗宁手枪为生命的最后的终结。
枪,不只是一把枪,更是对一段历经岁月的友谊,最好的证明与象征。
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