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是流行文化中横空出世的天才,有对流行文化的了然于心和极度敏感。他的影片完美融合了商业与艺术、东方与西方、世界与民族的电影精华,像是琳琅满目的精品文化超市,罗列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元素——戈达尔式的跳接和诗意对白、马丁.西科塞斯式的运动镜头和剪辑技巧,巴洛克风格的东方迷幻……    他的电影活色生香,一面追求格调,缅怀浮世的极品音色——在某个风冷心灰的冬天做着加州之梦的MamasandPapas、阿根延瀑布上空浓情满腔盘旋低回的《CucurrucucuPaloma》、把三种可能性QuizasQuizasQuizas留在人间的NatKingCole、花样年华殒落星河的金嗓子周璇以及被国人称道的京剧粤曲越剧;一面制造时尚、引领潮流——《重庆森林》中林青霞的金色假发,《堕落天使》中莫文蔚的改良旗袍和李嘉欣的鱼网袜、豹纹上衣、紧身PVC裙,《花样年华》中摇曳生姿风情万种的高领收腰旗袍。他是精英文化的代表,他的电影语言永远屹立于世界的潮头。


他的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性和起承转合,而是以波动的人物情绪和跳跃的思维代替固有的情节把握全片的脉络走向,呈现出生活化、心理化、情绪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倾向。他是深谙解构与拼接、颠覆与重组、沉淀与创新之道的文化大师。他的电影像诗歌,含蓄而优美;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像小说,犀利而深刻,直指灵魂。他是电影作家,他的电影是作家电影。他把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寥寥数笔勾勒出情感世界的千沟万壑,轻而易举的把世间百态影射到人们心里。友情因他而感怀,亲情因他而温暖,爱情因他而绝望;生活因他而漂泊,人性因他而苍凉,世俗因他而精致;心灵因他而深邃,思维因他而细腻,视角因他而独特;感觉因他而敏锐,娱乐因他而神秘,艺术因他而精彩。



1.《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是一支在前尘旧梦中奏响的缅怀浮世的恋曲,模糊而唯美的本质里隐藏着欲语还休的悲伤。怀旧的影像、怀旧的音乐、怀旧的画面,《花样年华》不啻是一场饕餮的怀旧盛宴。古旧的色调犹如烟灯上淡黄色袅娜朦胧的轻烟,徘徊萦回。那些流逝的、暧昧的、感伤的过往于淡淡弥漫的烟雾中浮雕般凸显。


一个有妇之夫和一个有夫之妇,他们在同一天成为邻居,他们无数次在昏暗的甬道里擦肩而过,视线偶尔触碰,态度因陌生而拘谨。二人从打探各自另一半的婚外情开始,戏仿的调情,戏仿的追问,戏仿的问答,当周慕云(梁朝伟)和苏丽珍(张曼玉)终于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


苏丽珍的旗袍是这部电影里最惹眼的风景。张爱玲说:衣服是一种语言,是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从头到尾被二十多套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包裹着的,是苏丽珍满怀的秘密与深情。回避与追逐,热情与冷漠,内心激情的色泽被框在旗袍这个拘谨的形式中。2046是一个短暂的温室和花房,而苏丽珍仿佛《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蓦然惊见满园姹紫嫣红,却只是一场游园惊梦。相遇虽然喜悦,离别也能黯然销魂,但最终却是冷淡。强压着凄凉,强忍着爱情。她一次次的从走廊一头走到另一头,身后是被风涌起的大团猩红的窗帘。一个有夫之妇的寂寥与惆怅,一种在道德束缚下的欲爱还休。无论旗袍怎样变换色彩与花饰,禁锢的灵魂却始终没有解脱。



2.《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是由“重庆大厦”和“午夜特快”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单元组合而成,实际上它们并不是两个全然独立的个体。第一个单元中失恋的223大叫着在已经停止的自动扶梯上狂奔前,一个短暂的仰角镜头照到663;神秘金发女郎和663前女友并肩街头等车、和抱着布老虎走出玩具店的阿菲偶遇。这三处时间与空间的巧合际遇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为探讨“冷漠”与“疏离”这一主题服务的。


“每天你都有机会跟别人擦肩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天,他可能成为你的朋友或者知已。”这是223(金城武)在影片开篇处的旁白。既为“重庆大厦”一段中由素昧平生的擦肩而过到萍水相逢成为朋友做了引言——223在追逐逃犯时与神秘金发女郎(林青霞)擦肩而过: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我跟她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又与上述时空巧合遥遥呼应——两个单元的主角曾经出现在同一时空,但彼此互不相识。人与人、故事与故事,只有并集没有交集。影片主题在独具匠心的安排下呼之欲出。在高速运转的都市生活中,人与人每天不断擦肩而过,但都是行色匆匆和一脸漠然。每个人都太专注于自身,为爱付出,为活着忙碌,很少有人去注意到其他人的一举一动。疏离是冷漠的原因,疏离是冷漠的结果,疏离是冷漠的高潮,疏离是冷漠的全过程。



3.《阿飞正传》


阿飞正传》是一部充满怀旧色彩的都市片,片中借六十年代一群年轻人的迷失影射出九七回归前香港人焦虑、迷茫与困惑的心态——对过去无法定位,对未来又无所适从。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香港人从历史和文化上都产生了无法定位的流离感和无根感。空旷的岁月中,“阿飞”们风华正茂、神情淡漠。全片色调幽蓝,飘渺的镜头,象一声叹息,飞越了三十年时光。    阿飞(张国荣)对生活多年的养母的家并无归属感,执意要去寻找生母,他对遥远的母亲与故土充满了新奇的向往与莫名的怅惘;苏丽珍(张曼玉)与咪咪(刘嘉玲)极度渴望一个可以令她们不再漂泊的稳定居所,一个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地方。这些剧中人物的心态都是对回归前香港人缺乏安稳的写照。阿飞寻找生母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回归前的香港对历史的追溯,对根、对亲情、对生命的寻找历程。


寻找生母是阿飞一生强烈的行为动机和精神走向,为此他几度放弃了爱情的机会。漂泊是为了寻找,当失去寻找目标后,阿飞便迷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无脚鸟”的传说象征着阿飞与生俱来的无根感、疏离感、漂泊感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对无限的渴望和注定失落的命运。电影随着阿飞起飞,随着阿飞落地,执迷、幻想和痛苦,在飞翔中随风舒展。青春是一种美好,也是一种残酷。王家卫用六十年代斑驳的镜子照出九十年代疲惫的灵魂。



4.《春光乍泄》


《春光乍泄》讲述的是一个同性恋(何宝荣)和一个准同性恋(黎耀辉)的故事。影片突破了一般同类题材电影的偏见或反面渲染,以平正的视角端详着两个恋爱中的男人。较多生活化对白设计和情节安排,描绘出浪漫化的人物情感。王家卫把两个男人之间的缠绵绯侧、悲欢离合处理得恰倒好处而且深入人心。在他的镜头下,同性恋的爱情和一般异性恋的爱情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甜甜蜜蜜、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一样的酸甜苦辣,一样的喜怒哀乐。两个大男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二人世界为生活琐事赌气、斗嘴、吵架、吃醋的情节,几乎让人忘掉这里的爱情是同性恋情。《春》只不过是借同性恋这种半流行另类电影类型来叙述感情本身。相爱容易相处难,很多时候,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无情并坚强的对峙着,忍受着一次次离别与失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另一个人痛苦的同时自己也倍受情感折磨的痛苦。


王家卫片中的人物大多表面淡漠,而内心却往往脆弱、易感、重感情。屡次情感失陷的黎耀辉似乎总也无动于衷,直到最后留在录音带里的一声哭泣和瀑布前的眼泪才曝露了他受伤的心灵,让他的内心世界昭然若揭。正如片中的小张所说,“很多东西用耳朵听比用眼睛看好。好像一个人假装开心……可声音就装不了。细心一听就知道了。”看到的往往不真实,听到的才是难以遮掩的。也许这正是王家卫对画外音独白情有独钟的原因。说者平静,听者心中微微有痛。那些来自灵魂的颤抖像一把小锤,残忍敲破都市人随处裹挟的外壳,裸露出里面的惊惧与渴望。原来如此脆弱。原来如此不堪。这就是我们,惧怕爱情,惧怕被拒绝,惧怕伤害,惧怕自己。



5.《东邪西毒》


《东邪西毒》是王家卫第一部改编作品,剧中人物都源自金庸小说。但其在人物塑造、主题视野及叙事方式上完全颠覆了武侠电影的传统类型,重塑出一部以探索人的深沉情感、执迷、幻灭为主题的心理实验电影。在影像特征上,该片以剪辑、组合一个印象,片断式的画面,塑造出的某种意念印象或氛围,用构图形式的本身暗示内容表现的含义。横摇镜头下明清画卷般的沙漠和不同日照下光怪陆离的沙漠、快速变幻的风云、水面上变幻莫测的山坡倒影和绿色斑驳的树影、光影迷离的鸟笼、波光流影的湖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表情表意的因素与片中要展示的主题思想结合起来,创造出现实世界表面以外的心理刻画。    似魔似幻、诡谲华丽的美术风格配以风格、节奏奇异迷幻的音乐成就了影片华丽而不耽溺、明艳而不流俗、雅致而不单调、繁复而不迷乱的艺术格调。


多情的、痴情的、无情的、绝情的,都在追寻和错过间兜兜转转,每个人背对着一个人却面对着一个不会为自己停留的背影。王家卫用完美的语言和精致的画面击碎了爱的乌托邦,在一个个残缺的片断里,我们读到人的分裂,读到人的脆弱,读到无法证实自身的存在,读到虚无、失意与荒诞。也许人生本就是一场拒绝与被拒绝的过程,是一种不停追逐却又不知追逐什么的无望。《东邪西毒》毋宁说是一部以武侠世纪虚设的古代来诉说后现代都市人找寻、漂泊、孤独、寂寞、失落和自我耗尽的情感寓言。片中那一片光怪陆离的沙漠正象征着苍凉而华丽、空洞而喧哗的后现代都市,人们都是生长于沙漠的仙人掌,在晃动的光影中孤独着,坚强并脆弱,渴求并拒绝。



6.《一代宗师》


王家卫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努力地展示了东方的价值观和哲学背后的东西。能看出来,他已经蓄势多年。这些东西一直在我们的骨子里,无法用线性的语言表达清楚。东方的很多事物都是这样,只能去感受,感受到了,自然能领悟。 喜欢《一代宗师》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中气之足,回肠荡气,却又能丝丝入扣,分分秒呼应内心深处最深情却又最不能溢于言表的部分。武道精神,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一个集中的浓缩载体。宫二这个角色,代表了武道精神的一种极致。尽管她因性格刚烈而不计代价,永远停留在了她自己的格局里,但,她所做的这种高贵的选择,也是当今人所丧失的、所不可承受的。 尽管比起叶问的“心无滞障、大成若缺”来,她没能再往前走一步,用徐浩峰的话来说,在成为大师的路上,她就是少一个“回头”,但这种不回头何尝不是我们已然遗忘的美。 这就是为什么在看到宫二对叶问告别的时候,回头说的那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没能走下去,希望叶先生能把这条路好好走下去。” 自此,我想王家卫已经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意思说的很清楚了。宫家这个门派是灭亡了,但武术的传承也好,文化的传承也好,靠得不是门派,靠得是精神的火种。东方的东西,讲究境界的高低。老外从来不说一个东西,境界有高低。一个东西,你说它观念有多牛,哲学有多高的高度,跟讨论境界没有丝毫关系,不在一个层面。武术、古画、书法,几千年,一眼望去,只有境界的区分,而观念和哲学的区分,微乎其微。



7.《2046》


大多数人对王家卫电影的普遍认识是觉得它晦涩难懂。其实,倘若抓住了爱情这把万能钥匙,他所有的电影或许都只是一道道虚掩的门,只需转动一些符号,就会轻易地打开。《2046》具备满足观众这种快感的智慧,尽管它很简单,从头到尾就只有一把锁,那就是《花样年华》。除此之外,王家卫似乎还有心让人想念起张国荣,这恐怕算是一种敬意的悼念。一个男人在追忆一个女人,这就是整个电影全部的情节,多一个字都是浪费。没有了错综纠缠、扑朔迷离的情节,凭添了一份司空见惯的幻想,在高科技妩媚妖娆的眩目之下,尽显单调。虽然情节简单,但并不乏味,王家卫要表达的符号实在太多,符号们一拥而上,令人眼花缭乱。可惜这些符号大多还都是些旧面孔,难免不让人怀疑王家卫是一个在反刍旧剧本的江郎,不过《2046》并未证明他因此而才尽,这仍然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王家卫式的电影,使着劲、绕着弯、煽着情地大谈特谈着爱情。可见王家卫的风格没有变。在整个世界都在与时俱进的花样里,《2046》多少算是一朵奇花,散发着一如既往与众不同的年华魅力。


爱情是一个记忆,有些人忘记它很快,而有些人却需要很久。梁朝伟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要去往2046,他越是想要忘记就记得越清楚,因为他已经不能够再拥有,那张多出来的船票载着他在生命之舟上漂来荡去,摇摆不定。在影片一开始,我也踏上了去往2046的列车,尽管潮湿,但很快我到达了,或许是那些符号早已远离我的缘故,我挥一挥衣袖,记忆便犹如一团清烟从我的手心中散去。梁朝伟却不像我那么残忍,他只是随意地把一个深爱着的女人在回忆中大卸成了三块,紧接着,各个攻破,占有、离弃、替代、幻爱……



8.《堕落天使》


《堕落天使》沿袭了《重庆森林》中拼凑叙事时空的风格,影片选取一系列处于社会边缘、无所适从的人物,借边缘人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方式切入对某种生存境遇的发现和思考。在片中,冷血杀手的传统形象被改写,不再是正邪之争你死我活的二元对立,而是侧重于有关人性情感基本因素的细腻描摹。全片通过散点叙事、画外音独白、数码化人物的方式凸显出现代人内在的焦虑和符号化、模式化的外在生存,直指后现代都市人斑澜生活剪影后情感的空寂。


3662(黎明)和9090(李嘉欣)是一对合作过一百五十五个星期的杀手拍挡,虽然他们在同一个小房间里栖息,但彼此从未谋面,他们只依赖传呼机联系。他们像自己的影子一样亲近而又疏远,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孤独而封闭,渴望爱情,渴望交流,但又在选择与逃避之间动摇不定。他们的关系反映出大多数现代人的生存交往状态。他们临近地铁和高速公路的蜗居构成与人物情感的对应关系:阴晦缺光的自我隐藏、幽闭的自我保护、狭窄的拒绝以及外界流动交动工具的不稳定性折射出的焦虑感、不安全感和漂泊感。


223在片中再次出现,不同的是由一个语言丰富的痴情警察改装成没有语言天赋的哑巴,所以只好采用强行交流的方式:强拉别人洗衣、强按别人洗头、强扯别人买冰淇淋、强逼别人买茄子、半夜三更去给猪肉按摩……哑巴的内心世界通过肢体语言和大段的画外音独白呈现出来,在调侃式的独白和荒诞的行为背后,我们深切感受到他迫切希望与人沟通的心情。王家卫用冷幽默的方式展示了被高度现代化社会异化的人们内心深处无以排遣的孤独、寂寞、空虚和渴求与人沟通的强烈愿望。



9.《旺角卡门》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在影坛初试啼声的处女作,也是八十年代后期风起云涌的江湖类型片中颇为另类的一部。片中没有《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式的英雄神话,讲述的只是黑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卑微、无助、迷茫、辛酸和无奈。虽然这仍然是一部在商业轨道上运作的影片,但其在艺术性、思想性、社会性及主题的开拓上都比以往的江湖类型片更大胆、更锐意。


虽然准备隐江湖的阿华最终还是死于江湖义气,但在这一固有的类型片主题模式下暗涌的却是对江湖恩怨的厌倦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奈之情。渴望平淡自由的生活和无法摆脱悲剧命运这一矛盾主题构成了人生无常,无从把握的宿命感。片中没有让主人公在道义、友情的理想化和浪漫中壮烈死去,他们只是像被打死的过街老鼠一样陈尸街头。这种“反英雄”情调超越了“英雄片”的类型公式,构筑出一种对生命无法把持的黯然。


“拒绝”这一后来在王家卫片中频频出现的母题已在此片中显山露水。“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不能对你承诺什么。”这是阿华在面对阿娥的质问时给出的解释。言语之间充满的莫可奈何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生命不自主心理的折射。阿华人在黑道,命运无法自控,随时都可能在某场江湖仇杀中丧命。一切都是动荡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不敢对爱人做出任何承诺。当他想要抽身找回失落的爱情时又被兄弟情所牵绊,无法全身而退,正可谓江湖一入深似海,英雄无奈是多情。



10.《蓝莓之夜》


作为王家卫执导的第一部英语片,《蓝莓之夜》先声夺人般的保持了“墨镜制造”的第一特色——众星云集:Norah Jones、Jude Law、Natalie Portman、Rachel Weisz、David Strathairn、Tim Roth组成的豪华整容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但对于墨镜这仅仅是一种习惯,《蓝莓之夜》如假包换般的保持了“墨镜制造”一贯的格调与感觉,片中许多的镜头画面都是那样的似曾相识:迷幻的高架城铁、洁净的快餐店、纸醉金迷的酒吧、抽格造成的慢放动作、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细腻舒缓的镜头运动、极为考究的华丽影像以及一群为情所困的痴男怨女……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十分熟识的“墨镜符号”。《蓝莓之夜》原汁原味的“墨镜调调”证明了两件事情:真正优秀的演技是相通的,Norah Jones、Jude Law、Natalie Portman、Rachel Weisz、David Strathairn这群蓝眼睛黄头发的演员在片中说话、走路、喝酒、抽烟的神态都完美的配合了“墨镜制造”的独特风格,与我们所熟悉的梁朝伟、金城武、王菲、张曼玉们几无二致,此其一。其二,真正的电影作者果然是一部电影真正的“话事人”,他有办法调教演员的表演模式以服从自己的整体风格。坊间一直有种说法:王家卫的电影虽然众星云集,但这些巨星到了影片中就丧失了自己的特色,他们只是王家卫借以完成艺术追求的棋子,此言虽然有贬低演员作用的倾向,但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