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扬名立万》去年临近年底上映,但对影片的解析一直火热。有人说这是一部剧本杀电影,也有人说这是一部有着悲凉底色的喜剧电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是一部饱含着女性关怀的影片。或许这部电影真正想要"扬名立万"的野心,在于为那些"被抹去"的女性角色唤起一点点关注。
影片中的两个女性角色,一人在明一人在暗,双线交织完成了女性角色的进化之路。当红女星苏梦蝶,明面上是"大上海最美的女明星",面容姣好,无数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实际上为了演艺事业、为了追求爱情吃尽苦头,被人误以为恃靓行凶、靠桃色新闻上位、赚钱养家还要被工作上的男人骚扰,也只能咽下一口苦水。
随着案情逐渐揭开,她与谜案漩涡中的"受害者"夜莺隔空产生共鸣,两代女性的相似遭遇,在苏梦蝶说出"一个小姑娘,想要站在舞台上那得受多少委屈,多少风险,你们看不到,也不理解,就只能看到她漂亮..."这句话时,与银幕前的观众再次产生共振。
女性角色在电影中到底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个长期存在于观众心中的问题,在影片中借编剧李家辉之口说出,而他也给出了答案。
长期以来,女性角色在电影中存在的意义就是"花瓶",既看不出人物成长,也不能推动剧情。需要软化故事剧情时,便安排她与男主角谈恋爱;需要强行收尾时,便安排她做大反派;堪称影视工具人,穿越时空的npc。
真正好的女性角色,是在这部电影中有存在意义、能够推动电影情节发展,观众能看到她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去成长、进步、觉醒、改变。
这一点在《扬名立万》中的苏梦蝶身上得到了体现。从一开始为了演戏甘作花瓶,到后来得知案件真相舍下荣华富贵毅然拍片为夜莺沉冤昭雪。从讲出"一个小姑娘,想要站在舞台上那得受多少委屈"这句话,到逃出生天后灰头土脸的说"我愿意出演",都可以看到苏梦蝶作为一个女性角色逐渐立体丰满起来。
近几年来,无论中外,越来越多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挣脱桎梏,追求更真实、立体、丰满的人设,开始去争夺曾被男性把持的戏份和角色。《穿普拉达的女王》、《律政俏佳人》、《隐藏人物》、《永不妥协》都是人们在提到女性主义电影时会想到的几部影片。但是,这些看似"大女主"的情节是否真的体现了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关怀,仍旧是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
在这些"打破桎梏"的电影中,女性角色仍然难逃两个魔咒。其一是,如何使女性角色变得强大?把她直接替换进原本的男性角色剧情中,让她去做男人的事情;其二是,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在迎合刻板印象。
简单粗暴的把男女角色互换,让女性去做"原本人们认为只有男人能做的事",就够了吗?
换句话说,难道女性角色的上限,是由男性角色来决定的?在已有的男性角色叙事框架之外,女性角色应当拥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在《律政俏佳人》中可以看到,女主角艾丽符合人们普遍想象中"无脑金发美女"的形象。她胸大腿长、一头金发、浑身粉色;曾经的主修专业是时尚管理、梦想是嫁入豪门做贵妇;爱好是做美甲,就连养的狗都是符合大众偏见的吉娃娃。她的形象塑造不像是一个真人,而更像是被按照社会偏见大数据集成的人偶。
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形象刻画,实际上迎合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偏见,进一步加强了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忽视了作为"人"的统一性,反而为充满偏见的性别差异火上浇油。
本质上来说这种"无脑金发美女大反转"和之前的花瓶角色一样,充满了男性凝视,即女性角色一定要貌美如花、温柔典雅,就算后期出现反转也必须先具有胸大腿长、一头金发这些"女性特质"。简单来说,他们拍的还是一个花瓶,只不过是简单粗暴的在花瓶里装进了一个男人的能力。
如果说《律政俏佳人》是在轴的左端,那么轴的右端就是以《BJ单身日记》为代表的另一种女性角色。她姿色平平、工作一般、生活中囧事不断,可是却有无数英俊多金男子飞蛾扑火般向她求爱。但是仔细想想,这种"看似毫无性吸引力的微胖女性、爱穿黑灰套装、跟精致毫不沾边"的形象,和金发大胸长腿浑身粉色的艾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同一种刻板印象下刻画出来的女性角色。
以上两种塑造女性角色的手法,虽然粗糙,但起码是一种正向探索,让人们看到了女性角色身上充满的可能。
在之后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更丰富的女性角色。例如《永不妥协》里朱莉娅·罗伯茨扮演的艾琳,生活和学历都一塌糊涂,只能在律所打杂谋生,却凭借独特的敏锐频频发现案件疑点,在一次次胜诉中找到人生方向。
又或者是《相助》中艾玛·斯通扮演的斯基特·费兰,从一个不食人间愁滋味的大小姐,逐渐意识到非裔女佣在白人家庭中工作、以及在社会上所遭受的不公,依然执笔帮助这些女佣争取权利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斯基特在不断刷新自己对于种族关系的认知;而以由维奥拉·戴维斯扮演的艾比里恩为代表的非裔女佣们也在不断的成长和认识自己。
还有不得不提的《时尚先锋香奈儿》、《铁娘子》、《成为简·奥斯丁》等电影,讲述了处于不同时期的女性在面对性别不平等,甚至还有种族不平等时,以才华、机智、毅力打破性别偏见和阶级、种族障碍,成就自己的梦想。
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有血有肉,充满观众肉眼可见的成长蜕变的过程。既有冷血铁腕的手段,也有浪漫温情一面。比前面提到的走极端的女性角色塑造,更加鲜活动人。
但值得指出的一点是,上述几部影片几乎都是脱胎于真实人物或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简·奥斯汀、撒切尔夫人、可可·香奈儿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如此一来,将她们作为主角,女性角色塑造的难度大大降低,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剧本可以写得比真人更活灵活现。
虽然这些优秀的女性角色是脱胎于真实人物,但她们至少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大家想看真实的人,而非被塞满偏见的花瓶。
如果说在小妞电影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女性角色尚能获得一丝喘息之地,那么类型片就是女性角色塑造的重灾区。其中尤其以喜剧、悬疑、现实题材最为灾难。
在一众灾难中,《你好,李焕英》脱颖而出。传统影视作品中,母亲都是任劳任怨的,不是在灯下纳鞋底就是在村口望游子归来。似乎除了这些标签化事件外,母亲无事可做;似乎导演只赋予了她"母亲"这一功能性角色,而忘记了她同时也是女儿、妻子、姐妹,以及最重要的,是她自己。
《你好、李焕英》打开了大家的思路:在我们出生之前,母亲是什么样子呢?这部影片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母亲角色塑造模子,还进一步延伸到了现实生活,反思我们对于自家妈妈认识的局限性。
在这样的大潮之下,就连公主专业户迪士尼都在摆脱"小公主"的刻板形象朝着"女战士"进发。《冰雪奇缘》在全球范围内长时间的持续爆火证明了,公主不需要被王子拯救,公主可以自己救自己。
那些痴迷于扮演elsa的小女孩儿们是幸运的,她们比我们更早意识到女人是可以自己醒来的,而不需要被王子吻醒。
电影或许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瞬的光影幻境,但是在所有光影能到达的地方,在荧幕之外更广阔的世界中,或许会有更多的女性,被这种精神所鼓舞,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扬名立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