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给《知否》里面的坏人来个排行榜,你会怎么排?


反正我觉得不管从哪个方面来排序,康姨妈都能跻身前三甲。


作为王家的嫡长女,康家的正房大娘子,康姨妈的坏从未出阁时就展露无遗。


给刚过门的新嫂嫂使绊子,插手哥哥嫂子的房事,让母亲给哥哥塞通房丫头来气嫂子,害的嫂子刚进门就在王家抬不起头来。


要带着嫂子宝贝的送子观音像才肯出嫁,嫂子虽然心疼老母亲舍命求来的观音像,但还要笑吟吟地送给她。


嫁入康家后,对待康家人也不和善,手底下的那些庶子庶女和妾室稍有不顺她的意,轻者打骂,重则直接发卖出去。


为了拉关系,把十几岁的庶女送给七十多岁的王爷做妾室,除了自己的几个孩子,别人都是她用来交换的工具。



都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康姨妈的恶毒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最疼爱看重的三个孩子。


1,


大儿子康晋是康姨妈最疼爱的孩子,因为他是康家嫡子,也是康姨妈后半生的依靠,所以即便是康家的势力大不如前,康晋自己又文不成武不就,康姨妈也四处托关系给他谋差事找出路。


康姨妈最大的靠山就是自己的娘家,那扶持提携康晋自然就成了她回娘家找母亲和哥哥的唯一目的。


王家不但要负责给康姨妈草菅人命以及诸多恶事做善后,还要负责康晋的仕途前程。


以前康姨妈瞧不上的盛竑官做得越来越好,眼看着就要超过康家了。


康姨妈以前最瞧不上那个大大咧咧说话不过脑子又没心眼的妹妹,但现在为了能让妹夫在官场上关照自己的儿子,她不惜放下脸面去讨好妹妹王若弗



她以为自己事事算计保证自己不吃亏,殊不知自己做的那些坏事,明里暗里得罪的那些人,惩罚都落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


自从康家没落后,只有像王家,盛家这种已经攀上就扯不掉的亲戚才愿意帮衬他,从儿女的婚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其他家族多瞧不上他们家。


康晋只是娶了个小官家的女子做老婆,仕途上还是靠王家和盛家的帮助。


康姨妈借王若弗的手给盛家老太太下毒被抓后,康家便彻底失去了盛家的助力。


大家虽然表面上还维系着姻亲的关系,但也都是表面上顾着两家的脸面。但帮康晋谋差事这种事情都不会再出手帮助了。


康家后院当家的是得宠的苏小娘,日日在康老爷的枕边吹着风,康晋除了靠自己的工资还有老婆的嫁妆过日子外,大气儿都不敢出一个,哪里还有半点以前嫡公子的威风。


康晋从一个三家帮着打理仕途的贵公子,变成了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小职员,憋屈吧,可悲吧!



2,


比起康晋,康姨妈外嫁的两个女儿更惨,至少康晋还有康家嫡长子的身份,已经娶了老婆,得了个小官,至少算是经济独立了。


但嫁出去的女儿却因为康姨妈的恶性在婆家抬不起头,甚至被连累。


康家的嫡幼女康元儿在经过康姨妈和王大娘子的博弈后,顺利嫁给舅舅家的表哥做妻子,王家实力雄厚,康家表哥又是个老实的孩子,又有老太太这个亲外婆做靠山,康元儿但凡懂事点,小日子都会过得很好。


可是康元儿完全继承了康姨妈心肠歹毒的劣根性,在王家不分长幼尊卑,顶撞婆母还敢跟老太太翻白眼。


自己的亲外甥女做儿媳妇,王家的婆母对康元儿打不得骂不得,本来只是想慢慢教她些规矩,但还没说两句,康元儿就哭着闹着回娘家了。



康姨妈不但没有告诫女儿在婆家应守的规矩本分,反而教唆女儿给婆母下毒。


还说,王家的舅舅和表哥都是老实人,老太太已经年纪大了,只要王家舅母一死,那王家就整个攥在了康元儿的手里,到时候她便能呼风唤雨了。


康元儿正是听信了母亲的话,动了对婆母下毒的心思,才伤了王家舅母的心,被暗地里喂了一副药,导致终生不孕不育,一辈子都生不出孩子。


后来康姨母被关进慎刑司后,王家舅母就开始着手处理康元儿。


先是以疯癫为由把她关进后院,转头就去外面给自己的儿子寻了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做平妻,可怜康元儿一辈子被关在陋室,心里纵有千万懊悔也无济于事。



3,


要说康姨妈的三个孩子中,最可怜也是被她拖累最惨的还是康允儿。


康允儿是嫡长女,性格温柔和顺,看着康允儿真的很难把她跟凶神恶煞的康姨妈联想到一起,真的是难得的歹竹出好笋。


康姨妈本来看着盛家的风头日盛,想把允儿许配给长柏,可老太太和盛竑都不愿意再跟康家亲上加亲,有意给长柏找个能提携他的好岳家。


盛家老太太喜欢允儿的性子,就做媒把她介绍给宥阳老家的堂孙盛长梧,宥阳盛家虽然是经商出身,但长梧在京城有个武将的小职位,说来大小也是个官儿。


康家虽然是文官出身,可是早就落魄了,盛长梧长得手长脚长,而且还是个有钱的主,康姨妈虽然表面上有嫌弃的意思,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康允儿婚后家庭和美,盛家父母本来想让她留在老家伺候,但是在长梧的坚持下,她还是跟着一起到了京城。



上无公婆需要侍奉,身子也没有妯娌要应付,自己当家过日子,还有花不完的钱财,关键丈夫还疼爱她,康允儿的日子过得别提有多甜美,对于康家盛长梧也隔三差五的送钱财。


按理说摊上这么个金主女婿,康姨妈应该很知足才对,可是她自私的行为却给康允儿的幸福生活处处埋雷。


本来康允儿无论是作为王若弗的外甥女还是作为盛长梧的妻子,在盛家都很受欢迎,明兰等同辈的孩子中,大家也都喜欢这位说话开玩笑都会脸红的堂嫂。


可康姨妈做了两件事情,直接把康允儿推向了被抛弃的深渊。


4,


第一件事是康姨妈把康兆儿带进宁远侯府,软硬兼施逼迫明兰留下她做妾。



这件事情的后果是,盛家老太太出马,连夜把康兆儿送回宥阳老家,让盛维给她找一个老实的人家,还通知了长梧和允儿,让他们回去给妹妹好好挑个好夫婿。


另一方面,盛竑直接把康姨夫嘱托他帮忙的事情直接给整黄了,还跑去康家说了一大堆酸话,弄得康姨夫险些下不来台。


康姨夫对着康姨妈就是一顿臭骂,险些闹得要休妻了。康允儿这边也收到宥阳老家公婆的来信,跑去母亲那里大哭了一场。


盛维的妻子李氏在信中直接让康允儿带着孩子回宥阳老家伺候公婆,京城这边在安排其他的丫头来照顾长梧的起居。


允儿至成婚后一直都跟着长梧在京城,从未真正在宥阳老家伺候过公婆,现在任家老两口以想念孙子为由要求允儿回老家也不过分,何况还有个亲妹妹等着出嫁,需要她回去选婆家。


对于长梧而言,允儿这个妻子他是喜欢的,但他分得清哪头轻哪头重。



一边是不着调的岳家,另一边是至亲而且恩重如山的盛老太太,还有两房的情谊,外加上一个朝堂上红得发紫的堂妹夫。


为了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得宠且从未见过面的妻子庶妹去得罪自小要好的堂妹兼侯府正房夫人,脑袋被门挤了也知道该选哪边。


所以,她只能牺牲妻子来敲打岳母。


康允儿临行前叮嘱母亲“娘,你可别再犯糊涂了,虽然此刻公婆盛怒,但只要我好好侍奉,后面你女婿在求求情,想来总有过去的一天,倘若你再有什么不好的举动,女儿怕是这辈子都不得和夫婿相聚了啊!”


康姨妈直到此刻才对女儿觉得愧疚,喃喃了半天竟说不出一句话来,仰头一倒,就昏厥了过去。


康允儿因为这件事情被罚在老家,事后还是长梧一封信接一封信的哭求,盛维夫妇才允许康允儿返京。



要说这件事情,盛家是想利用康允儿来敲打康姨妈,希望她能安生点。


康姨妈狠心利用王若弗来毒杀盛老太太的事情暴露后,直接把康允儿推向了死地。


在长柏等人顺利把康姨妈送进慎刑司后,长柏依次通知了华兰如兰还有长梧允儿夫妇。


盛家的华兰如兰一边痛恨姨母一边想着如何能给王氏求个情,只有允儿的处境最惨。


得知母亲要毒害自己最崇敬的盛老太太,她很伤心,听说母亲被关到慎刑司那个暗无天日的地方,她很心疼。


她想救母亲,可不知道去求谁,盛家的人一个个对她冷嘲热讽的,纷纷表示如果她以堂兄之妻来盛家,大家还是一家人,若是以康姨妈之女的身份,那就不用来了。


她想去慎刑司看一下母亲,但想了多种办法也进不去。


她对着长梧哭诉说,无论如何,她都是自己的母亲啊!


长梧只是肃然地回了一句:“岳母做出如此歹毒之事时,就该想到会祸及儿女。”



此后的几年,虽然王氏回了宥阳老家赎罪,但康允儿在京城却没有闲着,盛长梧升了官,她便借着势去慎刑司探望了康姨妈几次,每次都带着孩子一起。


隔三差五的去华兰处求她想办法把康姨妈放出来,盛老太太刚回京,她大过年的跑去寿安堂长跪不起,求老太太原谅康姨妈。


不仅如此,她还听信康家嫂子的话,说要想从慎刑司放人肯定要顾廷烨那样位高权重的人说了才有用,她立马咬破了手指,写了封血书准备寄去给顾廷烨


这封信要是寄到顾廷烨手里,且不说明兰会怎么想,光顾廷烨就不会再给盛长梧这个隔着几层的表亲好脸色。


好在这封信被管事的婆子拦了下来,可是允儿的婆母着实气得厉害,眼看着允儿不惜拿全家人的前程去搭救那个蛇蝎心肠的娘,她再也不能坐视不管。


立马给长梧寻了个良妾进门,还准备把允儿叫回老家看着一辈子不放出来,把那个良妾抬成平妻。


虽然长梧一直心里喜欢允儿,但也耐不住她三番五次的折腾,便应了母亲的要求,把孩子带回宥阳老家,要说允儿再做出类似的事情,就立马把她送回老家,再另抬平妻。



一面是明知恶毒却又难舍血脉亲情的亲娘,一面是自己原本恩爱和睦,孩童绕膝的幸福家庭,到底要选择哪一端,允儿都想选,但是除了哭,她无能为力。


5,


其实三个孩子当中,康允儿的婚事是康姨妈最将就的一个,因为当时康家处境不好,允儿年纪也大了。


但康允儿却是三个孩子当中最心善也最孝顺的一个,但任她怜老恤弱,施粥舍米也不能替康姨妈的恶性赎罪,乌鸦窝里飞出只白凤凰,她再好也改变不了乌鸦的黑。


要是她能心狠一点,自私一点,或者明事理懂法律一点,知道做错事就一定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或许她就能接受康姨妈被关进慎刑司。


这样的话,她余后的一生还能过得幸福,然而她却成了被康姨妈伤害最深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