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龙在江湖》横空出世,直接成为刘德华电影生涯的分水岭。刘德华曾说,这部电影对他意义非凡,甚至是他从影以来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即便什么奖都拿不到,他都会很开心。那么《龙在江湖》到底凭什么这么特别?


原来在出演此片之前,华仔拍的电影看来看去基本都是一个基调,直到后来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天幕,这才有了主动权,能拍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只可惜电影票房都不太理想,亏损最严重的时候差点宣告破产。



从1995年后,公司更是入不敷出,从此当红顶流过上了打工还债的日子,甚至渐渐地很多导演开始不信任华仔,只有王晶一如既往站在他身后力挺。为了让大家知道刘德华会演戏,他直接找到王晶,说自己想拍一部电影,让王晶给些建议,顺便帮他把控预算。于是1998年《龙在江湖》提上拍摄日程。虽然当年刘德华已经主演过多部电影,可他的演技始终受人诟病,很多人说他只会扮酷,演来演去一个样。所以开拍前王晶对华仔说,你照着吴孟达演的方式来演就行,也就是直接对标天若有情里太保一角。


所以刘德华在这部电影里扮演的韦吉祥,前期和吴孟达扮演得太保十分相似,都属于黑白两道人尽可欺的倒霉蛋,而影片中韦吉祥被骂是哈巴狗的一幕,和达叔在天若有情受辱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为了还王晶这份人情,华仔又拍摄了同类型的龙在边缘,却没想到这两部反黑社会题材的电影竟成为那些年他票房最高的两部电影



能让习惯用搞怪和烂俗拍戏的王晶说出这是自己相当喜欢并自信的一部电影,顶着烂片之王称号的王导能这么说,确实是对《龙在江湖》的最高赞誉。与此同时,王晶也难得认认真真地拍电影,他先是让华仔染金发纹双鹰突破形象,而后要求他改变自己一贯的演法,前半部分带着孟达华的影子去演,后半部分再用自己的理解去演。这才有了为了出头豁出命替太子做事的角色,没有自尊,没有话语权,受尽白眼。在老大面前,他谄媚讨好,在警察面前他低眉顺眼,集多情与悲情于一身的落魄人物韦吉祥。


然而在拍这部电影之前,刘德华已经出演不少古惑仔形象,当年刘伟强筹拍《古惑仔》前期,曾力邀刘德华出演陈浩南一角,甚至连漫画都是以他为原型画出来的,可是华仔却害怕会影响社会风气,担心陈浩南的角色会被青少年跟风模仿,思考再三,刘德华婉拒了刘伟强的邀请。不过龙在江湖里同样是混江湖的角色,韦吉祥却和陈浩南的意气风发有天壤之别,这个生活落魄结局凄惨的小人物,谁看了不感叹一句可悲呢?



不单单是这部电影如此,在华仔以往演过的江湖骗子基本都是这样,在旺角卡门里,他为兄弟乌蝇活出命,在天若有情里,他和喇叭决斗惨死街头。然而本片里的韦吉祥死得更悲壮,因为他死在了触手可及的幸福面前,之所以会演成悲剧,是因为他想告诉影迷,古惑仔在只是一时风光,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刘德华拒绝出演古惑仔陈浩南一角,却在这部电影里成为陈浩南大哥的大哥。大名鼎鼎的大B哥扮演者吴志雄曾是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的顶头大哥,然而在龙在江湖里,他却摇身一变成了韦吉祥的小弟。但是两个角色的结局都是提前领盒饭下线,也不知这个操作是否是华仔对角色的叫板。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原名叫做《没有明天》,后来才改成了《龙在江湖》。之所以这么折腾,是因为投资方的两点考虑。第一,没有明天听起来像是文艺电影,这样的题材在香港电影市场容易扑街。第二,电影上映当日是个黄道吉日,在这样的大日子用没有明天不太吉利,所以最终改成了充满豪气的龙在江湖。


但是当你看完整部电影,会发现没有明天更契合韦吉祥的人物命运。也正因为在本片中的精彩演绎,让刘德华获得杜琪峰导演的青睐,之后联手合作了暗战,也让他凭借此片获得观众认可,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影帝奖杯。所以说,没有龙在江湖,就没有华仔的今天。如果回看这部影片里的表现,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演戏有了新的认知。从前演戏只靠动作和表情,而在这部电影里却学会用演技塑造角色。



后来为了报恩,刘德华多次与王晶合作,哪怕王晶本来找他演配角,最终却剪成主角,也毫不在意。毕竟如果没有王晶的帮助,或许他也会为了走向生计不断接烂片,最终消耗自己的名气,成为过气演员的命运,也不会有后来的暗战,无间道等佳作。刘德华用实力证明,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儿,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