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莱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领导的新研究发现了蚱蜢的口器和哺乳动物牙齿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该研究小组使用复杂的三维成像技术精确绘制了蚱蜢下颚的形状,另外还在今日出版的《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中介绍了他们的发现。



据悉,目前约有11,000种已知的蚱蜢。或许有一点会让人惊讶的是,并非所有的蚱蜢都吃草。事实上,它们在草原和其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一系列重要作用--有些甚至是食肉动物。


但对蚱蜢的生态重要性的分析并不直接,要想知道它们吃什么则需要对它们的内脏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或对它们在野外的进食方式进行艰苦而耗时的观察。不过这里似乎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像有牙齿的动物一样,蚱蜢的口器即下颚,它们吃的东西而不同:有些是臼齿状的,可以磨碎像草一样坚硬的食物,而有些则有更锋利的切割边缘。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还缺乏精确性,所以只能将蚱蜢归入广泛的食物类别。


但莱斯特大学的研究--在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帮助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许多物种的饮食情况。


莱斯特大学的博士研究员Chris Stockey是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他指出:“知道动物吃什么是了解生态系统的基础,但要弄清楚这一点可能很困难也很耗时,特别是当你研究的动物是稀有的、小的或快速移动的时候。我们的方法的优势之一就是它所提供的强大的比较。令人惊讶的是,将蚱蜢的下颚景观跟哺乳动物的牙齿进行比较可以以82%的准确率预测蚱蜢的饮食--当你考虑到哺乳动物和蚱蜢的口器已经独立进化了4亿年并且在它们的共同祖先中不存在时,这相当惊人。”


莱斯特大学古生物学教授兼古生物学中心主任Mark Purnell则指出:“我们测量了蚱蜢口器的形状并像景观的地形一样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跟饮食有关的明显差异。吃软肉的肉食性蚱蜢的口器有更陡峭的斜坡和更尖锐的悬崖边缘,而那些吃坚韧的植物材料如草的口器则有复杂的起伏‘景观’。”


据悉,这项研究是基于博物馆的标本展开的,这些标本是保存在幕后供科学家研究的巨大藏品的一部分。


由于没有见过这些生物的活体,以前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厌其烦地解剖它们。解剖不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会损坏标本,所以这限制了对它们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将这种新的非破坏性方法应用于博物馆藏品为了解稀有动物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保存了它们。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高级馆长Ben Price博士补充道:“这项研究是将现代分析方法跟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样本相结合以帮助了解我们星球的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很好例子。随着技术的进步,博物馆藏品的更多用途成为可能,而这种非破坏性的方法可以在标本收集数十年后揭示成千上万物种的饮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