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OTA 这个词,在科技圈子里是越来越流行了……就像吃饺子要蘸醋、 吃头孢要配酒 一样,如今的手机厂商和互联网车企,在发布会上介绍完某项重磅功能之后,再跟上那么一句:“ 未来该功能将通过 OTA 的方式更新,敬请期待!”你这逐步是有多逐呢?



一般看到这句话冒出来,托尼就知道这个所谓的 “ 重磅功能 ”,多半要打个特惠折上折,短时间内肯定是没啥希望推了。


这档子破事就好像是小时候课代表收作业,总有那么几个没写作业的同学,宣称自己写了没带一样。


绿厂原副总沈义人,前一阵在老东家发布新品 Find X5 的 Nice Timing 时候,在微博上对厂商滥用 OTA 的事开炮。



他认为 OTA 的目的,本应该是给老用户体验新功能的,而不是用来给新产品未完成的功能遮羞的。


眉毛兄这话是不是在阴阳绿厂新机托尼说不好,但手机市场这样的情况,的确是普遍存在。


比如米粉入门必读的《 小米圣经 》中,就记载了一位资深米粉因为 MIUI 12 稳定版 OTA 不稳定,转用开发版之后遇到的奇闻。


“ 我就好奇了,我花这么多的钱买个小米,你 MIUI 垃圾就算了,我刷开发版养老,因为开发版比稳定版稳定,我忍了好嘛,但是你现在怎么样,你直接特么绝我后,我公测资格没了……”


—— 节选自 @cloud 米米《 小米圣经 》


追根溯源,但凡 MIUI 12.5 稳定版能及时推送,小米也不至于会招来后续这一系列扯皮的问题。



就算是苹果这样的老牌厂商,也干出过不少为了逼迫用户换新机,推送 OTA “ 降智补丁包 ” 的迷惑操作。



不过和车企操弄 OTA 的段位一比,手机厂商属实是小巫见大巫。


像特斯拉锁掉硬件功能,然后再用升级购买的方式,OTA 远程解锁激活这样的基操托尼就不聊了。


厉害的车企已经在研究 OTA 减配了。


比如去年 7 月份的时候,长城欧拉旗下的欧拉 iQ,因为充电自燃问题被大批量召回。



然而长城所谓的 “ 召回 ”,本质是通过 OTA 的方式,降低充电功率、减少充电总量( 锁电 ),来确保电池不会因为快充而自燃。


理论上这么做是可以避免自燃的问题,但这样的处理方式自然是惹毛了一众的车主。


本来车子的电池续航用的好好的,没想到 OTA 后来了个反向升级,这你受得了吗?


车主们终于打算要维权了 ▼



更离谱的是,长城欧拉之前还因为 “ 八核车机芯片改四核 ” 的虚假宣传问题,强行拿 OTA 来解套。


简单来说,就是有车主发现,原本厂商宣传在车上搭载的高通八核车机芯片,自己车买回来变成了英特尔的四核芯片。



事情发酵之后,长城给出了一系列的补偿方案,其中补偿内容的第一条是:


“ 之后将免费为车主 OTA 升级 CarPlay 及 HiCar 功能,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系统开发。”



这就有点拿消费者当傻子哄了。


苹果的 CarPlay 和华为的 Hicar 需要多长时间开发适配且不去说,现在你拿一个不确定的推送升级,来补偿既有硬件上的缺失,怎么看这都是一种低劣的拖延手段。


托尼就纳了闷, OTA 作为一个提升用户体验的工具,怎么被厂商用成了现在这个鬼样子?


其实和 OTA 这项推送机制本身有关。


OTA 的全称是 Over-the-Air Technology ( 空中下载技术 ),顾名思义就是服务商通过远程通讯的方式,来对设备进行软件层面的维护和升级。



这个模式的好处是,消费者可以不用费太多功夫,就可以让设备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而相对的,在 OTA 模式下,推送系统这件事是由不得用户选的。


厂商虽然把产品卖给了你,但 OTA 推送的主导权,还是被厂商牢牢攥在手里。


久而久之,这种主导权慢慢异化成了一种戏耍消费者的工具,厂商不必再按自己所宣传的内容出牌,设备本身也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期货


但凡画饼不成的功能,就拿 OTA 出来当挡箭牌,但凡想让用户换新设备,就用 OTA 给设备降性能。


故事都不用编,有事没事 OTA 一下,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托尼气愤的点在于,现在消费者拿这样的事有点没办法,除非事自己有能力刷系统,不然只好默认吃亏。


假设某厂商在发布会上推出了一个很牛逼的新功能,说研发完善之后会 OTA 推送到新产品上。


作为消费者,因为看中了这个功能而买了这台设备,等着后续的更新。


结果等了半年之后推出来,和发布会上宣传的效果大相径庭,完全不是官方说的那么回事。


谁还记得大明湖畔的 MIUI+ 么 ▼



这时候设备的质保期已经过了大半年,用的不满意你给不给退?如果退不了,那算不是欺骗消费者?


魅族好好的 “ 三零 ” 给 OTA 没了,


你倒告诉我怎么解释?▼


而就算通过 OTA 更新好了某项功能,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这工作本来就是在研发和设计阶段应该测试好的,不应该隔了这么长时间才推送到设备上。


就好比去饭店吃饭,菜已经吃了一半了,结果厨师跑出来说有道菜忘记加辅料了,端回去加工了一下再拿出来。


这种情况不管是谁都会倒胃口的吧。


所以托尼觉得,有这会子在台上念 PPT 的自信,不如务实一点,先把产品完善完善好再拿出来卖,别太不把消费者的智商当回事。


马上就 315 了,托尼倒想看看,今年到底有哪几家科技企业会因为 OTA 问题,金榜题名。


撰文 :jihao 编辑: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