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技大学何志成博士领导的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测量银河系电离气体物理特性的新方法,并首次发现了星系中心高速外流在百光年尺度上的加速现象。他们的论文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根据关于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现代理论,活动星系核(AGN)的反馈机制表明,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通过吹动电离气体,即类星体外流来调节其演化,防止黑洞潜在的过大增长。外流将物质和能量输送到宿主星系,是AGN反馈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人们对活跃星系的外流知之甚少,因为一个关键因素,外流的规模主要是由光谱蓝移吸收线(BAL)推导出来的。由于严重依赖模型,获得的结果不够可靠。
何志成博士在他以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他提出,BAL的变化可以成为探测外流的一个有力工具。在这项工作中,他通过考虑描述辐射下电离气体反应的函数的振幅和相位来推进这一方法。他们获得了有关类星体外流的动力学信息,并首次发现了高速外流在百光年尺度上的加速现象,这远远超过了传统吸积盘风模型的预测值。
正如何志成博士和其他学者同行所提出的,星际尘埃可能是加速的主要原因,因为尘埃和吸积盘紫外线辐射之间的截面远远超过自由电子的汤姆孙散射截面。他们的计算证明了这一假设,而且推测的流出源规模与尘埃环的规模一致,坚定地支持了他们的理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吸积盘辐射和星际介质之间的联系中,尘埃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外流对宿主星系的重大影响也得到了证明。这些发现也与何博士和他的合作者最近发现的外流对恒星形成的抑制证据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