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中旬发表在 eLife 上的一份报告称,平均背景温度、热浪等温度波动,或对感染率和疾病结果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研究一作 Pepijn Luijckx、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寄生虫生物学讲师 William C. Campbell 解释称:“预计气候变化不仅增加了平均温度,还让温度波动的幅度、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变得更大”。


1.jpg


研究配图 - 1:实验选用的三档温度状态


换言之,温度变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病原体及其宿主。而这些生物受到的变化类型,与其经受的平均背景温度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愈加普遍,预测气候变化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影响,也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SCI Tech Daily 指出,传染病对人类、农业和野生动物种群具有深远的生态影响。众所周知,病原体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


然而对于突然和极端的温度变化、及其对总体感染率和疾病后果的影响,目前仍鲜为人知。


2.jpg


研究配图 - 2:“宿主-寄生虫”生活特征的热表现曲线


这项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宿主生物体(一种被称作 Daphnia magna 的小型甲壳类动物)、及其已知的肠道寄生虫 Odospora colligata 的各项特征影响。


寄生虫传播是环境传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研究团队就恒定温度和两种可变状态展开了对比观察 —— 每日波动 ± 3℃,或三日热浪(高于环境 6 ℃)。


通过衡量宿主的寿命、繁殖能力、感染状态、以及肠道内寄生虫孢子的数量,研究团队将数据汇聚成册、并构建了一个统计模型,以比较三档不同温度状态对环境的影响。


结果发现,与维持恒定平均温度的状况相比,每日温度波动均降低了寄生虫传染性和孢子的负担 —— 意味着它们能够较宿主更好地承受热量的突然变化,且热浪后的传染性与恒温环境下的寄生虫几乎相同。


3.jpg


研究配图 - 3:暴露于寄生虫环境中的宿主 / 对照组的繁殖能力对比


此外当将环境温度设置为恒定 16℃ 时,可知在三日“热绕”之后,甲壳类动物宿主中的孢子数量有所增加、但在更高的温度下有所减少 —— 表明温度变化的影响,取决于平均背景温度、及其是否接近寄生虫的最适宜温度。


暴露于寄生虫孢子或经历可变温度的甲壳类动物的宿主适应性、及其繁殖成功率,通常也会降低。而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的反应差异,又道出在某些情况下,寄生虫可较宿主更好地承受热量的突然变化。


Pepijn Luijckx 总结道:研究表明,温度变化以特别复杂的方式,改变了宿主-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温度变化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的宿主和病原体形状,且变异类型和平均环境温度也很重要。


这意味着气候变化模式的变化、加上全球变暖导致的平均温度变化,或对疾病动态产生深远和意想不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