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少年有关的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对成人世界的质疑,以及对于权威的反抗,为何年轻人这么愤怒?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成人社会把一堆标签加在他们身上,逼他们承受一些不合理、非人性的对待。这些压迫总是以管教为名,逼迫顺从,不得反抗,但是不反抗根本不可能,因为任何践踏尊严的制度,都必将受到质疑,甚至推翻,即使不能推翻,也终究抵挡不住愤怒,于是一代又一代的愤青,用尽各种方法,试着动摇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在炼狱青春里面奋力挣扎。挪威电影《我的青春炼狱》透过一个真实发生过的青少年监狱暴动事件,演出深受压迫的年轻人奋力挣脱牢笼的血泪史。



本片根据1951年的真实事件改编,这事件有改编成电影的潜力,原因在于它本身就具备冲击性,也像是一个如同《监狱风云》一般的黑狱悲歌,有越狱计划,有人性挣扎,还有典狱长性虐囚犯的震撼情节,凝聚出青少年对抗成人世界威权体制的怒火!最后野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演变出血腥镇压的失控场面,这样的故事应该可以很热血,很有戏剧性,但是本片却反其道而行,刻意把那些冲突情节淡化处理,反而著重于青少年面对威权体制时的内心压抑和痛苦,也因为内心戏居多,冲突性降低,导致难以避免的沉闷,前半小时几乎没有高低起伏,直到后半段才渐入佳境,还好故事本身的力道足够,才不至于死气沉沉。



或许导演对于这个事件的观点,是倾向于怜悯,而不是控诉,所以对于掌权者的恶行恶状描写得过于收敛,以致于这群可怜青少年的反叛行动,张力不如预期,加上有意规避暴力镜头,反而显得乡愿,但是透过鲸鱼突破围困的旁白,和主角本身的遭遇相互呼应,最后那段在结冰湖面上的逃亡戏码,象征着年轻的灵魂在威权压迫之下如履薄冰的处境,充满文学象征意味,也充满史诗悲剧的氛围。



本片的另一个有趣之处,是许多细节都充满寓言性的象征,最明显的就是整部电影只呈现出这群年轻人进到感化院之后的遭遇,却完全没有提到他们究竟是犯了什么罪才被关到这里来,因为在成年人的腐败观念底下,这群受害者唯一犯的罪就是年轻,而年轻人在他们眼中就该被管束、被奴役、被当成囚犯来对待,所以用相同的制服;相同的发型,甚至灌输相同的思想,来教导年轻人不可以有独特性,也不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要生存下去,就只有绝对的服从!不服从的人甚至还会被关进类似婴儿床的铁栅栏里面,而这个婴儿床其实象征着大人害怕年轻人长大的扭曲心态,因为年轻人长大以后,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开始难以管控了!



当掌权者用高压手段来维持表面上的秩序,终究会在权力无限扩张之下变得腐败,最后自食恶果!电影里的真实故事,带来警世意图,却没有让迷信权力的大人学到教训。从古至今,向威权宣战永远都是走向进步的必经历程,正如同电影里面那群叛逆青年的反抗行动,虽然很可能让他们成为体制之下的烈士,却让我们看到为尊严奋战的勇气。但愿这样的勇气,可以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