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们仔细观察了来自奥地利的一只恐龙的脑壳。该小组利用微型CT检查了该化石,并发现了令人惊讶的新细节:它行动迟缓且耳聋。相关研究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
甲龙类群恐龙的体长可以达到8米,代表了一组食草恐龙,也被称为“活的堡垒”。它们的身体上杂乱地分布着骨板和尖刺。它们的一些代表,甲龙(ankylosaurids)有时拥有棒状的尾巴,而结节龙(nodosurids)的脖子和肩膀上有细长的尖刺。然而,它们生活方式的某些方面仍然令人费解。
虽然许多恐龙可能生活在群体中,但至少有些甲龙似乎更喜欢孤独的生活,因为它们的听觉比较差。这就是来自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检查奥地利恐龙的脑壳以产生一个数字三维模型时得出的结论。
曾经容纳了大脑和其他神经感觉组织的脑壳化石非常罕见,但对科学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些结构可以提供对特定动物生活方式的洞察力,如内耳可以提示听觉能力和头骨方向。
厚甲龙(Struthiosaurus)是奥地利晚白垩世(80Ma)的一种相对较小的节龙,来自维也纳南部Muthmannsdorf附近的一个地点。这种恐龙的化石在19世纪已经属于维也纳古生物研究所的收藏品。在他们的研究中,Marco Schade(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Cathrin Pfaff(维也纳大学)和他们的同事检查了这个小小的(50毫米)脑壳,并由此揭示了厚甲龙的解剖学和生活方式的新细节。有了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就有可能进一步了解它的平衡感和听觉。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厚甲龙的大脑跟它的近亲的大脑非常相似,比如绒球--大脑的一个进化的古老部分,非常小。绒球对于在头部、颈部和整个身体的运动中固定眼睛非常重要,如果这种动物试图瞄准潜在的竞争对手或侵略者,这可能非常有用。Marco Schade说道:“跟它的北美亲戚包头龙(Euoplocephalus)相比,包头龙有一个尾部大棒且在脑投上有一个清晰的絮状物,厚甲龙可能更依赖它的身体盔甲来保护。再加上内耳的半圆管的形式,这暗示了这种奥地利的植物食客的生活方式非常迟缓。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短的恐龙耳廓。耳廓是内耳的一部分,在这里发生听觉,它的大小可以帮助推断听觉能力。这项研究为恐龙的进化史和它们的世界提供了新的见解,在这个世界上,欧洲大部分被淹没在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