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肺炎一年后,新冠患者们怎么样了?武汉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给出了最新研究成果。11月23日,中国《医学前沿》期刊刊登了一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简称武汉协和医院)团队发表的论文。研究发现,即便是非重症患者,在确诊新冠近1年后,依旧存在多系统问题,如睡眠困难、呼吸急促、乏力和关节疼痛等身体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56.7%非重症患者表现出了肺部CT异常,包括磨玻璃样混浊,支气管扩张,结节,以及纤维化等。
中国《医学前沿》期刊刊登论文:《新冠肺炎确诊1年后的后遗症评估》
11月23日,中国《医学前沿》期刊刊登了武汉协和医院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新冠肺炎确诊1年后的后遗症评估》,重点研究新冠肺炎对于非重症患者的长期影响。
为此,研究团队招募了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4月1日之间从武汉协和医院、方舱医院出院的120例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在2020年11月23日至2021年1月11日期间展开了随访研究。
120位出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6±10.8岁。其中,104例(86.7%)出院患者是非重症病例,16例 (13.3% )是重症病例。49例(40.8%)为男性。患者住院时间最短18天,最长33.8天,中位住院时间为25.5天。从出院到随访的中位时间为284.5天(最短270天,最长309天)。从诊断到随访的中位时间为314.5天(最短296天,最长338天)。
所有的出院患者都参与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评估他们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6分钟步行试验(6MWT)、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空腹血糖检查、血脂检查、免疫球蛋白g抗体检查。
研究发现,近三分之一的非重症病例存在睡眠困难、呼吸急促、乏力和关节疼痛症状,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其中,睡眠困难有52例,占比43.3%,呼吸急促有49例,占比40.8% ,乏力有43例,占比35.8%,关节疼痛39例,占比32.5%。
研究人员还对其中97例出院患者进行了肺部CT检测,其中高达55例出院患者(56.7%),包括47例非重症患者,以及8例重症康复患者出现了肺功能受损,CT显示异常。其中。最常见的异常CT表现是结节(55.7%),其次是线状阴影(47.4%),纤维化(17.5%),磨玻璃影(16.5%)和支气管扩张(14.4%)。
新冠肺炎的长期影响
不过,文章也提到,与此前在出现症状6个月时进行的研究相比,此次研究中,出院患者的双侧肺部病变体积明显较小。这表明,尽管有些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异常,但损伤强度很小,并且病变得以持续解决。
此前,一项针对非典进行的,为期15年的随访研究表明,非典引起的肺间质变化和肺功能下降可以得到成功治疗,2年内可实现明显恢复。但对于新冠肺炎来说,肺功能是否可以恢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肝肾功能方面,少数出院患者肝肾功能存在异常,如转氨酶(ALT)、肌酐值等。但是,由于没有感染前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不能完全将肝肾功能异常归因于新冠肺炎,仍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出院患者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相当一部分出院患者出现了焦虑、抑郁症状。通过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得知,分别有50名(41.7%)患者出现了焦虑症状,45名(37.5%)患者出现了抑郁症状。在非重症病例中,有41名(39.4%)患者出现了焦虑症状,39名(37.5%)患者出现了抑郁症状。
最后,文章总结称,即使是非重症病例,出院患者在确诊新冠肺炎后近1年,仍会出现多系统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全世界都在关注后遗症的相关问题。《自然》期刊8月曾刊登了一篇名为《超过50种新冠长期影响:一项系统性回顾》的研究。这项美国和墨西哥团队的研究显示,80%的感染患者出现了一个或多个长期症状,一共出现了55种可能的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呼吸困难(24%)、嗅觉失灵(21%)、咳嗽(19%)等。肺部CT异常也很常见,35%的患者在首次肺部CT扫描60至100天后,肺部CT显示仍有异常。此外,还有约10%的出院患者出现了胸痛、恶心、记忆丧失、耳鸣等症状。
对于新冠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今年5月13日,我国卫健委、民政部等4部门联合制定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对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主要表现、评估方法和康复训练方法进行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