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妇女中,产道的上半部分是圆形或横向(从左到右)的椭圆形时,这被认为是理想的分娩方式,但不知道为什么,产道的下半部分却是明显的纵向(从前到后)的椭圆形。这种扭曲的形状通常要求婴儿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进行一次旋转,这增加了分娩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与人类相比,猿类的分娩模式相对容易,其子代不需要进行旋转,这要归功于产道在入口和出口处均为纵向椭圆形。生物力学专家Katya Stansfield说:"对于分娩来说,如果我们的物种也有一个统一形状的产道,那就容易多了。相反,人类扭曲的形状需要一个复杂的、旋转的分娩机制。婴儿需要旋转,使其头部的最长尺寸与产道各平面的最宽尺寸对齐。错位会导致分娩受阻,并导致母亲和婴儿的健康风险。"
一个由维也纳大学、位于克洛斯特纽堡的康拉德-洛伦茨进化与认知研究所和波尔图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小组推测,悬挂在下骨盆上的盆底肌肉的支撑功能,以及在性功能和排尿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能影响了产道形状的进化。该研究小组对盆底进行了广泛的生物力学建模,发现具有圆形或横椭圆形的盆底会出现最高的变形、应力和应变,而纵向椭圆形的拉长会增加盆底的稳定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进化出纵向椭圆形的下产道在稳定性方面是有益的,"Katya Stansfield说。"然而,这一结果促使我们问,为什么人类的骨盆入口不也是纵向拉长的呢?"进化生物学家芭芭拉-费舍尔阐述道。
"传统上,人们认为人类骨盆的横向尺寸受制于直立运动的效率。"参与这项研究的菲利普-米特罗克(Philipp Mitteroecker)说:"我们认为,骨盆入口的横向拉长是由于平衡直立姿势对人类前后直径的限制,而不是由于双足运动的效率。纵向较深的入口将需要更大的骨盆倾斜和腰椎前凸,这将损害脊柱健康和直立姿势的稳定性。骨盆入口和出口的这些不同要求很可能已经导致了扭曲的产道的进化,要求人类婴儿在出生时进行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