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安度过为期一个月的日凌之后,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恢复科学探测,并将在11月初进入遥感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在火星地表运作的火星车“祝融号”在继续执行任务的同时,也将与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合作进行一次测试。
(原标题:欧空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计划与祝融号火星车进行通信测试)
10月27日,欧洲航天局空间业务中心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欧空局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与中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11月进行5次通信测试,并向地球传回数据。这也是欧空局十年来首次有机会在火星轨道实际测试火星快车号的数据盲收能力。
欧空局空间业务中心发文介绍称,5次通信测试的窗口是双方团队协调选定的,“火星快车号”团队确定了环绕器飞越祝融号着陆区的时间段,然后再由“祝融号”团队选择了5个契合火星车任务的窗口。
欧空局空间业务中心推文截图
火星车向地球发回在火星地表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时,通常会先与火星轨道上的环绕器开展中继通信,再经由环绕器的器地通信向地球发送。如中国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就具有中继通信能力,向地球发回祝融号取得的科学数据。
在此次与欧空局开展的测试中,欧空局在火星轨道上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将扮演这一中继通信的角色,在约10分钟的通信窗口中接收来自祝融号的数据并将其发回地球。不过,由于祝融号和火星快车号之间的通信系统并不兼容,此次通信测试的过程也将稍有不同。
据欧空局介绍,通常来说,环绕器在飞过地面巡视器上空时,会向巡视器发送一个“你好”的信号启动器间通信;巡视器随后会发送一个响应信号,让环绕器知道已收到信号,并开始交换数据或接收指令。
但在此次通信测试中,祝融号无法接收来自火星快车号的信号频率,不能响应后者的“呼叫”。因此火星快车号此次将会单向“盲收”祝融号发送的数据。
2021年6月11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地表乌托邦平原与着陆器合影
欧空局表示,在火星快车号飞过祝融号所在地区上空时,它将打开无线电收听设备,一旦检测到祝融号发出的信号,就立即将其锁定并开始记录数据。双方共将进行5次通信测试,每一次通信窗口大约持续10分钟。
火星快车号搭载的Melacom通信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具备了这种检测特定信号、盲收并检验数据的功能,且在地球上进行过充分测试。但由于欧空局的火星着陆器登陆失败,在过去十多年里,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实际在火星轨道上使用该功能。因此欧空局表示,此次测试将是一个很好的检验火星快车号盲收能力的机会。
欧空局2003年“火星快车号”任务中失联的“小猎犬2号”着陆器的复制品 图自伦敦科学博物馆
5次器间通信测试的窗口将分别安排在北京时间11月7日20时07分至20时17分,11月17日3时34分至3时44分,11月19日4时27分至4时37分,11月21日5时20分至5时27分,及11月23日6时13分至6时22分。
文章称,这5个通信测试窗口是双方团队协调后选定的,火星快车号团队首先确定了航天器飞越祝融号着陆区的时间段,然后再由祝融号团队选择这5个契合火星车任务的窗口。
在每一次测试开始前,欧空局将提前一至两天把指令上传至火星快车号。欧空局表示,为更好评估数据盲收功能的表现,在首次测试中,祝融号到火星快车号之间的数据传输将以相对较慢的每秒8千字节速度进行,随后的测试中数据传输速度将逐步提高到每秒128千字节。
欧空局预计,祝融号发送的数据将在器间通信窗口关闭约两小时后抵达地球。火星快车号会把接收到的数据中继传输至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业务中心,随后再转发给祝融号团队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中国在航天任务中开展的国际合作,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曾表示,国家航天局愿意与发达国家、航天大国进行合作,也愿意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共享航天技术,促进全球的合作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