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完成了一例特殊的手术,这是我国国产自主研发的血管介入机器人完成的首例由机器人辅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手术过程中,由医生在监控室操作端操纵手柄,血管介入机器人在手术室精确地对一名50岁男性患者实施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简称PCI手术)。




手术中,医生操作娴熟轻松,导管导丝递送流畅,患者各项监控指标稳定正常。


在这名男性患者的病例中,其血管前降支复杂,普通手搓导丝前进易进分支,而血管介入机器人通过精准的操纵导丝的前进和后退,同时对导丝旋转角度更精确地进行操控,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效率。在导丝到位后,医生经血管内超声(IVUS)导管发现,患者血管狭窄的程度较重,满足置入支架的条件,否则将有日后病情加重风险,于是在机器人辅助下为患者置入了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据悉,这个名叫ETcath的血管介入机器人由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唯迈医疗团队研发,实现了高精度导管导丝仿生学推送、导丝触觉感知、多类型导管控制、3秒钟无菌盒快拆等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突破。




“相比传统的手术,介入手术的术者(医生)需要穿着厚重的铅衣,而我今天在外面全程没有穿铅衣,这次手术最大程度避免了手术X射线的辐射伤害,整个手术过程中导丝操控、球囊传递、支架送入以及IVUS导管推送均由ETcath血管介入机器人完成。”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说。


过去,由于超量X光线对人体伤害较大,做介入手术的医生需要身穿铅衣进行防护,他们也被称为“铅衣卫士”。沉重的铅衣往往重达20公斤,一场手术下来,医生们全身早已汗流浃背。医生在床旁进行手术,挽救患者健康的同时,也承受着射线对身体的伤害。而当血管介入机器人这个医生“助手”上岗之后,不仅可以为医生增强射线防护、减少射线辐射损伤,还能提升血管介入手术的精确性和微创性。


ETcath血管介入机器人此次成功进入临床阶段并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PCI手术,意味着全国产、自主研发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将很快在临床应用,有利于缓解我国微创介入诊疗领域中优质介入医疗资源的紧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