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沧海明月生


大唐上元二年,意气风发的诗人王勃路过江西南昌,恰逢新上任的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作为初唐久负盛名的才子,王勃应邀为这项盛事挥毫作序。


时值金秋,王勃感念于身世沉浮,便一挥而就写出了爆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采用骈体格式,通篇用典而不失自然,文辞华美却清丽典雅,一经问世便备受瞩目。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还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必背篇目。


因《滕王阁序》而闻名的滕王阁,既是南昌市的地标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然而,千百年来,游览于此的游客只会惊叹于王勃的才情,很少有人会关注滕王阁为何以滕王命名?这个滕王又是何人?


一、多才皇子


公元630年,已经禅位两年的太上皇李渊,迎来了他晚年最大的一桩幸福:他的宠妃柳宝林为他诞下了一名男婴。


这一年的李渊64岁,此前因为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惨剧,不仅令他心力交瘁还被迫让位于秦王成了太上皇。


如今这个婴儿的来临,为他落寞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老年得子的李渊将这个小生命赐名为李元婴,尚在襁褓之中的李元婴被贴上了这些标签:


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太宗皇帝是他的兄长,比他还长两岁的侄儿李治后来成了唐高宗,那位千古一帝的女皇武则天,是他的侄媳妇。


公元635年,李渊驾崩,5岁的李元婴便被托付给了李世民。


尽管深得父皇的欢心,但这位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显然不会对李世民的帝位构成威胁。


在对李元婴的教育方面,李世民发扬了长兄如父的精神。公元639年,9岁的李元婴被御封为"滕王"


李世民还召集了一众学者画师为李元婴传授宫廷艺术,经过名师指导,年幼时的李元婴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修养,尤其擅长绘蝴蝶。


他笔下的蝴蝶笔法细致入微,色彩清淡素雅,对画坛的发展影响深远,最著名的当属《百蝶图》,为此还开创了"滕派蝶画"。


几百年后,宋代还有人作诗赞颂"滕派蝶画":"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


这样的艺术天分也为他日后修建滕王阁积累了基础。


如果李元婴的人生能按照这样的轨迹前行,历史或许会因为他的艺术才华增添一抹盛唐风采。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个曾经才华横溢的少年,变成了另外的模样。


二、顽劣少年


李元婴初到封地,在当地横征暴敛。


他在滕县境内修建了一座阁楼,这便是第一座"滕王阁"。这座滕王阁,由于缺乏名人效应再加上声名恶劣,很快被人遗忘。


为了对他有所约束,李元婴便被调至离京都长安较近的金州(现陕西安康一带)担任刺史。


不料,李元婴上任后全然不遵法度,时常拉着一帮幕僚在王府内欣赏杂技舞乐,又无视宵禁制度,纵容部将夜间出门行猎。


作为地方长官,李元婴也经常深入基层巡视:他率众到田野间架网捕鸟,又命人四处替他收集猎狗。此外,他还专门趁着农忙时出来纵马游乐。


根据《新唐书.滕王李元婴列传》所载,李元婴喜欢纵马在田间狂奔,见人便用随身携带的弹弓射击,并深以为乐。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


按常理而论,这位对自己恩宠有加的皇兄离世,李元婴应该心生悲戚才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得知此讯的李元婴全然无视国丧,继续领着一帮属下胡吃海塞。


这种没心没肺的行为,使得即位的唐高宗李治心生不满,他下旨将李元婴训斥了一通,并在当年的官员绩效考评时,给了他一个"下上"的评级。


三、荒唐王爷


随后,李元婴先在苏州担任刺史,没多久又转到洪州任都督。


公元653年,他先在赣江之滨选址,又召集能工巧匠修建了一座布局精巧的楼阁,这便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李元婴在洪州风流成性,但凡被他看上的女子,不论贵贱一律拉入府中,就连身边属下的妻眷,美艳者悉数被他染指,众人迫于他的权势,都敢怒不敢言。


有趣的是,在唐朝小说《耳目记》里,这个好色的滕王遭遇了一场有苦难言的尴尬:滕王属下有位官员叫崔简,妻子郑氏生得明艳动人,滕王闻知心动不已。


一天,滕王假借王妃的名义叫人唤郑氏入府闲叙,深知滕王品行的崔简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时手足无措。


郑氏却毫无畏惧,她对丈夫说:"如今天子圣明,国泰民安,一个滕王有什么可怕?",随后进入王府。


她刚入府中,滕王便对想行不轨之事,不料郑氏突然大喊大叫,府中的奴婢便叫道:"大喊什么,这可是王爷!"


郑氏佯装不知,怒喝道:"王爷堂堂贵胄,怎能做出这等龌龊事?这人肯定是王府中家奴!",说罢,脱下鞋子就朝滕王头上猛打,又用指甲将他脸上抓出道道血痕。


在众人拉扯下,滕王才得以脱身,郑氏也趁乱回家了。


经过这么一闹,滕王颜面尽失,多日不理政事,就连崔简去登门谢罪也不好意思出门相见。


但毕竟像郑氏这类有勇有谋的女子还是少数,荒淫的滕王引得民怨沸腾。


公元679年,唐高宗李治将他调至西川阆中,这里山高路远地势险峻,算是对他恶行的一次警告。


四、精明皇叔


可李元婴调任阆中刺史后,依然不改骄奢放纵的本色。


他自恃是当朝皇叔,再加上这里山高皇帝远,全然不将地方官员放在眼里。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遵循法度,当即被他用鞭子一通抽骂。


李元婴刚到阆中赴任,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在公署附近修了一处住所,取名为"阆苑"。


为了还原滕县、洪州两地的滕王阁,他又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上建起了一座行宫,这便是第三处滕王阁——阆中滕王阁。


阆中滕王阁极尽奢华,李元婴时常到此纵酒行乐,一直到公元684年生命终结,他都未曾有过重回长安的请求。


阆中滕王阁的景致,许多年后诗圣杜甫游览于此还专门写诗赞叹: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
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李元婴的所为,唐高宗李治看得分明。


一次在赏赐亲王时,唐高宗赐给其他亲王五百匹彩绸,却只赏给李元婴两车麻绳。


李元婴不解,唐高宗给他来了一则冷幽默:"滕王的钱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赏赐,这些麻绳拿回家串钱去吧!"


但令人称奇的是,李元婴表现得如此不堪,却能在皇权更迭中全身而退,也算是明哲保身的精明人物。


公元674年以后,唐高宗因为头风病发作,朝政由皇后武则天代理,执掌权柄的武则天随后对李唐宗亲进行了大清洗,几乎所有的亲王都被屠戮一空,唯独滕王李元婴安然无恙。


不仅如此,李元婴膝下的18个儿子也都得以保全,有几个还被授予官职。


世事如棋,看似昏招迭出的李元婴,才是政治斗争里的赢家。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耳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