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嘉靖皇帝智商绝对不低,但作为一个聪明的皇帝,他实在算不上个明君,而如果将其放在昏君的行列,好像还有点不近人情。


在嘉靖统治的这段时间,有两个最大的污点,一个就是庚戌之变,另一个则是壬寅宫变。对于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不和亲的大明来讲,庚戌之变甚至是整个明朝的耻辱。


嘉靖二十九年,鞑靼的俺答汗率大军侵扰京畿等地,大肆掠夺杀戮,嘉靖皇帝一心修道炼丹,啥也不想管,于是这事就落到了严嵩的头上。众所周知,严嵩是个以权谋私、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对于国家严嵩根本就不在乎,只要能保住他的权位,一切都无所谓。


在严嵩的绥靖政策下,明军没有放一枪一炮,放任俺答在京城附近抢掠,俺答抢够了本、吃饱喝足了,才屁颠屁颠离开了京城。事后嘉靖追究责任,严嵩还拿丁汝夔顶缸,从容逃过一劫,这就是嘉靖皇帝的所作所为。


另一件就是让嘉靖蒙羞千载的宫女刺杀事件。在明朝,刺杀皇帝这种事情,也难免会发生,但大多数刺客都是男人,如果要女人去刺杀皇帝,真是有些勉为其难。


偏偏嘉靖皇帝就碰到了,而且刺杀他的还不是一个女人,是一群宫女。嘉靖二十一年的一天夜晚,嘉靖皇帝到曹端妃这里就寝,曹端妃是嘉靖帝其中一个妃子,由于长相出众,深受嘉靖喜爱,最近一段时间嘉靖经常留宿在曹端妃这里。


事实上,要想刺杀皇帝绝非易事,如果从宫外进入到宫内,那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岗哨、路卡,但假如是内部人搞鬼,那就轻松很多。之所以嘉靖皇帝被刺杀,主要原因是因为刺杀他的就是经常服侍的他宫女。


作为皇帝,自然是使奴唤婢,服务人员、宫女那必定是少不了,谁能料到这些原本柔弱的宫女会刺杀皇帝呢?


这天晚间,杨金英、杨玉香、张金莲等十几个宫女,在嘉靖皇帝熟睡后,偷偷潜入了曹端妃的寝宫。她们高抬腿轻落足,蹑足潜踪,慢慢走到了嘉靖皇帝的床榻前,拿出了准备好的绳子,勒住了嘉靖帝的脖子,只不过这些宫女是头一次杀人,没有经验,竟然将绳结打了个死扣。


所以说绳子根本就勒不紧,嘉靖皇帝起初是清醒过来,有过挣扎的念头,碍于嘉靖的身体比较虚弱,没准刚刚还做了噩梦,不久之后就晕了过去。


那根无法勒紧的绳子再也起不到作用,紧张加上恐惧,宫女们一时间也想不到其他办法,如果有个人稍微动点脑子,换绳子,或者干脆换把刀,那么嘉靖皇帝是必死无疑。情急之下,很多宫女拿出来金属的簪子,对着嘉靖帝继续一阵乱捅,嘉靖可能有着金刚不坏之身,楞是没有被扎死。


这帮宫女扎的部位估计并非要害,如果对着脖子扎,估计用不了几下,嘉靖就归西了。千钧一发之间,张金莲实在是太害怕了,为了保命她跑了出去,将事情告诉了皇后。等皇后来了,才救了嘉靖一命。嘉靖皇帝自然是惊恐异常,而那些宫女也是难逃一死,包括曹端妃、王宁嫔等人一同被处死。


这些宫女和皇帝何冤何仇,为何要刺杀嘉靖皇帝呢?


一、嘉靖皇帝性格古怪多变,常常虐待宫女


别看嘉靖皇帝在大臣面前,人模狗样,很有皇帝的派头,而在深宫之内,他的性格缺陷暴露无遗,尤其是对待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


史料记载“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


在嘉靖帝看来,宫女对他来说可以随意打骂,如果稍微有那么点过错,可能受到严刑拷打,直至死亡,被如此折磨致死的宫女多达两三百人。除此之外,嘉靖帝为了修道炼丹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知他听信哪个道士的说法,竟然要用宫女的经血做药引子炼丹。


那些在经期的宫女,不仅不能吃饭,还可能会遭遇殴打和虐待,在收集血液的过程中,很多人因此而死。这些宫女,被皇帝长时间虐待,甚至是九死一生中,决定起来反抗。


史料记载“皇帝好道术,炼丹服食,性寝躁急,喜怒无常,宫人等不胜怨惧,同谋构乱云。”


嘉靖皇帝炼的丹药,大多都是重金属丹药,比如汞、铅、水银等等,天天吃这些东西,身体当然不会变好。或许因为吃了太多重金属,导致嘉靖帝的脾气变得愈发暴躁。


人心都是人肉长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以德报怨这种事情一般不会发生,而正是因为嘉靖的暴虐,生出了这次奇葩的刺杀事件。


二、妃嫔对嘉靖的报复


这场刺杀事件中,除了宫女,还涉及到两位妃子,一位是曹端妃,嘉靖就是在曹端妃的住所就寝,另一位是王宁嫔。曹端妃无法脱离关系,因为这事情就是发生在她的寝宫,嘉靖帝秉着宁可杀错也不能放过的准则,处死了曹端妃。


曹端妃应该是个彻头彻尾的冤大头,但王宁嫔是何许人也,为何被牵连在内?王宁嫔也是嘉靖的妃嫔之一,或许是由于记恨曹端妃得宠,反而对皇帝产生恨意。內宫的斗争大多如此,争的就是那个唯一的皇帝,只有得到皇帝的宠爱,才算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也就是说,这些宫女可能是在王宁嫔的蛊惑之下,去刺杀皇帝的,当然,这些宫女本身对皇帝的仇恨也包含在内,两者结合,便生出来刺杀计划。


记恨曹端妃的必定不仅仅是王宁嫔,还有方皇后,之后正是在方皇后的“帮助下”,曹端妃才一同被处死,这其中究竟没有没方皇后的参与,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次刺杀事件,很可能跟后宫的政治斗争有很大关系。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二》、《李朝中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