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最初,严嵩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用心读书,考取功名,为的并非都是荣华富贵,也有着一腔报国热情。但随着时间流逝,严嵩逐渐从一个有为青年,演变成嘉靖朝最大的奸臣,他贪恋权柄、卖官鬻爵、陷害忠良,为了权势无所不用其极,那么为何严嵩会走向这条巨奸道路最终留下千古骂名?


一、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人一出生,是善良的,还没有沾染上社会的不良习气。有的人则说,人之初性本恶,说的就是人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暴露出占有和破坏的本性,大多数情况下,幼儿都喜欢弄坏一些东西,而并非保护什么东西。


从人降生那一刻,就有很多东西已经决定了,其中包括一个人的性格基础和意识形态,虽说人会随着社会发展有着相应变化,但有些东西在骨子里是很难改变的。


不论严嵩之前有多大的报国之志,但最终他也是个贪恋权势、金钱的贪官,从考取功名,到其权倾朝野,从一穷二白,到富可敌国,权力可以改变一个人,而严嵩欣然接受这种改变。


史料记载“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


严嵩出身的家庭,在宋朝原本是个名门望族,而到了明朝家道中落,家庭条件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艰苦,在其考上进士前夕,家境仍处于一贫如洗的阶段。寒门或许出不了贵子,但寒门会让一个人奋发努力,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严嵩学习很用功,这颗不甘的野心,大概从他小时候就一直存在。


二、为了权力不得不如此


要想获得高官厚禄,只凭考试考得好是不够的,大多数学子参加科考,并不是为报效国家,而是只是希望能光宗耀祖,并挣得一份不低的收入。严嵩考上进士后不久,便因病回家,在家一待就是十年,此时严嵩二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为何要选择回家继续读书?


当时,正是正德年间,而且恰好是刘瑾权倾朝野之时,朝廷之上笼罩着一层宦官的高压统治,政治环境是相当恶劣。严嵩对此也是嗤之以鼻,严嵩不想以刘瑾为伍,所以他选择隐居,等到风头过去,他再出头。


此时的严嵩仍有着报国之志,他的大致想法应是先有了权力,才能实现其抱负。如果严嵩一生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就算他再坏,也不会祸及国家,毕竟权力就那么点,影响力也就变得极其有限。然而如果是一国宰执大臣,那这破坏力就能无限扩大。


史料记载“帝将祀献皇帝明堂,以配上帝。已,又欲称宗入太庙。嵩与群臣议沮之,帝不悦,著《明堂或问》示廷臣。嵩惶恐,尽改前说,条画礼仪甚备。礼成,赐金币。”


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谁喜欢被天天怼来怼去,包括皇帝在内,大家都喜欢听奉承之言。嘉靖帝刚继位,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大礼仪之争,为了爹的名分,嘉靖和朝臣们争得不可开交。


严嵩也参与其中,他和群臣一样,高举反对大旗,嘉靖皇帝很不高兴,严嵩有些惶恐。此时的严嵩明白了,要想得到权位,就得顺着皇帝的性子来,从此,严嵩开始了谄媚奉承之路。严嵩改变了之前的主张,支持嘉靖为爹争名分,于是嘉靖对严嵩更加信任和重用。


要想求得朝廷高位,那就要精通献媚逢迎,此时的严嵩或许还没有意料到,他和他的初心开始背道而驰,甚至是越走越远。等到他铲除一切政敌,真的做到权倾朝野,他发现他已经深深陷入权力的漩涡,再也无法脱离。


但凡直言敢谏的忠臣,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其中包括夏言。夏言身负大才、满腹学识,嘉靖年间擢升为内阁首辅,别看身居高位,但夏言为人清高,不甘于逢迎领导,所以他被严嵩给挤了下来,并落得个身首异处。


反观严嵩的一生,那是荣华富贵,足足活到了八十多。虽说严嵩晚年十分悲惨,儿子严世蕃被斩,他自己也落得个乞讨而死,但严嵩好歹是自然死亡,而夏言呢?是被诬陷处死,一个大忠,一个大奸,明显有很大的不同。


三、严嵩或经历过重大打击


在严嵩小时候,父亲严淮就倾注了莫大的心血,经常将严嵩抱在怀里,嘴里叨念着三字经,用来启发严嵩的智力。等到严嵩大一点,就聘请老师教导严嵩。哪怕条件不济,忍受贫困,严淮也会千方百计让孩子读书,想让严嵩来光宗耀祖。


严嵩考上庶吉士,授予编修之职,本是前途似锦,但因为其祖父、母亲相继去世,严嵩只得选择回家守制。三年守制期满,就可以回朝继续任职,但严嵩没有选择回京,而是继续在家读书。


人如果不遇到什么巨大的挫折或打击,是不会变化如此之大的,我们推测,也许因为亲人的去世,让严嵩心性大变。或许因为刘瑾在朝廷作威作福,让严嵩不得已隐居在家。其中可能还有很多不为人知情况。


期望越大,压力越大,从父亲开始,严嵩就成了家里的希望,哪怕再穷困都要供他读书,这让严嵩不得不拼命去争取富贵,来光耀门庭。这一切可能都是严嵩变化的原因,或许是一次巨大的挫折,或许是一个微小的举动,让严嵩清楚,他要不顾一切夺得权势。


在回朝复职后,严嵩还在南京任职数年,南京作为陪都,有着完整的行政体系,这是朱棣留下的,但南京的官员大多没有实权,也没有太多事情做,如果用来养老,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严嵩则不甘于如此,或许在某个夜晚、某个清晨,严嵩决定换个活法,不惜一些代价地往上爬,哪怕成为权臣巨奸,他也无怨无悔。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