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公元前321年,燕国太子哙继位为君,史称燕王哙。


燕王哙在位期间,一心想要壮大燕国。他看到秦国在商鞅改革后迅速崛起,便想在燕国也来一场改革,以便增强燕国实力,提升国际地位。


然而,秦国的改革很成功,但燕国的改革却很雷人。或许燕王哙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本以为对燕国有帮助的改革,竟然引发了燕国大乱,还意外改变中国历史走向。


一样的改革,不一样的国家命运,燕国的毛病究竟出在哪?


一、子之改革


燕王哙上台后,很快成为合纵攻秦的主导者,还成功的拉上了楚、韩、魏、赵四国,组成联军杀奔秦国,与秦军来了场肉搏战。


可惜,五国联军很快败下阵来。受此打击,燕王哙的雄心壮志一落千丈,再也无心打理朝政,燕国一切内政外交,全都任凭国相子之做主。


国相子之大权在握后,也曾做出了几件亮眼的成绩。比如他进行骑兵改革,尝试为燕国打造了新型的骑兵部队,还废井田制,开阡陌,发展农业生产,算是为燕国办了不少实事。


不过,子之当权期间办的最高调的事,却是大肆培养自己的势力。几件亮眼工程做下来,子之的民意支持率不断上升,而燕国政坛更是从中央到地方,处处遍布子之的亲信。


渐渐地,燕国人只知有子之,不知有燕王。国相子之,俨然便是燕国的无冕之王。


如此大权在握,子之却还嫌不够。无冕之王到底无名无分,子之想要的,是成为真正的燕王。


二、燕国之乱


确定了成为燕王的小目标后,子之便开始了一番暗中操作。他先后派出鹿毛寿、苏代等人给燕王哙循环洗脑,让燕王哙确立了效法尧舜,禅让子之,成为一位千古贤君的人生理想。


随后,子之又疯狂营造舆论攻势,结果燕国上下很快就出现了一片“举国意属子之”的盛况。


燕王哙本来就有心博一个禅让的美名,再一看子之为王是民心所向,于是主动退位让贤,完成了燕国历史上最雷人的一场权力交接。


彼时,燕国中或许还没人知道,这场禅让,即将引发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场大乱。


燕王哙禅让子之后,燕国的老贵族们开始疯狂反对,其中反对最强烈的便是太子平。在太子看来,我家数百家的江山,如何能拱手送与一个外人。


但子之身后却站满了支持他的新贵族们,燕国的新老贵族之争,最终促使子之上位后,展开了一场清除异己的疯狂行动。


“自三百石以上皆效之子之,子之大重”,这段《史记》中垄断高官任命权的记载,就是子之排斥异己的明证。


不仅如此,子之还在燕国屡次兴起牢狱,大力抓捕所有的反对者们,结果弄得“国大乱,百姓恫恐”,也将太子平逼到了绝路上。


恰在此时,齐国主动来向太子平示好,还仗义的表示愿意以倾国之力,帮太子平夺回王位。


太子平大喜过望,他马上接过齐国递来的橄榄枝,并召集旧部,准备依靠武装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三、渔翁得利


公元前314,太子平与子之展开一场大战,几个月的时间,便“死者万余,百姓恫恐”,将燕国变成了人间炼狱。


就在燕国内战进行到白热化之际,原本答应出兵帮助太子平的齐国,真的派出大军杀向燕国,只不过这支军队并非太子的援军,而是齐国趁火打劫的部队。


面对齐国军队来犯,深陷内战漩涡中的燕国根本无力抵抗,结果齐国大军一路高歌猛进,直达燕都。最终子之在仓皇逃跑中被擒,随后被齐国军队剁成了肉酱,鹿毛寿战死,燕王哙自缢于别宫,就连齐国承诺支持的太子平,也被抓来处死了,整个燕国高层,就这么在齐国手中团灭。


消灭了燕国高层后,齐国便开始享受他们的胜利果实。燕国府库中的粮食,被齐国人成批的拉走,无数的城池,被齐国人洗劫一空,而当初那些斗得你死我活的燕国高官们,也通通成为了齐国统治下的亡国奴。


眼看着齐国大发横财,中山国忍不住跑来分一杯羹,一口气夺取了燕国数百里的土地,弄得燕国几乎亡国。


齐国与中山国对燕国赶尽杀绝之时,赵国的做法却厚道的多。赵武灵王见燕国无王,便将一直在外做人质的燕公子职立为燕王,这便是燕昭王。


燕昭王上台后,立誓要一雪前耻,让齐国血债血偿。于是他励精图治,发展燕国,还张榜公布招贤令,招揽了乐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燕国一心提升国力之时,也是齐国与秦国相争的不可开交之际。于是燕国抓住这个机会,联合韩赵魏楚四国一起,与齐国展开了济水大战。


一心复仇的燕国,在这场战斗中打得格外卖力。其他几国的军队,夺取几个城池后便不愿再战,可燕国军队却在乐毅的带领下,一路长驱直入,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打得齐国最终只剩即墨和莒两个小城。


没有人知道,燕国与齐国杀的血流成河的时候,函谷关外的秦国,却暗中露出了一丝冷笑。


这场争斗,让如日中天的齐国轰然倒塌,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霸,而复仇成功的燕国,也没能巩固胜利果实,却是秦国,不费吹灰之力清除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赢家。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一幕幕天下大势的风云变幻,最初的源头,却是燕国子之的一场改革。谁能料到,燕国昙花一现的改革,竟成了改写中国历史走向的意外事件呢。


参考资料:《史记》、钱宗范《春秋战国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