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大唐王朝横扫四方的辉煌军事记忆里,唐朝士兵手里的“硬家伙”唐刀,至今在军事票友里圈粉不少。
以《唐六典》的记载,“唐刀”有“仪刀”“障刀”“横刀”“陌刀”四种制式,而唐朝步兵普遍装备的,正是“唐刀”中的“陌刀”。以军事图书《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里的观点,“陌刀”就是一种“加长刀刃的双手长横刀”。而以唐代各类《持刀仪卫图》里的印证,唐军士兵所持的“陌刀”,多是几近一人之高的大长刀。这也是今天粉丝众多的“唐刀”(陌刀),最接近历史真实的模样。
《太白阴经》记载,一支12500人的唐朝军队,往往配备各式刀具“一万口”,外加两千五百张劲弩与二十五万支箭。想想密集箭雨掩护下,名盔亮甲的上万大唐士兵,手中近一人高“唐刀”寒光绽放的景象,其凶悍攻击力也是可以想。巅峰时期的唐朝能够吊打四方,这“如墙而进”且“人马具碎”的“唐刀阵”,就是重要助力。
但奇特的是,待到唐宋易代后,这曾经在唐代大杀四方的“唐刀”,却是再也找不见踪影了。外加比起大唐开疆拓土的荣光来,两宋三个世纪里,仗越打越丢人,“花钱买和平”甚至“杀良将换和平”的丑事都干了一筐。于是“宋朝放弃唐刀导致挨打”的说法,在许多“军事票友”间都很有市场。但必须说,大宋“打败仗”这事儿,“换刀”这事儿绝不能背锅。
因为实打实的事实是,比起屡建战功且至今“圈粉无数”的“唐刀”来,宋代的步兵刀具,其实更先进。
宋朝的冶铁业,无论冶炼装备还是铸造技术,都比唐朝前进了一大截。外加大宋的“周边对手”们,辽国有“铁林骑兵”,西夏有“铁鹞子”,全是冲击力无比恐怖的重骑兵。为了顶住这些“钢铁怪兽”,整个两宋时代,宋朝都高度重视刀具的改进。比起“陌刀”来,宋代的步兵用刀,已换成了长柄加重头大刀的形制,共有“屈刀”“偃月刀”“眉尖刀”“凤咀刀”“笔刀”“掉刀”“戟刀”七种形制。
这一类“宋朝步兵刀”,作战时何止能“如墙而进”?更能凭着长柄阻遏骑兵的冲击,和“唐刀”相比,堪称更加攻守兼备。完全是宋朝凭着更发达的军工技术,对“唐刀”实现的“升级款”。
这些“升级款”步兵刀的威力,更有实战验证。比如公元979年的满城战役。当时刚刚打赢高粱河之战的辽军,乘机以八万精锐南下反扑,与宋军在满城(河北省满城县)外展开血战。在兵力劣势骑兵稀缺,机动力严重吃亏的危局下,宋军监军李继隆果断变阵,把重步兵为主的宋军,由八阵变成大小两阵,正好把八万辽国骑兵“夹住”。
结果,面对辽军骑兵疯了一般的冲锋反扑,占据战略优势的宋军重步兵,冷静持各式长刀劈开夹击,一场血战下来,辽军被斩首一万三千级,三名将军被擒,三万多人被俘。堪称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史上,一场步兵对骑兵的经典歼灭战。可以说,正是这正确的“变刀”,才令北宋一个半世纪里,骁勇的宋军步兵一次次扛住周边重骑兵的冲击,捍卫着国家太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宋朝有比唐朝更狠的刀,却为什么还积贫积弱呢?
这其中的答案,可以先从上面“满城大战”里找。这一仗能赢的关键,就在于身为宋太宗“实在亲戚”的监军李继隆,能够果断变更宋太宗送来的“阵图”,放手按照自己的谋略来打,这才把凶悍辽军打了个满脸开花。可这种事儿搁在其他北宋军将身上,却是严重不现实。宋太宗制定的“阵图”制度,不顾前方战局瞬息万变,严令将领们按自己的“阵图”打仗,这等于还没打,就把将领们捆住了手脚。
如此坑爹操作,也正如宋太宗年间的老直臣田锡,当面给宋太宗的辛辣讽刺:“皇上您给前线将领赐阵图,将领们照着您说的打,肯定要败,不照您说的打,赢了也是罪。您说该怎么办?”整个北宋年间,有这荒唐的“阵图”在,大宋的刀再猛,也得废了武功。
而第二个原因,就更让人唏嘘:刀再好,兵烂也没法。
大宋号称守内虚外,高度重视禁军建设。可奇特的是,待到宋辽“澶渊之盟”结束战争,长时间的“宋辽和平”年代里,宋朝的兵却“越和平越多”。由于“冗官”“冗政”作祟,宋朝的军队也越发臃肿,宋太宗年间时,禁军才六十六万人,四十年后的宋仁宗年间,就暴涨到一百二十五万。
而且兵多了,钱花了,养的却多是废物兵。以宋仁宗年间枢密使田况的怒斥:边境上的精锐宋军,竟然“挽弓不过五六斗”,训练时“望空发箭”,基本就是混日子。发展到北宋末期,就连这“废物兵”,都凑不齐数。宋徽宗年间,禁军一度缺额十四万人,作为重镇的定州,理论上该驻守数万兵马,实际只有六七千人。上下一级级坑,就蒙大宋的钱。
看过这样的兵,就知道面对南下的凶悍金兵,大宋为什么会“靖康之耻”。别说手里有好刀,就算把手里的“好刀”都换成机关枪,该耻还得耻——大宋积贫积弱的病因,每一条,都是这么“猛于刀”。
参考资料:指文烽火工作室《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张其凡《宋太宗》、仲伟民《宋神宗》、黄如一《铁血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