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中国近代人口迁移史上的一桩大事,正是“山东人闯关东”。
当然,那自清代以来,持续时间三百多年,人数多达数千万的“闯关东大军”,其实来自内地各省。比如常被误会成“山东人”的民国枭雄张作霖,祖籍就在河北省大成县。其家族在道光年间“闯”到东北后,经过六代繁衍生息,有了“东北王”张作霖的辉煌。
不过,就是在这壮阔的“闯关东”历史上,山东人却是不折不扣的主力。特别是20世纪初,晚清王朝彻底解除了进入东北的“禁令”,大批内地百姓如潮水般涌入东北大地时,山东人更占到了其中的大多数:从1910年起,仅从山东半岛渡海“闯关东”的百姓,每年就在三十五万人以上。大连城区从1903年至1935年,移民的涌入导致人口增加了八倍,移民里百分之九十都来自山东。
东北大地的人口数量,也因此滚雪球般暴涨:1840年鸦片战争时,东北人口只有三百万出头,到辛亥革命时就已突破了一千五百万。1920年至1930年的十年间,东北大地就新增移民六百一十八万。到九一八事变前夜时,东北人口更一口气飙升到三千零八万。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口,都是“移民”贡献的,而山东人,更是移民中的绝大多数。
为什么当时的山东人,都愿意去东北“闯”?自清代开国起,山东大地就人口暴增,光绪十七年(1891)山东人口到达三千一百万。1898年时山东省的人口密度,更高居当时全国第一。“人多地少”的难题,在整个清代都十分严重。山东百姓外出垦荒的现象,从康熙年间起就是常态。外加清末以来,山东大地天灾人祸不停,北洋军阀无休止的横征暴敛与战乱,叫大量失去土地生计的山东人,不得不含泪离开故土,远赴异地讨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山东百姓,放着经济富庶气候温润的南方不去,偏偏愿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奔向气候酷寒的东北大地呢?
首先一条,就是东北大地独特的土地优势。别看南方地区气候好经济发达,但各地的土地早已饱和,而最早外出闯荡的山东人,绝大多数都是精于垦殖的农民,去了南方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去了东北却不同:别看东北气候寒冷,但长期人少地多,大片肥沃的土地,当时都白白“闲”在那里。只要能扛过酷寒等考验,肯汗滴子摔八瓣下力气,就一定能有好收成。单这一条,就让多少山东农民扶老携幼,跋山涉水往东北闯。
所以,哪怕是在晚清政府没有解除“禁令”前,山东人冒死闯关东,就已不是稀罕事。1902年时,日本学者小越平隆,就亲眼看到了山东人闯关东的“震撼”一幕:从奉天(沈阳)到兴京(新宾)的一路上,到处可见推着“山东车”(山东农民常用的木轮车)的移民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的进发。场面是“逐队连群……朝阳相望焉”。
交通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清王朝灭亡前,内地人闯关东,大多是靠两条腿走陆路,一如小越平隆见到的样子。而从清末至民国年间,突飞猛进的铁路建设,让山东农民进东北更方便。20世纪20年代的十年里,以民国海关统计,仅从天津一地乘火车进入东北的移民,总数就在四十万人以上。
更简便的还有水路,移民们从山东烟台威海等地搭船,经行100至160公里的海上直线距离,就能抵达东北大地。虽然这条路风大浪大,但因其价格便宜速度快,所以常是移民们的“首选”。直到1926年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新移民,都是经过这条路“闯关东。”
同样成为山东人“闯关东”的,还有东北大地的各种“优惠”条件。早在清代年间时,虽然对“闯关东”的禁令时紧时松,但有时为了鼓励内地农民来东北垦荒,也会有一些诱人的政策。以张学良的话说叫“射箭地”政策,也就是到东北后“你能把箭射多远,就把这块地送给你”。可以想象,对于长期苦于“缺地”的山东农民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激励。
清朝灭亡后,当年的禁令早不作数。为了鼓励更多内地农民来东北垦荒,“东北王”张作霖主政下的东三省政府,更是优惠政策不断:比如“大放荒”政策,移民们不但能够领到土地,而且如果三年内不能获得收成,政府将收回土地。又比如难民救济政策,东北当时有大小近百个难民收容所,负责移民的救济与安置。甚至移民乘火车进东北,还长期享有半票甚至免票的福利——只要能来东北劳动,就提供一切福利。
与此同时,当时东北新兴的工业铁路等产业,也急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比如中东铁路的修建,就从山东等省招募工人近二十万。20世纪二十年代抚顺的采煤矿工,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山东人。仅山东烟台一地,当时每年从东北邮回的汇款,就有四千万元之多。每一分钱背后,都是多少山东汉子,在东北大地汗滴摔八瓣的苦干,和对家乡的怀念。
也同样在移民的辛劳下,近代东北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12年至1930年,东北粮食产量增加了近一千一百万吨。轻重工业长足发展,新兴城市雨后春笋般涌现。曾经蛮荒的东北,不到二十年间就换了新颜。二十世纪中国的经济版图,不知不觉悄然改变。
看过这样的巨变,看过巨变背后,多少移民的血汗。身为后人,相信就能理解:何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参考资料:沈健《历史上的大移民:闯关东》、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康艳华,李宁《百年狂潮闯关东》 、唐德刚,王书君《张学良世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