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俑

  01

  赵广汉,今河北博野县人,举孝廉出身。

  据《汉书》,在郡中为小吏的时候,赵广汉就以廉洁奉公、通达聪慧、礼贤下士闻名,因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很快晋升为守京尹,相当于长安市临时副市长。

  当上副市长没多久,汉昭帝就驾崩了,负责修建陵墓的,是一个名叫杜建的官员。

  杜建虽然是赵广汉的部下,资格却比他老得多。

  这个姓杜的,之前就不是好鸟,贪污腐败无恶不作,而且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如今得到这个肥差,怎么可能不大捞一把。

  开工之前,杜建就把他的门客,安排在各个有油水的环节,陵墓修建过程中,杜建指使门客,采用各种手段,大肆非法牟利。

  之前当过县令的赵广汉,可不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也算是官场“老油条”了,何况有“史上十大清官之一”之称的他,一开始就很注意官员的经济问题,所以杜建的所作所为,根本逃不过他那双鹰眼。

  赵广汉先是警告他不要以身试法,最好及时收手,否则就是一条不归路。

  杜建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却在冷笑,你算老几,也敢管老子的闲事,老子这辈子,怕过哪个!

  自以为有人罩着的杜建,吩咐门客不要理他,该咋整咋整。

  警告你不听,接下来就要动真格的了,这是赵广汉的行事风格。

  你不是关系多吗,后台硬吗,那就看看,你到底有些什么关系,让他们暴露暴露,也好让我见识见识!

  赵广汉果断地抓了杜建,关进大牢。

  牛皮果然不是吹的,杜建前脚刚被抓,人还在被押往监狱的路上,前来替他说情的,就像蚂蚁一样,牵成了线。

  替杜建说情者的身份,还都不一般,不是京城的达官,就是名门豪绅,甚至还有宫里的太监。

  这可能是史上,最大的一张关系网了。

  赵广汉此举,就像捅了一个马蜂窝、动了蜂王,马蜂们岂有不“勤王”之理!

  杜建的族人和门客甚至还想劫狱,把杜建从牢里劫走。

  情报,通过内线传到了赵广汉耳朵里,他一声冷笑,怕了尔等,老子就不姓赵,然后派人去警告主谋:若计如此,且并灭家——尔等真敢劫狱,那就等着灭门吧!

  然后,赵广汉抓紧案件的侦办,很快查清了事实,依法将杜建斩首弃市。

  行刑那天,没有一个人敢去劫狱,杜建的族人和门客,比任何时候都老实。

  京师人人拍手称快。

  正义倒是坚持了,国家法度倒是维护了,他却得罪了一大批人。

  02

  好在,他不靠那些人吃饭,在朝廷眼里,他依然是有“利用价值”的人才。

  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病死,汉宣帝继位,赵广汉调任颍川太守。

  虽然在此之前,赵广汉因拥立汉宣帝有功,而得到宣帝封赏,成为当时赐爵关内侯八人中的一人,但汉宣帝让他任颍川太守,可不是对他的关照,而是叫他啃硬骨头去的。

  当时的颍川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

  这块硬骨头,“硬”就“硬”在那里的原、褚两个大姓,专横放肆,不受约束,他们的所谓宾客,简直是一群职业盗贼,百姓深受其害,朝廷之前派去的两千石官员,也拿他们毫无办法,一个也抓不到(前二千石莫能禽制)。

  恐怕不是抓不到,而是根本不敢动。

  颍川的问题使朝廷意识到,治理颍川,必须是不畏权贵、不惧强暴,不怕得罪人的铁腕人物,赵广汉连杜建都敢动,还有什么不敢的呢,如果天下只有一个人能啃下那块硬骨头,那就非他莫属!

  而赵广汉明白,颍川的豪门大族,比杜建难搞多了,因为这些资深坏蛋,在汉武帝时期就已存在,他们发展家族势力的方式,是大量兼并土地,朝廷之所以对其又怕又恨,是因为他们势力的扩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兵役和税收。

  也就是说,颍川就像一个不服从国家管理、不尽国家义务的独立王国,在这个独立王国,豪门大族才是真正的主人。

  出乎一些人意料的是,赵广汉到颍川上任后,一连几个月都没动静。

  是不是怕了?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看来这个姓赵的,并不糊涂嘛。

  豪强们哪里晓得,几个月来,赵广汉都在明察暗访。

  摸清情况后,赵广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贼先擒王,首先抓了原、褚两大家族作恶的头头,公布罪状后立即斩首。

  这可是为非作歹、称王称霸几十年,之前连中央派来的官员也不敢动的豪强啊,你个姓赵的,说抓就抓了,说杀就杀了,你还想不想……佩服佩服,确实佩服!

  全郡官民的反应,首先是震惊,然后就是敬佩。

  他们的敬佩,是发自内心的。

  03

  事实上,这个案子的侦办,起初并不顺利,因为人们都害怕这些恶霸,谁也不敢检举揭发,案件的侦办,陷入困境。

  赵广汉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顺便搞了一个发明,发明了举报箱。

  他发明的举报箱,确切地说是一个竹筒,他派出手下,到处设置这样的竹筒,用来接收知情者的告发信。

  这种举报箱,在查办颍川豪强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据记载,赵广汉搞的这个发明,是受了存钱罐的启发,他设计的举报箱,样子像个瓶子,口很小,举报信一旦投进去,再想拿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除非把它砸烂。

  这种举报箱,能够很好地解决保密问题,所以举报箱一出笼,官民们就踊跃告密,赵广汉根据获得的线索,紧锣密鼓地开展案件的侦破。

  此案一破,赵广汉名声大振,“逼”得朝廷把他升为京兆尹。

  悲剧,也从此开始。

  自古最“乱”的是京师,最难治理的,也是京师,最难当的地方官,是京兆尹,因为京城这个地方,是文武大臣、权贵显要、豪门大户的集中之地,这几类人,又是目无法纪、作奸犯科的高发人群。

  而赵广汉拥有的,又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个性,他要是一天不得罪人,那一天的太阳,一定是从西边出来的。

  升为京兆尹没多久,他就得罪了一个最不该得罪的家族——霍光家族。

  作为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位高权重的三朝元老霍光,那是连皇帝老儿听到名字都要打抖的人物,何况他还兼任着皇帝老儿的老丈人。

  那时候的霍光虽然已经不在人世,但其家族势力丝毫未减,这样的家族,做点违法乱纪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何况引起赵广汉注意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不过是非法酿酒、非法屠宰。

  若是别的执法者,面对霍光家的人私自酿酒这种“小事”,恐怕早就睁只眼闭只眼,极力避免去踩地雷了,赵广汉却亲自带人,来到霍光儿子、博陵侯霍禹家,指挥手下砸了霍家酿酒的器具。

  这一砸,砸哭了霍光的女儿。

  作为汉宣帝的皇后,霍光女儿的眼泪,无疑是有力量的——我爹尸骨未寒,就有人如此对待我们家人,这分明是冲着你来的啊皇上!

  汉宣帝咬牙切齿,把赵广汉叫去,狠狠地骂了一顿。

  得罪皇亲国戚的后果,无疑将是严重的,只不过,这种“果子”尚未砸到头上,赵广汉就被另一个“果子”砸中,直接要了性命。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七月,丞相魏相的随身婢女自缢而死,赵广汉怀疑丞相夫人因嫉妒而杀了婢女,率吏卒闯入丞相府,带走十多个婢女调查。

  没想到,调查尚无结果,赵广汉就遭司直萧望之(西汉开国功臣萧何七世孙)弹劾:广汉侮辱大臣,想胁持丞相,违逆节律伤害风化,是不道之罪。

  根据魏相上书的陈述,他家这个婢女之死,与他并无多大关系,是在她犯了过错,被赶出丞相府才自缢而死的。

  当事人魏相的陈述,与赵广汉的说法,有很大的出入。

  而根据廷尉的调查,事情的真相,确实如丞相所言。

  上回带人砸烂霍光儿子家酿酒器具的事情,汉宣帝对他的厌恶还没消呢,这才多久,就出了“诬蔑”丞相这档子事,这个姓赵的,到底想干啥?

  接到萧望之的弹劾,汉宣帝对赵广汉的厌恶,又增加了几分,命人将他抓进廷尉大牢。

  然后,他就批准了萧望之的上奏,赵广汉以“故意不据实情审问案件,擅自斥责骑士缺乏军备”等罪名被腰斩。

  之前他办的那些案子,可谓铁案,即使有人想翻案,也无从翻起,没想到这一次草率了,不够谨慎,被人抓住把柄,来了个一击而中。

  一个人,当你处于一定的高度,成了一个醒目的“目标”,你就得每一步都走好,走得稳稳当当,不能有任何闪失,哪怕一步没有走稳,就会跌下万丈深渊,万劫不复。